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仁

欖仁

欖仁樹(學名: Terminalia catappa ,英文名稱: Indian almond),別稱大葉欖仁樹、涼扇樹、枇杷樹、山枇杷樹、法國枇杷、楠仁樹、雨傘樹、島朴及古巴梯斯樹等,欖仁樹屬植物。欖仁樹因果實的形狀貌似橄欖的核,故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欖仁樹欖仁樹
欖仁樹又名枇杷樹,目前本國植物書本都以「欖仁」為正名,其學名為∶Teminalia?Catappa,Linn.英名為IndianAlmond,TropicalAlmondTer-minalia。它是落葉大喬木,樹身有高達一、二十尺的,老樹根株生有顯著之板根。樹枝呈水平輪生,葉叢生枝端,倒卵形,全緣長二十至廿五cm,圓頭葉柄短而剛,有溝,葉基部有一對密腺。腋生穗狀花序,雄花著生於頂端,雌花或兩性花則著生於下方萼鍾狀,五牙齒,花瓣等,色成白,相當美麗。

其果實為核果,呈扁平之橢圓形,長五至六公分,寬四公分m,周邊有龍骨狀凸起果皮含纖維質,內果皮堅,能浮於海水漂流傳布,秋天一來果實成熟變黃,有一股清香,吃起來清甜無比,即使掉在地上,也會處處飄香。

欖仁樹產于海南島、印度、馬來、菲律賓和太平洋諸島,台灣很早(日據時代)就引進種植,目前高屏一帶,蘭嶼最多,多用來當屋邊涼蔭樹,供乘涼。楠仁樹之用途廣,其邊心材等區別,近中心則呈暗褐色、緻密,硬度適中,加工容易,保存期長,磨之則現出美麗的光澤,可為房屋,車船,器具之建材。樹皮含單寧質可供黑色染料,種仁食之味佳,可供榨油,有芳香,也可入菜,油粕為良好飾料。

其最令人欣賞的,還是一到秋冬期整株樹葉立刻泛紅,滿樹一片火樹,美極了,所以也是很有價值的觀賞植物,同前又被發現葉可治病,真可是樣樣皆可的寶樹。

目前台灣除高屏一帶很多欖仁樹外,據筆者所知,嘉義林業實驗所,台北新公園和植物園中皆有,其葉無論乾濕皆可泡茶飲用,只是乾葉可以保存長久,每次以一、二片大葉片和少許茶葉和用。

形態特徵

欖仁樹欖仁樹
乾粗壯,枝條水平輪生,老樹根部會有板根的現象。單葉,叢生於枝條的頂端,形狀似倒立的提琴,葉片表面光滑,可長達20公分以上,葉柄短小;雌雄同株,雌花在下方而雄花在上方,所以結果時,果實長在花軸的下半截;核果扁平,兩端似有龍骨狀的突出,形狀有如橄欖。果實堅硬呈纖維狀可藉由洋流飄散,種仁富含油脂。欖仁屬於抗風耐潮的陽性樹種,當秋末進入初冬時序,樹葉由綠色轉紅色是秋、冬時節最迷人盛景,落葉後展現蒼勁的枝幹生命力,雄偉壯麗。而初春來臨時,嫩綠明亮的葉片又會帶來新的生機。非常適合做為庭園觀賞樹種,它生性極強亦可做為海岸綠化樹種。

株高可達10公尺,側枝輪生,呈水平開展。葉叢生枝端,倒卵形,先端圓或有小凸尖。夏季開花,穗狀花序,腋出。核果扁橢圓形。其葉大姿美,夏季綠蔭,冬季落葉前,葉色轉紫紅。耐旱、抗風,民間用落葉的葉子治肝病有效。果皮可當染料。亦可作為庭園觀賞,邊材及心材可做建材,種子可食用或榨油。

分布情況

欖仁樹屬,使君子科,約250種,廣布於熱帶地區,中國有8種,產西南部至台灣,其中訶子T.chebulaRetz.為一外來種,廣州有少量栽培,果入藥或為重要的鞣料,欖仁樹T.catappaL.的核仁可食或榨油。

我國海南島、廣東、廣西等熱帶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恆春海岸及蘭嶼,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太平洋諸島均有分布。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欖仁欖仁

