武懷揚

武懷揚

武懷揚,安徽省穎上縣人,新疆兵團農四師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學過油畫、版畫,作品在南疆喀什、烏魯木齊新疆美協等多次展出,主要作品有《智慧的結晶》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武懷揚等走訪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者 武懷揚等走訪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者

武懷揚,1951年生,安徽省穎上縣人。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本科文化程度。1972年在關維曉老師、姚迪雄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版畫創作。曾學過油畫、版畫,作品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美術展多次參展,並在南疆喀什巡迴展。現新疆兵團農四師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新疆兵團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新疆兵團攝影家協會理事。

主要作品

版畫作品在烏魯木齊新疆美協、新疆總工會、新疆兵團舉辦的展覽中多次人選展出。其中美術作品《智慧的結晶》1994年參加新疆美協、新疆總工會舉辦的“新疆第四屆職工美術作品展覽”獲三等獎;1995年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四十周年美術作品展,《智慧的結晶》被入選展出,並被選入1995年第6期哈文版《新疆畫報》“新疆美術作品選“中刊登。1991年編輯出版《伊犁墾區畫冊》,1997年套色版畫作品《三北晨曲》參加新疆兵團舉辦美術作品展,被評為三等獎。1997年9月3幅作品參加“艱難與輝煌”展覽,並在上海美術館展出。近幾年創作的作品有:《艱難歲月》、《在那遙遠的地方》、《智慧的結晶》、《三北晨曲》等套色版畫。

作品賞析

武懷揚寫的《濃墨重彩寫屯墾》,屬於文化隨筆,由於從事了多年的文聯工作,武懷揚對伊犁墾區的文化文藝事業的發展瞭然於胸,筆墨間流露出他對伊犁墾區每一塊熱土上孕育、誕生的文化現象的思考與珍視,談來如數家珍。但又絕不流於呆板的說教,而是將各團場文化事業的發展寫得趣味橫生,既有現代典故,又有歷史小知識,頗有學養深厚的長者之風。

此外,武懷揚寫的《夜宿吉爾尕郎河畔》、《草原文化》、《最親近的小夥伴》、《燭光》、《懷念麻雀》、《駿馬作伴好還鄉》等一大批優秀散文,陸續刊登在《新疆日報》、《綠洲》、《兵團日報》和《新疆經濟報》,以其樸實耐讀的文風,在文藝界乃至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其中,《駿馬作伴好還鄉》以委婉生動的筆觸,為讀者介紹了名噪海內外的畫家姚迪雄鮮為外界熟知的成長故事,筆調如同白描,點點滴滴,娓娓道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走進畫家的內心世界。《草原文化》則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分別闡述了可克達拉草原、鞏乃斯草原以及昭蘇草原的文化特質與歷史積澱和現代文化生活。文章用若干個小故事勾勒出當地文化的全彩圖。而《懷念麻雀》則以趣味性的口吻講述了人與麻雀相處的歷史,不啻為一篇精巧的“當代麻雀編年史”,讀來妙趣橫生,又不禁為麻雀曾經有過的悲壯歷史扼腕。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武懷揚更多的是對文學、文藝的思考,他撰寫的《漫談中國西部“屯墾攝影”的潛在力》、《論新疆大山水畫的獨特性》、《深入生活描繪軍墾偉業》等論文分別入選相關論文集並獲獎,這些論文對相關文藝種類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如果說古代文人的標準是琴棋書畫樣樣通,那么武懷揚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標準的文人,而在當今這個專業分工精細的時代,武懷揚也許可以算上一個文人中的文人了。他的文學作品質樸流暢,從容淡雅,給人以文字之悅,他的美術和攝影作品則以氣魄雄麗、於寫意間優雅抒情而備受推崇。他的版畫攝影作品入選多個美術攝影作品展並獲獎,部分作品被收入較有影響的集子中。作為藝術的執著追求者,他正以更加豐沛的活力,向更高的藝術頂峰攀登。

有關評價

其人如楊

武懷揚,心中有楊,其人如楊。他,是行走在大地上的一棵楊樹。楊樹之樸拙大氣,楊樹之參天地之間,吸天地之菁,吐自然之風,均見證於其身。

武懷揚最初從事新聞工作,10年的新聞採訪,讓他對伊犁這片土地有了較為知性的認識。後又從事文聯工作,為促進當地文藝繁榮、培養文藝新人做了大量工作,但繁忙的工作並沒有消磨他對美術、文學、攝影等藝術的熱切追求,尤其是近些年來,散文及文藝論文寫作取得較大成就。

新疆詩緣

我的朋友武懷揚,他曾經陪我在伊寧的街頭閒逛。他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生產兵團美協副主席,懷揚送給我很多關於兵團美術的雜誌,讓我看到和了解了兵團美術50年發展的歷史和脈絡。兵團美術最豐碩的成果其實在雕塑和木刻,《舞》《歌》《第一春》《軍墾第一犁》《工作隊來了》《瀚海新歌》《天山情》,這些用心靈的刻刀刻出來的叫做“美術”的詩,久久地感動著我和哺育著我的異常敏感的對於一切美的事物的審讀。

懷揚曾送給我一幅四尺斗方《伊犁秋色》,這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詩,阿爾泰高原上黛色的山峰,紅黃繽紛的水杉、樺樹、紅松、花楸樹逶迤錯落;遙遠的天際線上,兩峰駱駝在大漠深處溫情地互望。畫面簡潔、大氣,墨韻淋漓,但是紙質不好,西部的窘迫和偏僻由此可見一斑。但是,窘迫和偏僻掩蓋不了一個人的才情和詩情,有詩便有畫,才高畫就高!

在新疆許許多多的朋友中,我還有一位朋友趙彥良。趙彥良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新疆生產兵團文聯主席。趙是一位楷書專家,尤其是小楷,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他卻送給我一幅四尺草書詩軸:“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筆力雄健,峰迴路轉,以楷書之功力化為行草,其端莊遒健,或如觀音坐蓮,或如飛天起舞,丰姿曼妙,可想而知。

如今,離開新疆的日子,已經差不多有兩年了,每當想起新疆,我就會想起新疆的文朋詩友們,我曾經寫下了新疆行竹枝詞四首送給新疆的朋友們,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聽到我嘶啞的吟唱呢?

自小愛唱伊犁歌,今來始見伊犁河;王蒙曾逐河邊客,吾輩毋忘此坎坷。//一進新疆便清心,湖光水色自有情;關山處處皆入畫,大漠戈壁亦宜人。//五十始作新疆行,民族風情醉我心;山南水北有兄弟,多情最是兵團人。//歸來更憶新疆情,白樺黃兮冷杉青;夜夜燈前思旅事,生死不渝胡楊林。

人物感言

新疆山水很有氣勢,不同於全國各地。作為新疆畫家,多年來我一直在關注、研究。新世紀經濟發展推動著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也為我們新疆大山水畫的研究提供了機遇,研究探索上我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伊犁河谷這塊富饒有詩意的土地上,近些年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需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