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科學帝國的衰落

歐洲科學帝國的衰落

《歐洲科學帝國的衰落》,作者:(比)比斯坎,譯者:邱舉良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1。伽利略、牛頓、達爾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連續4個世紀,歐洲人主宰著世界科學研究領域。

基本信息

作者:(比)比斯坎,等 譯者:邱舉良
ISBN:10位[7030204964] 13位[9787030204967]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18.00 元

內容提要

伽利略、牛頓、達爾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連續4個世紀,歐洲人主宰著世界科學研究領域。納粹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這個霸權時代,而今天的霸主是美國。當今美國的經濟優勢可以部分地解釋為出色的科學成就和巨大的創造能力。
為了縮小兩個陣營之間的技術差距,歐盟通過了一項龐大的科研振興計畫。這項計畫叫做“歐洲科研區”,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科研歐洲,就像過去建立的農業歐洲、貿易歐洲和貨幣歐洲一樣。
《歐洲科學帝國的衰落??如何阻止下滑?》以簡單而具體的方式向我們闡述了歐洲科學振興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也讓我們熟悉了當今重大科學問題,如氣候變暖、清潔能源、納米技術、人類基因組、克隆、轉基因生物、征服火星等。

編輯推薦

本書是歐洲科研區建設的普及介紹。分為互為補充但又相對獨立的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的標題是走向歐洲科研區,提出了辯論的主要關鍵點(歷史的、政治的、經濟的和科學的)。第二部分是與菲利普·比斯坎離開歐盟委員職務之後幾周的長談內容,是對他任期的深入總結,也是提出歐洲建設的現實重大問題的機會:歐洲憲法、歐盟擴展和土耳其人盟等。 本書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叫做接觸科學的二十把鑰匙,作為小型的科學百科全書。除了科學史上最著名的10位科學家的簡歷外,讀者還可以發現一些當今科學問題的科普技術卡片:克隆,核聚變,燃料電池,納米技術等。

作者簡介

菲利普·比斯坎,1941年出生,比利時人。1962年畢業於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962年至l977年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醫學系和尼韋勒師範學院擔任教員。後又獲得環境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學士學位。
自1980年起擔任過比利時政府多個部的部長,包括教育部,內政部、能源部和社會事務部等。1992年到l999年擔任比利時法語社會黨主席和歐洲社會黨副主席。1999年9月起擔任歐盟研究與發展委員。2004年離任。

目錄

中譯本序
原書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走向歐洲科研區
第一章 戰後,歐洲的奇蹟
第二章 歐洲科學帝國的衰落
第三章 走向歐洲科研區
第四章 在氫能、納米技術和地球觀察等戰略領域投資
第五章 在企業中開展更多的研究
第六章 歐洲智力的流失
第七章 科學與公民:不相容
第二部分 與菲利普?比斯坎的交談
第一章 差點成為研究人員的政治人物
第二章 建設歐洲科研區
第三章 成功地擴展
第四章 比利時的科研和大學
第五章 歐洲人是否與科學鬧翻了?
第三部分 接觸科學的二十把鑰匙
結論
附錄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