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江鎮

百江鎮

百江鎮位於桐廬縣西部,東與畢浦鄉百歲、歌舞鄉隔山相望,南與建德市、淳安縣富文以山為界,西與東輝鄉小京村接壤,北與分水鎮大路、里邵、儒橋相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百江村,距縣城49公里,省道新淳公路自北向西穿境而過,是滬杭到千島湖觀光旅遊的必經之地;鎮內村村通公路,交通方便。板栗已成為該鎮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被授予“省級板栗之鄉”稱號。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百江鎮百江鎮
百江鎮位於桐廬縣西南部,全鎮總面積149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4454戶22222人。距縣城55公里,省道杭淳公路自北向西穿境而過,是滬杭到千島湖的必經之地,交通便利。

百江山高塢深,山體綿亘,重巒疊嶂,溪澗縱橫,幽谷深壑,是桐廬縣林業重點鄉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00毫米,光照適宜,雨熱同步,四季分明,具有板栗生長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1998年,全鎮有耕地面積9058畝,其中水田7845畝,糧食總產量4692噸;完成國家糧食徵購任務96萬斤,占國家下達計畫的100%;油菜籽總產量309噸,茶葉總產量165噸,均比上年增11%;蠶繭總產量23噸與上年持平;畜牧業穩定在上年的水平,漁業養殖總產量1200公斤,蔬菜專業戶蓬勃興起,較大改變了蔬菜靠外鎮供應的狀況,年產量達1040噸。

百江鎮黨委、政府確立了“生態立鎮、工業興鎮、綠色富民”的發展戰略,用創新機制來推進五大工程建設:堅持主攻工業,打響生態金名片,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農業,引進資金和技術,推進板栗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進一步做好“板栗之鄉”文章,提升百江的知名度。

百江鎮以發展規模效益農業而著稱,板栗、茶葉、菜竹、楊梅已成為該鎮四大龍頭產業,特別是板栗面積已達15326畝,年產板栗744噸,產值689萬元,已成為該鎮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被授予“省級板栗之鄉”稱號;工業經濟主要有制筆、木業、紡織、鑄造等產業,2003年工業總產值3.5億元,農業總產值689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051元。

該鎮充分利用山水生態優勢積極開展農業招商,已引進紫燕山農莊和羅山天子地兩大生態旅遊項目,其中紫燕山農莊已對外開放。同時,積極做好農家樂這篇文章,通過示範戶與旅行社掛鈎,大力推廣農家樂,使其成為推進農民增收新的經濟成長點。

農業建設

百江鎮百江板栗
百江鎮因地制宜,利用低丘緩坡大力發展板栗生產。板栗面積己達11000畝,其中種植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村2個,種植千畝面積的大戶1戶。己投產見效面積達8000畝,全鎮平均年產栗籽65萬斤,產值達260萬元,人均板栗收入180元。板栗投產面積逐年擴大,現己成為百江鎮農業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板栗是桐廬縣的名特產,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和優質的品質,百江鎮板栗種植以往大多是零星發展,從1987年推廣板栗優質豐產栽培技術後,鎮政府確立以建“板栗之鄉”為目標,非常重視板栗經營機制的轉變,轉變開發經營主體,改革投入機制,積極引導農民多種要素投入板栗基地開發,引導板栗經營由集體經營向業主經營的轉變,由分散經營向大戶集約經營轉變,引導農民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引導廣大栗農樹立市場觀念,樹立商品意識和質量意識,努力開拓板栗銷售市場,使全鎮板栗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百江鎮栽培板栗品種主要是由桐廬板栗研究所和桐廬林業技術推廣中心選育的桐引52號、47號、桐選43號、33號以及後岸的油光品種,這些品種品質好、顆粒大、產量高、味道甜美、營養豐富,可切片久炒不糊。經省內外專家鑑定,該品種達到了國內先進、浙江省領先的水平。百江板栗在市場上名聲日盛,成為板栗市場上的競爭強手。

鎮政府對已建的11000畝板栗基地正著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基地的培育管理,改造低產低效林;二是著手建立規範的板栗市場,樹品牌,實行品牌戰略;三是增加科技投入,進一步提高科學經營和管理水平,並對板栗品種結構進行調整,使早熟、中熟、晚熟品種相配套,提高百江鎮板栗的經濟效益,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搖錢樹”。

