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荒

步荒

步荒,航空附屬檔案技術專家,我國飛機環境控制專業的奠基人之一。為創建航空附屬檔案研究所,做了大量的開創性工作。他確定並組織了飛機機載機電系統的多項重大預先研究,為提高我國飛機機輪剎車、電液操縱、燃油供輸、空中加油、環境控制等機電系統和附屬檔案的研製能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將航空技術套用於民品領域,創新開發渦輪膨脹製冷輕烴回收裝置、渦輪膨脹製冷粉碎廢橡膠的橡膠冷凍制粉裝置、軋鋼機電液伺服元件國產化等方面起到了倡導和推動作用。

基本信息

簡歷

步荒 步荒

1924年11月20日 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

1945-1948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學習。

1948年 在東北局冀東區黨委城工部知識分子訓練班。

1948-1949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牡丹江航校學員、教員及南下工作隊2中隊隊員。

1949-1950年 任杭州市軍管會軍事接管部航空處秘書和浙江省衢州航空站機械組長、工程隊長。

1950-1957年 任軍委空軍工程部外場處參謀、助理員。

1957-1960年 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學習。

1961-1965年 任國防部第六研究院3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65-1967年 任國營134廠設計室主任、平原公司技術科科長。

1967-1986年 任609所室主任、科技處副處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科技委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89年8月 離休。

生平

步荒,原名李寶珍,1924年11月20日生於遼寧省瀋陽市,原籍河北省肅寧縣。父親李者昌在瀋陽經商。1931年9月18日夜,全家被日本侵略軍進攻北大營的炮聲驚醒,便隨母親擠上火車向關內逃難,中途遭遇悲哀悽慘的景象使其終身難忘。1940年進入北平讀高中,1943年高中畢業後,他與一同學徒步穿過日軍封鎖線,作為流亡學生奔向抗戰後方,1944年元旦到達重慶,在重慶國民政府軍政部日俘集中營任編譯員。1944年暑期考取當時在重慶的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9月入學,11月日本侵略軍攻陷貴州都勻,重慶國民政府號召青年從軍,他決心投筆從戎打擊日本侵略軍,遂報名參加印緬遠征軍,1944年12月在江北入伍後,被編入綦江青年遠征軍202師。後因不滿重慶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1945年7月步荒與一同伴脫離202師,到重慶投考譯員訓練班被錄取,8月初入學參軍。1945年8月中旬,日本侵略軍投降,9月底復員回交通大學復學。

1946年4月隨交通大學返回上海。受進步思想影響和對國民黨統治現狀不滿,他積極參加上海進步學生運動。1947年秋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還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幹事。1948年8月受到上海國民黨當局以“危害國家”名義的傳訊和通緝,步荒經組織安排離開上海進入冀東解放區,後被分配到牡丹江航校工作。1949年3月南下參加渡江戰役,曾在杭州市軍管會工作,並參加修復衢州機場。1950年春調北京任軍委空軍工程部外場處助理員。1951年11月到朝鮮執行任務,遭敵機轟炸受重傷住院治療。“三反”運動中被錯定為“大老虎”對象,受到不公正待遇。1952年5月出院回原單位,“三反”運動錯誤結論得以糾正。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9月進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系飛機發動機科插班三年級學習。1958年參加畢業班學員高性能殲擊機研製工作,分工附屬檔案設計試製。

1961年7月飛機附屬檔案研究所(六院3所)在西安成立,他被調入該所參加籌建工作。當時技術幹部只有包括他在內的6名哈軍工畢業生。步荒團結其他5名技術幹部,加緊技術隊伍的組建和新分配來的大學畢業生的培訓,進行基本建設等基礎工作。

後因廠所結合,1965年5月飛機附屬檔案研究所解散並分到相關生產工廠。步荒隨飛機環境控制專業的人員、設備、任務等一起併入新鄉國營134廠,任新品設計室室主任,後調任平原公司任技術科科長。

