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虎”攻擊直升機

歐洲“虎”攻擊直升機

虎式直升機是德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火力支援和護航直升機。 1978 年開始研製,1991 年首飛,1997 年、1998年開始裝備法軍和德軍。英國、澳大利亞也裝備該型直升機。

國別:德國法國
類型:直升機
型號:"虎"式

發展過程

歐洲“虎”攻擊直升機歐洲“虎”攻擊直升機
虎式直升機是德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火力支援和護航直升機。 1978 年開始研製,1991 年首飛,1997 年、1998年開始裝備法軍和德軍。英國澳大利亞也裝備該型直升機。

從1975年11月德國和法國的國防部長交換共同研製反坦克直升機的信件算起,到1989年11月正式授予研製契約,並把研製的武裝直升機取名為“虎”時止,前後花了14年的時間進行談判和論證。在此後的研製過程中,由於經費不足,致使計畫一拖再拖,按目前的計畫最早也要到2001年才開始交付。在這漫長的30多年研製過程中,世界形勢發生了變化,對“虎”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原計畫要研製的基本型別也有所改變。

“虎”計畫是1984年正式開始的,那時法國和德國政府簽訂了一項諒解備忘錄,內容是研製取代“小羚羊”和BO1O5P(PAH—l)直升機的輕型攻擊直升機。備忘錄對將要研製的新的武裝直升機所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能夠滿足德國陸軍的要求,為此,德國陸軍就中止了購買美國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計畫。當時,德國陸軍已有150名軍官就AH—64直升機的使用、維護等,接受過美國陸軍的培訓。從修改上述備忘錄,到兩國的製造商,即法國的航宇公司和德國的MBB公司正式達成研製協定,就跑了一次馬拉松,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該協定把要研製的輕型武裝直升機正式命名為“虎”(OGER)。根據計畫將首先研製兩個主要型別:火力支援型反坦克型,共3個型號,即法國的火力支援型HAP、反坦克型EHAC和德國的反坦克型PAH—2。

按原來的研製計畫,反坦克型直升機HAC和PAH—2將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向法國和德國交付。1995年6月30日雙方商定,首批生產的“虎”直升機先向法國交付,共10架,交付時間為1999年。但同年11月,由於法國提出要推遲付款,因此交付時間隨之推遲到2001年。1996年5月,法國又改變了主意,致使交付時間進一步推遲,火力支援型將在2001年交付,反坦克型則在2001年交付。

無獨有偶,1996年10月,德國由於財政原因,也提出將“虎”的生產日期推遲1年。不過,他們打算通過加快生產進度來補償這推遲的1年時間,以保證在2001年能投入部隊使用。按計畫,到2006年將交付50架,此後再放饅生產交付速度。

“虎”武裝直升機的反坦克型,即法國陸軍用的HAC和德國陸軍用的PAH—2,主要用於攻擊敵人坦克和阻止敵人坦克的大規模攻擊;火力支援型HAP,只供法國陸軍使用,主要作為空中輕騎兵執行快速反應任務。

原型機概況

“虎”武裝直升機有5架原型機:1號原型機編號為F—ZWww,用於空氣動力飛行試驗,只裝有基本的航空電子設備,於1991年4月27日首飛。後來,又裝上旋翼主軸頂篷瞄準具航炮武器容器等空氣動力實體模型進行試飛。在完成了502小時的飛行試驗計畫以後,1999年初被用於地面疲勞試驗。2號原型機編號為F—ZWWY,具有HAP機的空氣動力外形,裝有全部核心航空電子設備。試飛目的是為了對HAP作進一步修改。該機於1993年4月22日首飛,1996年11月完成了對HAP裝備系統的修改,到1997年1月1日,共飛行了353小時。3號原型機編號為?9823,裝全部核心航空電子設備,1993年11月19日首飛,到1997年1月1日,共飛行了320小時。1997年2月,被改裝用於UIrr裝備系統的試飛和其它試飛。4號原型機編號為F—ZWWU,裝HAP型機的航空電子設備。它是第一架真正裝有武器系統的“虎”,於1994年12月15日首次飛行。1995年4月,該機完成了航炮地面射擊試驗,前後共進行了15次。從1995年9月21日開始對武器系統進行全面試驗,到11月末,就已對航炮空中射擊、“西北風”空對空飛彈的發射進行了驗證。截至1997年1月1日,該機已飛行了214小時,並發射了8枚“西北風”飛彈、50枚火箭和3000發航炮炮彈。5號原型機編號為9825,裝有UHT型機的全部航空電子設備,1996年2月21日首次飛行。主要供德國陸軍用於武器試驗,其中包括“毒刺”、"霍特—2",飛彈,以及12.7毫米口徑機槍吊艙試驗。到1997年1月1日共飛行了68小時。

1998年2月,4號原型機在澳大利亞湯斯維爾作飛行表演,並進行了68毫米直徑無控火箭的發射試驗。在此期間,該機在一次飛行中,不幸撞到地面起火燒毀。兩名飛行員逃離了直升機,末受傷。

性能特點

①反坦克火力強,可掛8枚反坦克飛彈

②機載設備較先進,前視紅外儀使該機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另外還具有綜合電子對抗能力。

③結構緊湊、堅固,抗墜毀性好,安全性高,且易於維護保養。

主要改型

該機有護航和火力支援型及反坦克型兩種。護航和火力支援型裝一門 30 毫米自動機炮,備彈 150 ~ 450 發,另外可帶多達 68 枚火箭,減少火箭彈攜帶量可帶 4 枚空空飛彈用於自衛。反坦克型可帶 8 枚霍特 2 反坦克飛彈和 4 枚空空飛彈。

基本數據

乘員 2 人

動力裝置 2台 MTR390 渦輪軸發動機

載油量 1360 升

巡航速度 250~280 千米/小時

懸停升限 >2000 米 (無地效)

續航時間 2 小時 50 分 (20 分鐘余油)

機身長 14.00 米

機高 3.81 米

旋翼直徑 13.00 米

最大起飛重量 6000 千克

雷達 都卜勒雷達

電子對抗設備 雷達 / 雷射告警接收機

識別特徵

①機頭呈四面體錐形前伸,雙座串聯座艙,兩座艙垂直落差大,視野開闊,機身較短,大梁短粗。兩側安裝短翼,外段內扣下翻,各有兩個外掛點。

②主旋翼 4 片槳葉,頂置桅桿式觀瞄儀艙,尾槳 3 片,安裝於垂尾右側,平尾置於尾梁後和垂尾前,兩端裝有與垂尾形狀相同、但尺寸略小的副垂尾。

③雙發,發動機進氣口各置機身兩側,前後各一,共 4 個,排氣口有大型包容體,排氣方向後上方。

④後三點式輪式起落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