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台

欒台

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城東南的王皮留鎮西2.5公里處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欒台概述

欒台,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城東南的王皮留鎮西2.5公里處,

欒台遺址欒台遺址
台高5米,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據考證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當時的周口地區文化局文物科在此處進行考古調查,並委託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對該處進行正式發掘。經過細緻的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考古工作者認為欒台是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整個商代直至周時戰國早期的文化遺存和文化堆積,是一座古文化遺址,先民們從大汶口晚期到戰國初期,一直在這欒台上生活 。

考古發現

1978年,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會同省文物研究所對鹿邑的欒台進行了發掘工作。通過發掘,發現了大量的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整個商代直至周時戰國早期的文化遺存及文化堆積。這與後來(1990年)在河南省杞縣裴村店鄉鹿台崗發掘的歷史文物遺存極其類似。結合在豫北冀南等地發掘的歷史文物遺存,專家們發現,鹿邑的欒台,在我國古代商民族與東夷民族的融合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專家們根據考古得到的證據推測,在先商時期,商民族(時在黃河北岸的豫北冀南)受到夏王朝的威脅,於是大舉南遷。商民族在濮陽渡過黃河向東南進發,進入今日山東的曹縣,經此到達河南的商丘,然後又經安徽的宿縣,到達今日的鹿邑一帶,最後又西行到達今日的杞縣一帶,與強大的夏王朝對峙。期間,商民族與當時同受夏王朝欺凌的東夷民族密切合作,建立了強大的戰略聯盟,商民族(部落)則在聯盟內占據了領導地位。商民族與東夷民族(部落)共同作戰,終於戰勝了夏王朝,建立了繼夏之後的商王朝。而與商共同作戰的東夷民族的各個部落則受商的冊封,成為商的封國(如位於鹿邑的長國、相國),成為商的一部分,從而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
至於商當時為什麼沿著這條路線遷徙,專家們分析:當時,這條線路位於夏(夏的文化為二里頭文化)與東夷民族(東夷民族的文化為岳石文化)之間,屬於中間緩衝地帶,不易受到夏王朝的攻擊,且可聯絡東夷民族共同抗擊夏王朝。商在鹿邑杞縣一帶建立可靠的聯盟以及根據地後,兩個民族聯合向正處於沒落的夏王朝進行攻擊,終於擊敗了夏王朝,占領了中原地區,建立了強大的商王朝。於是商繼與東夷民族融合後,商和夏又通過中原的統一,實現了民族的再次融合。可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不斷融合的大家庭。
我們的祖國猶如浩瀚大海,容納百川,最終才成為一個強大的多民族國家。只不過古代的民族融合到了漢朝,都成了漢族。而後來融合的民族,有的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更多的則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成為中國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