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歌序

款歌序,是明代詩人超珍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繡戶芸窗八面開,漁莊酒色淨如苔。鯉魚三尺丹砂尾,聽得清歌出水來。

作品注釋

繡戶

(1).雕繪華美的門戶。多指婦女居室。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三:“璿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 宋 陸游 《蝶戀花》詞:“不怕銀缸深繡戶,只愁風斷 青衣渡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繡戶朱簾,時露嬌娥半面。”

(2).指富戶。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治服》:“凡予所言,皆貴賤鹹宜之事,既不詳繡戶而略衡門,亦不私貧家而遺富室。”

八面

(1).八張臉。 漢 焦贛《易林·艮之頤》:“八面九口長舌。”
(2).一物的八面。 漢 應劭《風俗通·聲音·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晉鼓皆兩面。”
(3).八方。 唐黃滔《壺公山詩》:“八面峰巒秀,孤高可偶然。” 清趙翼《閒居讀書作》詩之一:“吾曹才力弱,漫詡當八面。”

漁莊

漁村。 清 董元度 《舟行雜詩》:“漁莊蟹舍接茭蒲,浩淼煙波夜月孤。” 清 盛百二 《題王述庵先生三泖漁莊四時圖即用留別》詩:“何年相約共往還,借我漁莊船一隻。”《花月痕》第六回:“俯瞰柳陰中,漁莊稻舍,酒肆茶寮,宛如天然圖畫。”

酒色

(1).酒和女色。亦泛指放縱不檢的生活。《漢書·朱博傳》:“ 博 為人廉儉,不好酒色游宴。”《宋書·殷孝祖傳》:“ 孝祖 少誕節好酒色,有氣乾。” 清 魏源 《行路難》詩之七:“溺仙溺佛皆玩物,豈獨酒色堪自伐。” 郭沫若 《歷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 李自成 的為人……就是官書的《明史》,都稱讚他不好酒色。”

(2).酒容;醉態。《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命 恪 行酒,至 張昭 前, 昭 先有酒色,不肯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讒險》:“﹝ 孝武帝 ﹞嘗夜與 國寶 及 雅 相對,帝微有酒色。”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益取好酒,奉之甚謹。二人飲啖自若,慠然不顧,至夕殊無酒色,相揖而去。”

(3).酒的顏色。 唐 岑參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鯉魚

(1).魚名。身體側扁,背部蒼黑色,腹部黃白色,嘴邊有長短須各一對。肉味鮮美。生活在淡水中。 漢 焦贛《易林·革之頤》:“ 尼父 孔丘 ,善釣鯉魚。” 宋陸游《鯉魚行》:“鯉魚財三尺,淺水不覆脊。” 宋傳恩《綠水悠悠·罩魚》:“這是一條鯉魚,一條十多斤重的鯉魚。”
(2). 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因以“鯉魚”代稱書信。 唐元稹《貽蜀·張校書元夫》詩:“勸君便是酬君愛,莫比尋常贈鯉魚。” 清譚嗣同《寄人五絕》:“鯉魚三十六,江上報秋書。”
(3).借指傳遞書信者。 唐孟浩然《送王大校書》詩:“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 唐元稹《蒼溪縣寄揚州兄弟》詩:“憑仗鯉魚將遠信,雁回時節到 揚州 。” 元薩都剌《送王伯循御史》詩:“ 曲江 水發願相憶,莫遣鯉魚音信稀。”參見“ 魚書 ”。

三尺

(1).指法律。《史記·酷吏列傳》:“ 周 曰:‘三尺安出哉?’”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詩:“儉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一:“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餘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2).引申為法則、準繩。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詩曲·填詞名手》:“近 沉寧庵 吏部後起,獨恪守詞家三尺。”

(3).指劍。《漢書·高祖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顏師古 註:“三尺,劍也。” 唐 杜甫 《奉送蘇州李十五長史丈之任》詩:“一毛生鳳穴,三尺獻龍泉。” 明 汪錂 《春蕪記·說劍》:“俺將此劍贈了你,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與神愁。” 太平天國 洪秀全 《吟劍詩》:“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4).指小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最愁人一捻嬌姿,更難拋三尺啼哇。”參見“ 三尺童子 ”。

丹砂

(1).即硃砂。礦物名。色深紅,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煉丹,中醫作藥用,也可製作顏料。《管子·地數》:“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遠奢華,近清佳。火煉丹砂,水煮黃芽。”

(2).指丹砂煉成的丹藥。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味靈丹沙,氣驗青雘。”《宋史·薛居正傳》:“﹝ 居正 ﹞因服丹砂遇毒……吐氣如煙燄,輿歸私第卒。” 明 謝榛 《元夕道院同公實五君得家字》詩:“乘閒來紫府,垂老問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贈崔正誼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臨邛 彈綠綺。”

清歌

(1).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 漢張衡《思玄賦》:“雙材悲於不納兮,並詠詩而清歌。” 三國 魏曹丕《燕歌行》:“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晉書·樂志下》:“ 宋識 善擊節唱和, 陳左 善清歌。” 宋梅堯臣《留題希深美檜亭》詩:“乘月時來往,清歌思浩然。”
(2).清亮的歌聲。 晉葛洪《抱朴子·知止》:“輕體柔聲,清歌妙舞。” 南朝 宋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魏太子》:“急弦動飛聽,清歌拂梁塵。” 唐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清歌繞樑,白雲將紅塵並落。” 清洪升《長生殿·傳概》:“清歌未了,鼙鼓喧闐起 范陽 。” 瞿秋白《赤都心史》一:“清歌變成了醉囈,妙舞已代以淫嬉。”

出水

(1).水自內出。 漢 王充《論衡·吉驗》:“ 伊尹 且生之時,其母夢人謂己曰:‘臼出水,疾東走。勿顧。’明旦視臼出水,即東走十里,顧其鄉皆為水矣。”
(2).出自水中。 唐白居易《因夢得題公垂所寄蠟燭因寄公垂》詩:“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蓮艷不如。” 明李贄《盆荷》詩:“無心出水真如畫,有意憑欄笑欲然。”
(3).指戰爭中失利的一方,從被圍困的城中或陣地突圍出走。 姚雪垠《長夜》二十:“擁擠在草棚內外的蹚將們嗡一聲亂起來,開始出水。”
(4).指出去的道路。 梁斌《播火記》第一卷十八:“今天天氣好,先去看看市面,走走道路,看看出水,好辦事情。”
(5).舊指妓女脫籍從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