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八陣圖

武侯八陣圖

武侯八陣之圖,天覆陣贊:天陣十六,外方內圓,四為風揚,其形象天,為陣之主,為兵之先。善用三軍,其形不偏。

武侯八陣圖

諸葛武侯八陣之圖:

武侯八陣圖武侯八陣圖

覆陣贊:天陣十六,外方內圓,四為風揚,其形象天,為陣之主,為兵之先。善用三軍,其形不偏。

地載陣贊:地陣十二,其形正方,雲主四角,沖敵難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窮,獨立不可,配之於陽。

風揚陣贊: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物,萬物繞焉,蛇能為繞,三軍懼焉。

雲垂陣贊:雲附於地,始則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鳥能突出,雲能晦異,千變萬化,金革之聲

龍飛陣贊:天地後沖,龍變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陣形赫然,名象為龍。虎翼陣贊:天地前沖,變為虎翼,伏虎將搏,盛其威力。淮陰用之,變為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鳥翔陣贊:鷙鳥將搏,必先翱翔,勢臨霄漢,飛禽伏藏。審之而下,必有中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蛇蟠陣贊:風為蛇蟠,附天成形,勢能圍繞,性能屈伸。四奇之中,與虎為鄰,後變常山,首尾相困。

解釋

八陣圖”的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間地,為天地風雲正陣,作為正兵。西北者為乾地,乾為天陣。西南者為坤地,坤為地陣。東南之地為巽居,巽者為風陣。東北之地為艮居,艮者為山,山川出雲,為雲陣,以水火金木為龍虎鳥蛇四奇陣,作為奇兵。布陣是左為青龍(陣),右為白虎(陣),前為朱雀鳥(陣),後為元武蛇(陣),虛其中大將居之。八陣又布於總陣中,總陣為八八六十四陣,加上游兵24陣組成。總陣陰陽之各32陣,陽有24陣,陰有24陣。游兵24陣,在60陣之後,凡行軍、結陣、合戰、設疑、補缺、後勤全在游兵。有讚歌頌揚“八陣圖”威力無比:“陣間容陣、隊間容隊;以前為後,以後為前;進無速奔、退無遽走;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沖其中、兩頭皆救;奇正相生,循環無端;首尾相應、隱顯莫測;料事如神,臨機應變。”“八陣之法,一陣之中,兩陣相從,一戰一守;中外輕重,剛柔之節,彼此虛實,主客先後,經緯變動,正因為基,奇因突進,多因互作,後勤保證。”

“八陣”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八陣圖”乃是諸葛亮創製的一種軍事陣法,其最早歷史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三國志·蜀志》中的“諸葛亮傳”: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其後,《晉書》“恆溫傳”載:“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腹平沙之下,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

諸葛亮之前,古書上早有八陣的記載。“竇憲嘗勒八陣擊匈奴。晉馬隆又用八陣以復涼州。”至於八陣之說,來源於舊題黃帝時大臣風后撰《握奇經》的附篇。實兵法之要,其說實合乎伏羲氏之卦畫。奇正相生,變化不測。諸葛亮得之以為八陣。李靖得之以為六花陣 。

歷史記載

《三國·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亮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作為古代戰爭中一種戰鬥隊形及兵力部署圖,諸葛亮的原“圖”今雖不見,然有傳說為諸葛亮練兵遺址的所謂“八陣圖壘”。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雲,這種“圖壘”皆壘細石為之。共有三處:一在陝西沔縣;一在重慶奉節;一在四川新繁,尤以在奉節者最為著名。奉節原為古魚復縣,治所在今奉節東白帝城,三國時劉備改名永安,唐改稱奉節。

諸葛亮“八陣圖壘”據傳就在永安宮南江灘上。根據唐代李筌《太白陰經》、李靖《問對》等記載,以及當代學者的推演(見《孫子學刊》1994年第9期封底),現將諸葛亮的“八陣圖”示意如下:

據《三國志_蜀志_諸葛亮傳》

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後人考其遺蹟繪成圖形,見《武備志》。據記載,八陣圖遺蹟有三處:《水經_沔水注》及《漢中府志》說在陝西沔縣(今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太平寰宇記》說在四川夔州(今奉節縣)南江邊,《明一統志》說在四川新都區北三十里的牟彌鎮。

最近,河南省密縣發現一套我國最早的《風后八陣兵法圖》。該圖共分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圖旁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套用。據《史記》載,風后為軒轅黃帝的一員將帥。密縣雲岩官遺存的唐朝軍事家、常州刺史獨孤及的《雲岩官風后八陣圖》碑,詳細記載了黃帝和風后研創《八陣圖》的事跡。此圖的發現,把我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

《周易》·諸葛亮·“八陣圖”

《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曾講述了陸遜誤入諸葛亮布的八陣圖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