1967年重建飛機附屬檔案研究所(609研究所),原三所人員歸建。根據當時三線建設的要求,步荒負責在三線地區選擇新所址,並起草重建飛機附屬檔案研究所的編制與專業發展規劃,負責工藝布局設計。

在“文化大革命”中,步荒被錯誤批判,下放到農場勞動。1972 年夏落實政策、恢復黨的組織生活、重返研究室主任工作崗位後積極投入工作。後歷任609所科技處副處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等職務,成為飛機機載機電系統的技術帶頭人。

1983年步荒退居二線擔任科技委主任。1988年底主動寫報告申請離休,1989年8月經批准離職休養。步荒曾任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委員。1992年2月被航空航天工業部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科學成就

發展飛機機電附屬檔案研製能力 609所的創建

飛機附屬檔案研究所(六院3所)於1961年7月18日在西安成立,第一批籌建人員只有包括步荒在內的6名技術幹部,截止1961年11月底又分配大中專畢業生近80人。研究所採納了步荒提出的“下部隊、下附屬檔案生產廠各實習半年”的自己學習探索方案,並堅持了三年之久。大中專畢業生實習一年後返所,都積累了初步的實際認識,對以後工作中走自力更生,自主摸索發展的技術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上級指示,步荒帶領年輕的技術人員消化62式飛機附屬檔案資料。通過大量的分析計算和基礎性試驗,步荒和其他技術人員大膽提出了自行設計和建造可模擬全飛行包線範圍環境、載荷變化,適用於飛機機電系統部件研製的試驗設備。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設備建成後,初步探索形成了自主的設計方法。這支年輕的技術隊伍已經能幫助生產工廠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標誌著我國飛機機載機電系統附屬檔案的研製能力有了重大突破。

1967年研究所搬遷三線地區重建,步荒負責在三線選擇所址和起草編制規劃。步荒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在重建方案中,建議研究所重建的所址選定在襄樊隆中附近,距襄樊僅11千米,是當時三線建設中交通較為便利的一處。建議得到領導機關的採納和支持,也符合民眾心愿,加速了飛機附屬檔案研究所的重建進度。經過30餘年的建設和發展,在襄樊建成機輪剎車、飛機操縱、燃油供輸、環境控制系統及附屬檔案的強大研究試驗基地和試製加工能力。使609所成為名副其實的飛機機載機電系統和部件的核心研製基地,為我國的航空事業做出了貢獻。

針對研究所特點建立有特色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工作有序進行所必須的。609所建所初期步荒就負責組織起草科研、生產管理制度,參考兄弟單位現行制度和已有經驗,結合本所實際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

步荒在科研工作實踐中深刻體會到科研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作為研究所科研工作的管理依據和準則。他組織技術系統和各職能部門的主要人員,形成了符合609所發展實際的較為完整的一套研究所的科研和生產管理程式和制度,推動和保證了609所的技術持續發展。

研究所的產品多處於試驗試製階段,步荒組織制定的管理制度符合技術在探索發展中的研究所的實際情況,既保證了研製中的質量控制,也推進了研製工程中的問題處理,促進了研製的進程。

步荒在擔任609所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時,在強調各級技術幹部、職能機關各自的技術責任的同時,也重視發揚技術民主,集思廣益傾聽各方面意見,使重大技術決策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步荒在組建609所科學技術委員會後,在組織科技委成員討論重大問題時,邀請有關人員參加民主討論,充分發表意見,最後投票表決形成意見,供所領導進行決策時參考。促進了609所在一些重大技術問題上雖有不同意見但仍能團結統一共同奮鬥。

