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民歌

武寧民歌

武寧民歌,絕大多數都以七言五句為一支,這在形式上與贛南山歌有顯著的不同,而且其它各地的民歌,五句一支的也很少見。其次在形式上還可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天花亂墜歌,另一類是排歌,天花亂墜歌是每支獨立的,排歌則是十支或十二支串起來成為一排。這種歌多半以十二個月或以從一到十的數字成排,也有按四季成排的,還有幾十支乃至成萬串連成排的,這種歌類似於敘事詩,也仿佛是彈詞唱本。

簡介

其名目有《劉三姐》、《海棠花》、《梁祝故事》、《麻麻雨仔灑鴛鴦》等等。我曾聽人唱過《劉三姐》,其情節與解放後編演的電影故事大不相同,完全是一部情真意切、大膽相愛的戀情故事,並非拿“當代鴻儒”開開玩笑的有政治傾向的情節。

內容

武寧民歌大部分都是以男女戀情為主題,而且多是已婚男女的婚外之愛。今天用歷史眼光來糾查,它反映了封建包辦婚姻的不合理,證明包辦婚姻普遍建立不了真正的愛情,迫使已婚男女另覓新歡。當然,這也只不過說明這類民歌產生的原因,至於廣泛流傳之後,它又倒轉來推波助瀾,加深不正當的男女關係。關於這一點我是親身領會過的,當我還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兒童時,這種民歌還相當盛行,它與茶戲相配合,成為青年男女接觸的媒介。不過這裡要說明,茶戲在它的早期,都是些宣揚忠孝節義的整本戲,並沒有誨淫的內容,只是到晚期為了取悅某些野性不馴的觀眾,才出現了一些淫穢無聊的散齠,如《監生調情》、《茶客游湖》、 《三寶遊春》、《四哥嘆情》、《寶童送茶》(實際是金蓮送茶)等,這類戲為數並不多,但卻敗壞了茶戲的名聲。

我在七十年代,下放故鄉農村長達十一年。曾經注意到:不健康的老茶戲,沒有人唱了,不健康的老民歌,也再聽不到聲音。而地方的青年男女,作風也大大改變了。這固然主要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徹底廢除了封建包辦婚姻的偉大成果,但也可能與不演唱那些不健康的民歌、茶戲、多少有點關係。我這么說, 目的並不是要給傳統的民間藝術潑冷水,而是要求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激濁揚清,注意改革。

優點

武寧民歌最大的優點,是在風格上繼承了自《詩經》以來的比興傳統。比如:

“野雞過畈頭耽耽,

姣蓮約我初二三,

初三初四都過了,

初五初六又無閒,

自己無妻靠姐難。”

這裡第一句是因物起興的興體,對歌的內容富有象徵意義,但都不是比方。下面這—首就完全是用

比的手法:

“唱只歌來解新鮮,

海水燒茶不用鹽,

雪裡磨刀不用水,

好漢連姐不要錢,

烈馬回頭不要鞭。”

用興的手法的還有:

“一根絲茅長上天,

醜醜歌仔無萬千,

南京北京唱個轉,

武寧縣裡唱三年,

還有三句好歌做盤纏”。

還有屬於興與賦兩種手法之間的一種:

“清早起來霧露天,

翻過嶺仔看同年,

同年賴我合得同年嫂,

何曾何曾真何曾,

如何對得我同年”。

特色

這裡所謂賦,照詩經的說法,就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說既不用因物起興,也不用借物打比,你乾脆有什麼說什麼好了。一切詩歌都離不開這三種寫作手法,但比較起來,興與賦更為可貴, 《詩經》的第一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因物起興的佳作。整個周南召南諸篇,全都是興比手法,所以孔子特別欣賞二南,並說“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歟”。因而二南是(詩經)的精華。民歌之所以值得重視,也就是因為它有許多佳作繼承了我國的詩歌傳統,所謂“禮失而求諸野”,也就是我們今天不應忘記民間文學價值的理由。

武寧民歌,有許多是出於農村文人的仿作,語言文白相間,脫去了農民的樸素氣氛,失掉了自然美,這裡我就錄下這類的排歌一篇,以作本文的結束。

舉例

正月與姐耍私情,姐在房中面麒麟,畫虎畫皮難面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姐心對何人。二月與姐耍私情,破鞋破襪上姐門。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勸姐交個有錢人。三月與姐耍私情,郎打金釵上姐門,郎說錢財如糞土,姐說仁義值千金,費了銅錢又費心。四月與姐耍私情,大水漫到姐家門,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反反覆覆不是人。五月與姐耍私情,龍船下水鬧紛紛,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趲舊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六月與姐耍私情,郎插柳樹姐遮陰,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蔭樹下說私情。七月與姐耍私情,我姐住在半山林,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只重衣衫不重人。八月與姐耍私情,雲遮中秋月不明,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不照悄哥照何入?九月與蛆耍私情,重陽制酒鬧紛紛,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無錢說話也不靈。十月與姐耍私情,十月有個小陽春,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早生貴子跳龍門。(十一、十二兩月原缺)

論壇

武寧民歌在近年來有逐步創新發展的驅勢,在武寧縣小城論壇上,仍然聚有一批民歌愛好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