百江鎮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該鎮共投入近2000萬元進行康莊工程、農田改造、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完成了總里程36公里的鄉村“康莊”工程,改建完成了天子地大道,新建了百江接線05省道和百松橋重建等2座橋樑。同時,積極做好農民下山集聚工程,共完成8個自然村219戶755人下山居住,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步伐。

工業經濟

百江鎮小木加工
生態是百江的特色,也是百江的優勢所在。百江鎮黨委、政府在實踐中形成一個共識,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產業強鎮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通過客觀分析形勢,發揮比較優勢,該鎮在重點搞好生態建設,切實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著力引進和發展生態經濟型企業夯實工業基礎。桐廬傑菲農產品有限公司是2006年10月在百江鎮投產的一家農業加工企業,主要以生產油茶產品為主,還經營茶業、筍乾、山核桃等。這家企業主要產品茶籽油的原料就是當地的油茶籽。百江鎮加大毛竹、山核桃、板栗、茶葉等產業基地的改造、建設力度,努力提升農產品檔次,積極創建生態、無公害、有機農產品,除了傑菲農產品有限公司外,還先後引進了益健、仙境食品等農業企業。

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傳統產業文章,是百江鎮在發展經濟目標中提出的新任務。小木加工是百江鎮的特色產業之一,全鎮現有小木加工企業49家,但是大多以粗放型半成品加工為主,靠低價贏取市場,產品附加值不高,而且還因市場飽和面臨淘汰。為了引導這批企業向精加工、深加工方向發展,引導鼓勵企業主集約利用資源,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做到節約資源、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相統一,從而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同步增長的目的,百江鎮特別組織這批企業主到嘉善學習借鑑林產品企業先進的經營模式和管理經驗。通過考察學習,創辦於2003年的桐廬燕山木業工藝品廠,率先由生產原木粗製品向生產小型家具、酒架、調料架和各類沙髮腳等多元化產品發展,光是沙髮腳的型號就有400多款,產品遠銷美國等地。企業也從剛起步的30萬產值發展到300萬產值,發展前景樂觀。

在“工業興鎮”的戰略指導下,百江鎮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為重點,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好進展。全鎮共完成招商引資1617萬元,其中工業類項目9個,實際到位資金1053萬元;三產類招商引資項目1個,實際到位資金195萬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47萬元,限上工業投入780萬元。10個項目中新(續)建項目7個,擴建項目3個,基建投資944萬元,設備投資243萬元。其中計畫總投資1600餘萬元的桐廬東明服飾公司建設項目,已累計完成1150萬元。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同時也帶動了其它項目的建設,促使百江工業經濟穩定發展。

工業化牽動農業綜合發展,帶動著農民增產增收。百江鎮工業反哺農業不是直接給予農業,而是合力開發農業,工業發展不僅沒有傷及農業根基,反而提高了農業的基礎地位,提升了產業發展水平,走出了興工強農,以工促農,協調發展,兩者共贏的新路子。

旅遊資源

百江鎮羅山天子地
桐廬百江鎮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越,是省級“生態建設示範鎮”,被譽為“天然氧吧”。憑藉“天時”優勢,百江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當地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000多元。在發展“氧吧經濟”中,該鎮以生態工業為龍頭,拒絕有污染的活性炭和燒炭等行業進入,主動接受“中國制筆之鄉”分水鎮的輻射,大力發展和扶持無污染的制筆業和無印染的針織業。當地生態旅遊資源吸引了外地投資者,也廣泛吸納了勞動力就業,極大地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海拔近900米的紫燕山生態農莊常年雲霧繚繞,吸引了杭州、上海等地的遊客。

羅山天子地,天子地生態旅遊區位於桐廬百江鎮羅山村,距縣城45公里。是集山、水、林、洞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具有“秀、雄、奇、險”的山嶽風貌。峽谷長達3000餘米,面積約4平方公里,由民族風情休閒、溝壑峽谷、高山攬勝、天子地溶洞四大景區組成。據民間傳說,八仙雲遊四海,路過此地,發現一小孩舉止不凡,有“天子”相。於是八相下凡,精心調教,小孩成為“天子”,“天子地”由此得名。整個風景旅遊區,集林、洞、村、瀑、潭、石等自然景觀於一體,辟有50餘組景點。此外16000平方米的地下溶洞和海拔750米的高山攬勝兩大遊覽區及桐廬第一索道工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建設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