瞄準國際先進技術開展系統預先研究

步荒在長期科研實踐工作中,十分重視跟蹤國外飛機機電系統技術的發展,提出了609所加大開展機載機電技術預先研究的力度,通過預先研究的技術突破,推動我國飛機機電系統技術上台階。早在1963年,他根據國際上高性能飛機採用電液伺服操縱並向電傳操縱系統發展的趨勢,申請立項開展電液伺服元件的預先研究,該項預研成果的技術廣泛用於多種新機和民品,成為609所的具有競爭能力的核心技術產品。他帶領609所的廣大技術人員,先後自行設計和建造了飛機機輪剎車系統慣性模擬試驗台、飛機操縱系統動態模擬試驗台、飛機燃油供輸油系統試驗台、飛機空中加油模擬試驗台、飛機環境控制系統試驗台等飛機機電系統技術研究所必需的科研手段。

1979年步荒擔任609所副總工程師,他在跟蹤國外飛機機電系統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結合609所的技術發展實際,組織各專業技術人員論證確定了以飛機機輪剎車的電子防滑剎車系統技術、飛機操縱系統的四餘度模擬式電傳操縱系統技術、飛機空中加油吊艙技術、飛機環境控制系統的高壓除水升壓式環境控制技術等四個飛機機電系統的重點預先研究課題。步荒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帶領廣大技術人員收集和消化國外的有限技術資料,發揚技術民主,堅持科研管理制度,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攻關,飛機機電系統的四大關鍵預研技術都獲得了突破。在“八五”末期,已經陸續套用到老型號飛機的改造和新的重點型號飛機的設計中,為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勇於探索軍轉民實踐積極開展民品開發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步荒敏銳地意識到609所的飛機機電系統領域的專業技術與民用機電產品相通,609所具有開發民品的有利條件。

步荒同廣大技術人員一起積極將已掌握的航空技術用來解決民用工業遇到的難題,當採用609所研製的電液伺服閥產品裝機試用,能確保軋機正常工作時,外國專家驚嘆不已。為此609所與武鋼曾簽訂10年合作協定,為國家節省了大量外匯。幾年後上海寶鋼建成投產,步荒又親自陪同專業技術人員去寶鋼聯繫軋機用電液伺服閥國產化問題,積極支持此項工作。

1978年,大慶油田派員與609所商談油田伴生氣液化回收輕烴事宜。步荒立即積極支持這項新技術並組織有關技術骨幹組成課題工作組,提出了用航空環境控制系統技術中的渦輪冷卻器技術。由於他的關心和精心安排,兩次原理性試驗經過艱苦努力取得了成功。該項技術從1980年起,開始陸續在全國各油田推廣套用,為各油田研製低、中壓不同處理量的油田伴生氣處理回收裝置形成系列,成為當時軍轉民的一個先進典型,受到許多中央領導的肯定和表揚,也為國民經濟做出了貢獻。

步荒離休後不久,化工部與航空部合作開發的“廢橡膠低溫制粉裝置”因製冷系統與制粉系統設計不協調而失敗。為此,1990 年他受聘擔任航空系統獨家研製同類裝置的設計總負責人,他借著雄厚的技術基礎完成了該項目的技術設計,後經過三次技術改造達到了正常批量生產水平。該技術套用於熱融膠的冷凍粉碎,在我國首先研製出了空氣低溫製冷的熱融膠冷凍粉碎制粉裝置,填補了國內空白,通過5年多的生產運行證明此裝置有一定競爭能力,為609所的空氣製冷冷凍粉碎裝置的研製積累了一些經驗。

主要論著

1 步荒編譯.《雅克-11飛機阿什-21發動機維護條例》.空軍工程部印發,1954

2 步荒譯.《雅克-11飛機航程和續航時間計算說明書》.空軍工程部印發,1955

3 步荒譯.《通用飛機模擬設備的設計構造的特性》.609所飛行模擬器專輯,1967

4 步荒.《石油伴生氣膨脹製冷回收液烴工作展望》.609所,1988

5 步荒.《航空附屬檔案研究所的創建與成長》.609所慶祝建國五十周年科學技術論文集,199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