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籌

歌籌

歌籌,是一種唱詩形式,起源於越南。

基本信息

歌籌表演圖1歌籌表演圖1
遺產名稱:歌籌
時間:2009年
地區:亞太
國別:越南

遺產簡介

歌籌表演圖2歌籌表演圖2
歌籌(Ca trù singing)是越南北部一種複雜的唱詩形式。它所用的是以越南傳統詩歌形式書寫的歌詞
歌籌,又叫做“桃娘曲”,使用越南民族樂器進行伴奏。歌籌有三名表演人員:一名女歌手,一邊用呼吸技巧和顫音創造獨特的聲音,一邊打拍子或敲擊一個木箱子;其他兩名演奏人員,彈奏三弦詩琴和擊鼓,分別演奏出低沉的音調和強有力的聲音。一些歌籌表演中還包括舞蹈。不同形式的歌籌可以實現不同的社會目的,其中包括為拜神而歌唱、為娛樂而歌唱、在皇宮歌唱以及競技性歌唱。歌籌有56種不同的音樂形式或曲調,每種曲調就是一種cách。民間藝人通過口頭和技術傳播手段,在家族內部正式傳承歌籌作品中的音樂和詩歌。他們會把這些傳授給任何一個想學歌籌的人。20世紀,接連不斷的戰爭和人們對歌籌認識的不充分導致這一藝術形式遭到廢棄。儘管藝術家們為向年輕一代傳授古老曲目做出了重大努力,但是,由於歌籌表演者不斷減少,加之老一輩藝術家日益年邁,歌籌仍處於瀕危狀態。

遺產保護

“歌籌”興起於15世紀,是越南北部地區的一種傳統藝術,主要流行於宮廷中,深受王宮貴族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因此這種表演形式在民間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並進而面臨失傳的危機。為了使這種古老藝術能夠流傳下去,越南河內古街7號舉辦了一場“歌籌”匯演。
2009年4月7號,第1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學和文化遺產”論壇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行,以此為契機,河內古街管理處組織了豐富的“歌籌”匯演和交流活動。在演出現場,觀眾不但能夠欣賞到河內“歌籌”名家同台表演,還能跟隨特邀的表演藝術家學習有關“歌籌”的基礎知識。在古街中表演歌籌可謂相得益彰,不僅生動地再現了古代文化生活場景,也更好地體現了歌籌的藝術價值。
2009年3月,越南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了將“歌籌”列為亟待保護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