欖仁樹果實:可用播種法,取成熟

掉落的種子為佳,春至夏季播種;也可用嫁接法,砧木選用欖仁樹,早春嫁接。樹性強健,生長迅速,不拘土質,但以肥沃的沙質土壤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幼株需水較多,應常補給。每年春、夏季各施有機肥一次。樹冠若不均衡,待冬季落葉後稍加修整。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為23——32℃,生長慢,耐熱、耐濕、耐鹼、耐瘠、抗污染、易移植、壽命長。

播種::翌年春季的3至4月用60℃的溫水浸種,水涼後換清水浸種1至2天,然後播於苗圃,播後復土2厘米左右,澆水,約1個月後種子發芽,2個月後進行一次間苗,以避免小苗過密,影響其生長。

分株: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開花前進行,不必將全株挖出,可從根際一側挖出叢株分離後栽種。

壓條:在整個生長季節都可進行,但要等到翌年才能生根,因此法較為繁瑣,繁殖係數不高,而且成苗後植株長勢較弱,故生產中很少採用。

扦插:在夏季的生長季節進行,剪去當年生的嫩枝做插穗,插於沙土中也可成活,但生產中不常用。

嫁接:接穗要求品種純正、長勢旺盛,選擇無病蟲害或少病蟲害的植株向陽面外圍的充實枝條,接穗採集後剪除葉片,及時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進行。如果天氣乾旱,嫁接前1至2天應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欖仁樹嫁接後3周左右應檢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應及時進行補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時抹去砧木上萌發的枝芽,以免與接穗爭奪養分,影響其正常生長。

栽培管理

欖仁樹:欖仁樹原產中國,華北、西北、華南、西南各省均有分布,常生長在山地溪旁、欖仁樹土壤要求不嚴,能在

瘠薄的土壤中生長,但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更好。適宜種植在高燥、陽光充足之處,低洼積水處、過於蔭蔽處則不宜種植。因此,生產基地可建在地勢開闊,排水良好之處。

移栽:欖仁樹在每年冬季落葉後的11月至12月、翌年2月至4月發芽前均可移栽,大的植株移栽時應帶土球,以利於成活,因其根系的韌性大,不易挖斷,可用鋒利的鐵杴將部分根系鏟斷,對於一些較長的枝條也要適當短截,以方便攜帶運輸,如果花期移栽,還要摘除部分花朵,以避免消耗過多的養分,影響成活,定植時勿使土球鬆散,每穴施腐熟的堆肥或廄肥10至15千克,栽後澆透水,以保證成活。

水肥管理:欖仁樹在生長期應適時中耕,以疏鬆表土,減少水分蒸發,使土壤里的空氣流通欖仁樹進養分的分解,為根系的生長和養分的吸收創造良好的條件。每年的早春、夏季、秋後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以促進開花和花芽的形成,每次施肥後都要澆一次透水,以利於根系的吸收。天旱時注意澆水,雨季要及時排水防澇,以免因土壤積水造成爛根。

採摘過程

大葉欖仁大葉欖仁
欖仁的收穫時間必須恰到好處以保證最好的質量。採摘的時間過早,含油量極低。隨著顏色由淡綠變為深綠,含油量也開始增高。顏色越深產油量越高,但由於度也隨著顏色的加深而增加並開始影響欖仁油的質量品質。因此經驗豐富的欖仁種植者會根據不同的條件和要求在相應的成熟期進行採摘和收穫。由於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欖仁的收穫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底至轉年的二月份左右。

欖仁的採摘方式基本上採取比較原始的手摘方法或在地面上鋪網或面料然後用棒狀物進行梳打。有些國家和地區也採用比較現代化的大型機械收穫方式。傳統方式生產效率較低並且成本較高但欖仁的質量較好。大機械收穫雖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同時也會對欖仁果實造成損傷從而影響欖仁油的的質量。希臘的大部分地區包括克里特島由於山地多地形複雜,並不適合大型機械收穫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希臘的欖仁油產量較低、品質更好、價格相對較高的原因之一。

觀賞水草

水族澤瀉科刺果澤瀉屬(Echinodorus)的觀賞水草的俗稱。(欖仁)Echinodorus Opacus。個體比較小。沒有開花繁殖記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