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興鎮[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街道]

正興鎮[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街道]

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街道,原名蘇碼頭,位於成都平原邊緣,是成都市著名的“紅色鄉鎮”,自古以來是成都平原水陸交通、商賈雲集的重地,南出成都的重要門戶,為原華陽縣老場鎮之一。 解放前夕,華陽縣政府自正府街(今成都市總府路)南遷至中興場(今華陽街辦),位於錦江流域“中興大橋”(今南湖大橋)以南的蘇碼頭成為僅次於新縣城“中興老碼頭”之後的第二大碼頭街區。1965年取締“千年首縣----華陽”,正興鄉(公社)隨之併入雙流縣。 2013年12月1日起,成都市雙流區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以東正興鎮範圍內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5年,成都天府新區12個鎮(含正興鎮)經市政府批准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正興為中共“紅色革命”發揮過重要作用。作為天府新區建設主戰場,2016年正興街道計畫實施支農惠農、就業創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治理、食品安全、基礎建設、社會治安。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正興先秦屬古蜀國廣都,漢屬廣都縣,隋屬雙流縣,唐宋屬廣都縣,元代之後屬華陽縣。

據書籍《雙流縣正興鎮志》記載,正興始建於清朝,原名蘇碼頭,以府河水航為中心,形成兩場一河(即中心場、秦皇寺、府河)的太平盛世。這裡曾是一天就能停泊五六百隻船的大碼頭。從清朝康熙年間起,它就已經是一個連線四方的水上交通樞紐,當時在此經商的商賈不可估計。隨著水運作用在成都城市發展中的相對弱化,蘇碼頭也漸漸地沉寂下來。

又據書籍《四川省雙流縣地名錄》載:清代初期,陳、林、江、周各姓聚集於此,出錢出物在此地興建店子、街房,形成集市,後日趨繁榮,便取名正興場,即正在興旺之意。至於蘇碼頭之稱則是先前的事了。正興這地方自古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盛產水稻、小麥、油菜、海椒、土菸、花生、蜂糖、水果、桑麻、及小家禽等。這此土特產品,人們都要運到此地賣 給乘船而來的收購商人。時間一久,便有很多碼頭在這裡建成。一蘇姓人家建的五碼頭,成為這一帶交換物品最多影響也最大的碼頭,故“蘇碼頭”自古川西壩出名。

蘇碼頭清末為華陽縣中興鎮(今華陽街道)管轄,民國27年(即1938年)為正興所轄至今。

1965 年3 月27日,國務院第154 次會議決定,撤銷華陽縣建置,併入雙流縣。4月8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發出撤、並縣通知。7月1日,華陽縣正式併入雙流縣,其所轄的18 個公社(含正興)、3個鎮併入雙流縣。

1976年,仁壽縣籍田區新秦鄉劃入雙流縣。

1992年10月10日,雙流縣決定開展區、鄉、鎮建制調整。正興鄉、新秦鄉合併為正興鎮。

2013年12月1日起,雙流縣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以東正興鎮範圍內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4年1月7日,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天府新區正興街道劍南大道以西2.6平方公里區域劃轉雙流區協和街道。

2015年,成都天府新區12個鎮(含正興鎮)經市政府批准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地理位置

正興街道位於成都市南部,毗鄰成都市城市副中心華陽,錦江、鹿溪河流經境內,全街辦幅員面積48.95平方公里,轄10個村(社區),總人口4.3萬人,共12284 戶,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5516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32952元。交通縱橫發達,天府大道中軸線、正公路、國道213線穿境而過,有村社道路 92.41公里,成仁路8.4公里。集鎮依山傍水緊靠府河,水陸交通十分方便,系成都市規劃府河旅遊開發航運的必經通道和重要景點,更是新世紀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撐點--成都市的門戶城區之一,可大量吸納成都市的輻射。城區內有豐富的建材資源和國家級優質礦泉水資源,是發展工業生產和開發旅遊、房地產、餐飲娛樂、建材和開發生態綠色農業的極好場所。

歷史文化

正興街道地處成都南隅,府河流經全境,自古以來,是蜀地出入境的一條重要的黃金水道。至近現代,隨著成(都)仁(壽)路的鑿通,來往川南,乃至與雲貴的交往,更加頻繁,成為一條重要通道。

正興秉天地之靈氣,有山有水,得天獨厚,歷史文化積累豐富,旅遊資源蘊涵富饒,尤以今境內田家寺為中心的龍華山,唐時有西川節度使段文昌少年時讀書的地方“段公讀書台”,後來更有浣花夫人任氏,在龍華山臨江處,離龍華山寺門不遠處,造一尊碩大無比的觀音大士像,為龍華山增輝不淺。唐宋以來,龍華山成為成都名人名士一大游賞勝地,成都人一直有“南龍北學”之稱,南指龍華山,北指學射山。另一處是以釣魚嘴為中心的宋代大詩人郭印辭官隱居的地方,稱為“郭信可隱居”,樓台別墅在此星羅棋布,宋明以來,文人騷客留下的詩文不少,至今讀來,如身臨其境。

