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莊鄉

武家莊鄉位於陝西省府谷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861畝。共有1716戶、7580人,轄20個黨支部,16個村委會,51個村民小組,6個機關事企業單位。此外還有山東省長清縣武家莊鄉。

基本信息

地理產業

武家莊鄉武家莊鄉
武家莊鄉屬峽谷丘陵地區,山大溝深,溝壑縱橫,土壤貧瘠,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是較典型的純農業貧困鄉。近幾年,在府谷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幹部民眾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發展舍飼養羊,不斷培植壯大特色產業,其中紅棗和名優雜豆成為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同時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武家莊鄉51個村民小組全部通了公路、通了電,戶戶通了電話,有32個村民小組、70%的民眾吃上了自來水,10個村通了有線電視。

取得榮譽

2006年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均走在全縣前列,多項工作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獎勵。被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水利與農田建設第一名”、“鄉村道路建設先進集體”、“鄉鎮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人大工作先進鄉鎮”、“先進政協鄉鎮學習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工會工作先進集體”、“安全生產工作先進集體”等等。

黨教工作

武家莊鄉武家莊鄉
府谷縣武家莊鄉黨委從細微之處入手,從嚴要求黨員幹部,強化黨員的核心意識,在實際工作中體現黨員幹部的先進性,收到良好效果,受到民眾普遍讚譽。2008年初,鄉黨委、政府結合實際情況確定了13項重點工作,包括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飲水工程建設、洋芋品種引進等關乎民生的方方面面。目標任務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性因素。為調動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鄉黨委經醞釀提出了幹部管理“三法”。即制度從嚴,人性化管理法;學習從細,啟發式管理法;考核從實,激勵式管理法。鄉上修訂製定了幹部考勤、考核、學習等8項制度,嚴格執行;定期組織學習上級會議精神、領導講話,理論文章,時事政策,從思想上啟發乾部做好工作的熱情;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將學習筆記、民情知識、平時表現、常規工作等分別進行量化,由領導班子集體進行打分,根據得分情況進行獎懲。為準確掌握幹部工作和學習成效,鄉黨委組織了一次幹部職工民情知識測試。試題大到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以及自己當黨委書記後的打算,小到所駐村的耕地面積、養殖情況、種植情況、通村公路多少公里等,涉及方方面面,既測試幹部對村情的了解程度,又充分發揮幹部的主觀能動性。測試後黨委書記段智博親自審閱打分。為把“要把武家莊的事辦好”落到實處,鄉黨委提出了領導在一線指揮、幹部在一線工作、情況在一線了解、熱點在一線冷卻、增收在一線確保的“一線工作法”,要求幹部必須帶著感情深入農村,帶回民眾的呼聲、意見、建議,最終贏得民眾的信任。

山東省長清縣武家莊鄉

武家莊鄉萬山紅
武家莊鄉位於長清縣東南部,北倚靈岩,南望泰山,東與歷城區高而鄉接壤,西鄰104國道、津浦鐵路。1985年10月建鄉,總面積79.6平方公里,有3個辦事處,21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4064戶,16117口人。武家莊鄉耕地14165畝,糧田面積9726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地瓜,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武家莊鄉素有“林果之鄉、石材基地”之稱。全鄉林業用地達5.1萬畝,已初步建成以柿子、板栗、核桃、蘋果為主的果品基地2.86萬畝,其中柿子1.1萬畝,板栗9750畝,核桃2130畝,蘋果3500畝,果樹總量140.5萬株,人均果樹近百棵,石材資源豐富,主要有萬山紅等15個品種,儲量達2億多立方。花崗石開採、加工企業57處,其中礦山28處,花崗石加工廠29家,年開採花崗石荒料1萬立方,年加工各種優質板材20萬平方米。

武家莊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認真實施科教興鄉戰略,組織推廣科技實用技術7項。九年制義務教育取得較好成績,“兩基”達標成果進一步鞏固完善,教育教學質明顯提高,計畫生育、文化、衛生、廣播、檔案等都取得顯著成績。全鄉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武家莊鄉曾是全市15個貧困鄉之一,武家莊鄉地處偏遠山區,過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民以在山上見縫插針種地為主,是出了名的“窮山僻壤”。伴隨道路交通網的建設,武家莊鄉的優勢日益顯現。2007年5月,武家莊鄉至藥鄉森林公園的武藥公路開通,2008年年底,武家莊鄉通往泰山腳下桃花峪的馬場公路也即將開通,同時,他們還拓寬了該鄉至萬德鎮的萬武公路,這三條路使武家莊鄉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由此形成向西連線靈岩寺臥龍峪,向東連線藥鄉森林公園紅葉谷的通暢的旅遊線。2007年,通過廣泛招商,武家莊鄉引來了鳳凰嶺生態旅遊區開發項目,同時在2008年“十一”前夕,武家莊鄉又成功舉辦了首屆金秋柿子節。“十一”黃金周期間約有3.5萬人來武家莊鄉游鳳凰嶺、參加柿子節採摘活動。更大的受益者是當地的農民,黃金周期間,核桃、板栗、花生等農副產品平均增值三分之一。當地40餘戶農民在黃金周和柿子節期間搞起“農家樂”項目,一些飯店推出農家飯菜,平均每天每戶收入1500餘元。面對如此紅火的旅遊市場,許多農民“開了竅”興辦第三產業,武家莊

武家莊鄉公主湖

鄉新增了20多家飯店、10餘輛計程車。融入“十一”黃金周大旅遊為武家莊鄉帶來了效益、聚集了人氣,武家莊鄉走生態旅遊鄉的路子更加明確。為此,在生態旅遊園區建設上,他們規劃以保持“自然風貌,原汁原味”為特色,以“回歸大自然,體驗民風情”為主題,靠“植樹、修路、治水”再造生態新優勢,通過招商引資打造八大景區、十大景點。

八大景區分別是鳳凰嶺生態旅遊區、川川泰山雲霧石景區、齊長城釘頭崖生態旅遊區、武莊生態度假區、龍泉觀生態旅遊區、長城嶺生態旅遊區、東西庵生態旅遊區和金牛峪生態旅遊區,十大景點是摩天嶺釘頭崖玉皇廟龍泉觀朗公誦經武娘祠公主湖青龍寺五女石春峪口。規劃在武莊水庫下游32平方公里流域內,分期實施馬場、侯莊、刁莊、邵莊及武莊水庫下遊河道綜合治理工程,修谷坊,建塘壩,實現“河道、谷坊、梯級蓄水壩,節節攔蓄”的水資源防護體系。他們還對生態農業進行科學布局,建設1000畝採摘園、500畝綠化苗木風景園,並發展黃芩枸杞丹參桔梗黨參等中草藥種植300畝,為生態旅遊鄉再添一抹亮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