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塞

款塞,漢語辭彙。 拼音:kuǎn sāi 釋義:叩塞門。謂外族前來通好。指異族誠意來到邊界歸順,與“寇邊”相對。

詞目

款塞

拼音

kuǎn sāi

引證解釋

叩塞門而來降。

《史記·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裴駰集解引應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門來服從也。”

唐李忱《重陽錫宴群臣》:款塞旋征騎,和戎委廟賢。傾心方倚注,葉力共安邊。

唐盧群《淮西席上醉歌》:“ 江河 潛注息浪,蠻貊款塞無塵。”

《舊唐書·李靖傳》:太宗初聞靖破頡利,大悅,謂侍臣曰:“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款塞,恥其雪乎!”

明 徐渭 《贈梁尚書公序》:“近時籌邊者,謂西虜既已款塞稱臣,曳駒牧以仰乞於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