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革命

690年(天授元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以洛陽為神都,降唐睿宗為皇嗣,自為皇帝,史稱“武周革命”。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僅有的一個女皇帝。開元年間的改革。

背景

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死去,其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武則天是唐高宗的皇后。 武則天名曌,其父曾為木材商人、唐初大臣。武則天精明機智,通文史。唐高宗因患風眩,目不能視,使武則天協助裁決政事。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顯(武則天第三子)即位,是為唐中宗。次年,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另立李旦(武則天第四子)為皇帝,是為唐睿宗,旋即廢黜。
690年(天授元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以洛陽為神都,降唐睿宗為皇嗣,自為皇帝,史稱“武周革命”。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是僅有的一個女皇帝。 開元年間的改革
李唐中宗、睿宗時,政治昏暗,弊端叢生,唐玄宗先後任命幹練正直的官員姚崇、宋璟、張嘉貞、張九齡、韓休等人為宰相,在他們的輔佐下,針對當時的弊政進行了一些改革。

具體內容

首先是裁汰冗官,整頓吏治。中宗時,韋後及安樂公主等把持政柄,又大肆賣官,以致濫置的官職多達數千人,造成國家開支的巨大負擔。玄宗即位後,開始裁減冗官,並精減了龐大的官僚機構。
其次,壓制佛教。在武則天統治時期修建了很多佛寺,許多人出家為僧。中宗、睿宗時,佛教勢力繼續發展,全國的僧尼人數膨脹到數十萬。僧尼不服役納稅,建寺造像又耗資無數,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議,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強使還俗的有12000餘人。又下令各地不得創辦佛寺,並禁止民間鑄佛像和抄寫佛經。這些措施都抑制了佛教勢力的發展。
第三,重視農業生產。在關中的三輔地區,“諸王公權要之家,皆緣(鄭、白)渠立磑,以害水田”,玄宗令統統予以拆除,使“百姓大獲其利”。他又在河東道、關內道、河南道、河西道、隴右道、河北道、劍南道等地大興屯田,那時全國共有軍屯992屯,墾田面積在500萬畝左右。在武則天時,均田制已開始逐漸破壞,土地兼井和農民逃亡現象日益嚴重,721年(開元九年),玄宗派宇文融為勸農使到各地檢括逃戶和籍外田,經過幾年的努力,共括出客戶八十餘萬,田亦稱是。唐政府對這些客戶每丁稅錢一千五百,免租調徭役六年,後由各州縣安插在均田土地上。這一措施對改變社會上占田不均的情況,緩和階級矛盾,起一定的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