正興鎮地處成都平原南部邊緣,素以錦江黃金水道上的“蘇碼頭”和共產黨早期地下活動時期的“紅色鄉村”著稱。正興蔡家壩是當年共產黨地下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當年正興秘密發展的中共地下黨員中,僅蔡家壩就有8人。1931年初,川西特委將成華東區區委改為成都東二區委,負責仁壽、華陽、彭山一帶黨的地下工作,區委機關遷至蘇碼頭蔡家壩。1932年2月,撤銷成都東二區委,建立彭仁華特區委,機關設在古佛洞,後移至蘇碼頭蔡家壩。

正興是著名的紅色鄉村,在明清一條街上可以瞻仰革命民主人士夏正寅先生的故居——夏公館,去河心島竹林深處可以緬懷抗戰時期曾掩護過不少中共地下工作者的馮家院子,還可以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烈士墓園,聆聽那解放前夜,和國民黨潰逃殘部在古碼頭激戰中倒下的烈士們的訴說。

2004年正興鎮被成都市規劃為30個重點鎮之一。2006年8月16日,正興鎮被正式確定為全市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

正興街道在黨建工作標準化上,結合構建“四梁八柱”黨建體系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主要圍繞陣地建設、隊伍建設、載體建設、制度建設四大黨建工作重點內容,按照合格型、示範型兩大類分別制定工作標準,實現各個擊破、分類施策、分類提升。比如,在載體建設標準上,合格型黨組織突出“廣度”,強調服務全覆蓋,主要抓好“千名黨員聯萬家”、“黨員義工日”、“黨員志願服務”、規範化建設微黨校等工作,示範型黨組織則是在合格型黨組織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創新,側重點在“廣度、深度、亮度”三者的融合,對活動開展提出了“量與質”的要求,更加注重活動載體多元化與活動成效。

區位優勢

正興鎮 正興鎮

天府新區正興街道,地理坐標東經103°59′,北緯30°29′,位於成都市南部(成都平原邊緣),北部毗鄰天府新區華陽城區,南接天府新區煎茶街道、東靠興隆街道,西與雙流區公興街道、永安街道為界,距華陽城區僅一街之隔、市新行政中心辦公大樓9.5公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9公里、成都捷運5號線(華陽二江寺站)約1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21世紀初,隨著華陽街道社會經濟進入了城鄉統籌和科學發展的新階段,成都市形成了新的城鄉規劃空間發展戰略,向南將是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而正興街道,位於城市南部發展走廊的核心位置(華陽)以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政區劃

正興街辦下轄4個社區、6個村:蘇碼頭社區、大安橋社區、雲龍社區、回龍社區、田家寺村、釣魚嘴村、火石岩村、秦皇寺村、涼風頂村、官塘村。

交通優勢

1、公路交通。除國道成仁路(天府大道正興段),正在建設的公正路、成仁路的橫向公路外,站華路正興段的建設,會最終形成正興街道發達的公路路網。

2、航空。正興街道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僅18公里,天府新區路網(劍南大道華陽--正興段)直達,交通十分便捷。

3、城市軌道交通。成都捷運5號線修建到華陽,正興街辦距華陽二江寺站僅1公里。

4、河運。在華陽街辦的成都港建設已進入尾聲,隨著錦江下一步通航,錦江將成為都市旅遊的黃金水道,而正興將會同華陽城區共同統籌發展,共同成為錦江流域上的一顆明珠。

2018年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街道)總體規劃圖。 2018年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街道)總體規劃圖。

5、公共運輸。正興街辦擁有成都城市公交系統----以8字開頭的811路等、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內公交系統----以T字開頭的T136等,沿天府大道、劍南大道(元華路)、成仁路,圍繞正興街道全面運營。

綜上所述,城市交通的發展,將使正興街區與成都市主城區連成一片。

投資環境

規劃優勢

現正興街辦正在實施十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即天府大道南一段正興段、正興錦江大橋和公正路建設、正興110千伏變電站、正興供水站、天然氣管道鋪設及小三線下地規劃建設、正興城建投資有限公司辦公樓工程、正興污水處理站、正興醫院及“2111”工程(即田徑場、燈光球場、健身房、游泳池、訓練中心)、中國城鎮集團項目建設、舊場鎮綜合改造工程。正興錦江大橋已開始施工,雙流區公(興)天府新區正(興)路大安橋村段的拆遷工作已經完成。

設施優勢

1、交通:區內有成仁路、天府大道正興段、正黃路、站華路、府河等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

正興鎮 正興鎮

2、能源:隨著正興街區的發展,城鎮的給水、給電、給氣,已納入成都市區域的供水、供電、供氣系統,並在正興鎮建設污水處理站,日供水能力2.4萬平方米,日供氣能力2萬立方米;電話、光纖、寬頻等一應俱全;醫院、商場、金融機構、學校等社會配套體系健全。 3、人居環境:正興鎮作為綜合服務型重點鎮,並錦江正興段形成未來城市的南湖,產業重點發展商貿服務,強化休閒旅遊業,農副產品加工的發展,建設濱水生態高尚居環境,在新成仁路兩邊建立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生態辦公園區和總部基地。

