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受教於父母

一個故事。歌德是個獨生子,父母很疼愛他,對他的教育也十分用心。父親經常拉著小歌德到公園裡遊玩,或者到田野里散步。這些時候,父親總要教他唱些通俗易懂的歌謠,父親的用意是想在遊戲中向兒子灌輸一些知識。

歌德是個獨生子,父母很疼愛他,對他的教育也十分用心。父親經常拉著小歌德到公園裡遊玩,或者到田野里散步。這些時候,父親總要教他唱些通俗易懂的歌謠,父親的用意是想在遊戲中向兒子灌輸一些知識。

母親的教育藝術更不亞於父親。在歌德剛剛兩歲的時候,媽媽每天像上課一樣給兒子講故事,先從講小故事做起,並且形成習慣。然後給兒子講一些“長篇”故事。媽媽講故事的方式也和一般人不同,她是用一種教學形式來“實施”的。每當她講故事的時候,她的“故事教學”不是一個勁地“滿堂灌”,而採用像中國的章回小說形式一樣,每次講到一定階段,或是講到重要轉折關頭時,就突然停止,宣稱“休息”,然後讓歌德自己去聯想下面的情節發展,甚至讓他推想故事的結局。

小歌德總是為此作出各種猜想,有時還跑到奶奶跟前認真商量。第二天,當母親繼續講故事之前,小歌德說出自己構想的情節。他的母親常常會高興地叫起來。

父母出色的親職教育,使歌德在文學、音樂、繪畫多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薰陶。歌德8歲時便能精通四國語言,成年後寫下了許多名著——如《浮士德》,一直流傳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