政務服務功能齊備 以“你發財、我發展”為服務宗旨,竭誠為投資者提供方便,做到熱情服務、真誠相待,靈活地運用政策和處理問題;

堅持為企業執行特派聯絡制、項目跟蹤服務制,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讓企業家一心一意搞經營,辦好自己的企業;

堅持“一站式”服務,在水、電、氣、通訊等方面為投資者提供便捷、滿意的服務;

維護投資者的利益,創造安定、寬鬆的投資環境與發展環境,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政策優惠、和諧共贏

投資者在正興街辦新辦企業和承包、租賃開發地,其建設規劃、建設方案均由正興鎮招商辦公室從快、從簡審批報批;

地方特產

綠寶石梨

寶石梨 寶石梨

綠寶石梨是用早酥梨和幸水梨雜交育成的早熟梨新品種。果皮綠色,果實近圓形,形似金帥蘋果,中型果,平均單果重268克,最大單果重446克。果皮黃綠色,果點稀少,果面乾淨,外觀漂亮。果肉白色,肉質細脆,汁液多,味香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19%,品質上等,與市場上白梨系統的“水晶梨”和“金秋梨”有天壤之別,與傳統風水梨、新高梨、幸水梨等多個品種比較,不僅鮮脆細嫩、甘甜多汁,還含有特別的天然香味。成熟早,不落果。果實較耐貯,自然條件下貯存1個月,0-5℃恆溫庫貯藏80天品質不變。該品種樹勢強健,幼樹樹姿直立,成齡樹開張,萌芽力強,成枝力中等,有較多腋花芽結果,早果豐產性好,適應性廣,適宜多種土壤環境條件栽培。抗性強,尤其耐澇、耐鹽鹼能力強。病蟲害少,抗黑星病、縮果病、蚜蟲及梨木虱等病蟲害。經各地試種,其綜合性狀遠遠超過新水、幸水、豐水、早酥等品種,極具發展前途,是早熟梨品種中的佼佼者。正興鎮寶石梨種植基地主要分布於涼風頂村,規模種植面積達到1100畝,長勢良好,年產量達到百萬公斤以上。該品種成熟時間為6月下旬-7月中旬,主要出口於日本、韓國,銷售海外與國內大中城市,倍受消費者喜愛。

有機蔬菜

有機蔬菜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的生產技術標準生產出來的,經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允許使用有機食品標誌的蔬菜。有機蔬菜在整個的生產過程中都必須按照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進行,也就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即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同時還必須經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和審查。所以有機蔬菜的生產必須按照有機食品的生產環境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規範來生產,以保證它的無污染、富營養和高質量的特點。市場前景: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表明,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上,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年遞增率超過20%。這與一些常規食品市場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機蔬菜的種植講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無化學殘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證明比普通蔬菜更具營養。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國內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無污染蔬菜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有機蔬菜開始逐漸走上了部分人的消費餐桌。發展有機蔬菜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具有較好的綜合效益。

正興街辦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氣溫16.2℃-16.5℃,年均降雨985.1mm,無霜期292天;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排水性能良好、土性呈中性、微酸性,適合多種植物生長。正興火石岩村、回龍村周圍沒有大氣污染源,空氣清潔無飄塵,水體無污染,土壤深厚疏鬆,無農藥、無重金屬污染,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對大氣環境、水體環境和土壤環境的嚴格要求。 為加快正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搭建“百姓創家業”的平台,努力形成現代農業產業格局,實現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為適應市場需要,提高該鎮農民收入,正興街辦投入資金與四川嘉博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城集團建設有限公司聯合在回龍村和火石岩村打造2000畝有機蔬菜基地,並進行有機蔬菜產品銷售市場的開發。該鎮有機蔬菜先期500畝的主要品種是彩色辣椒、綠寶石番茄、水果甘藍等。2004年正興以火石岩村、回龍村為主建立了10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並取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蔬菜產品認證書和四川省無公害蔬菜基地環境監測認證書。其中以火石岩村為主的無公害通菜特別受市場青睞。

生產基地

2013年12月,正興街辦劃入成都市天府新區以前,由雙流縣農村發展局牽頭,成都市花中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正興鎮官塘村委會簽定了正興鎮官塘村優質稻生產基地建設協定,同時,正興鎮將以此為契機引導生產基地農戶創建雙流縣首個糧油產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官塘優質稻生產合作社。

正興鎮 正興鎮

現為天府新區首個優質稻專業合作社,它的建立填補了天府新區農業產業無糧油專業合作社的空白。該社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搞好開發、引進。樹立申報品牌及增收意識;開展指導諮詢、培訓、交流工作;制定了產品生產標準。提供了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一切技術包括病蟲害預防技術;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並做好商標註冊及組織收購、加工、包裝、銷售等工作。官塘優質稻生產合作社對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標準化生產作了有益的探索,有力地推動我縣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正興鎮官塘村優質稻生產基地,面積3500畝,年產量150萬公斤,種植品種為“豐香優占”,該品種2004年榮獲農業部優質米稱號,獲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證書。並列入農業部“跨越計畫”,是國家科技成果擴大項目和農業部糧食作物主要推廣品種,也是杜青林部長簽署推廣的優質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