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巔峰縱橫家

權謀巔峰縱橫家

先說什麼是縱橫家。 這樣一個時代,是呼喚英雄的時代,也是催生思想的時代。 蘇秦就是這一類人。

基本信息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6063517

權謀巔峰縱橫家權謀巔峰縱橫家
作者:劉國建
原價:¥23.00
出版時間:2011-01-01
印刷時間:2011-01-01
頁數:186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循名責實,還是從書名說起吧。
先說什麼是縱橫家。
縱橫家可以指一個階層(或群體),也可以指一個學派。它們誕生在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社會大動盪的時代,也是學術氣氛空前活躍的時代。周天子名為天子,意即上天的兒子,老天爺是老大,他就是老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實際上他已經失去了天之子的權威。禮樂征伐本應自天子出,可各諸侯國的國君卻不聽周天子的號令,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變著法兒地製造事端,搶掠別國的土地和人口,富國強兵,以武力作後盾,樹立自己的政治地位,爭先恐後地強行地替周天子主持天下的工作,做天下的霸主。所謂“春秋五霸”,就是憑實力和方略打出來的實際主持天下工作的主。這樣經過五百年的大欺小,強凌弱,殺伐兼併,到了戰國末期,上千個諸侯國僅剩下十多個了,其中較強大的諸侯國有七個,即齊、楚、燕、趙、魏、韓、秦,史稱“戰國七雄”。這時的七國,已不滿足於做天下的霸主了。霸主儘管“霸”,但還自認是周天子的臣;而“七雄”均以統一天下為己任,要取周天子而代之。特別是秦國,七國中實力最強,頗有“混一天下之志,併吞八荒之心”(司馬遷語)。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催生的無非就是空前活躍的思想和外交,還有空前頻繁的戰爭。
這樣一個時代,是呼喚英雄的時代,也是催生思想的時代。在這個風雲激盪的時代,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應運而生,他們學富五車,諳熟天下地理山川,通曉各國政治生態及宮廷情勢,自背行囊,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和治國方略,這樣一個專司為各個君主出謀劃策的階層被稱為“策士”。當年,溫文爾雅的孔夫子,善於養浩然之氣的孟子,都曾自備旅費,做過這樣的營生。只不過沒幾個人聽而已,因為他們畢竟還算是業餘的。
策士就是縱橫家階層。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到了戰國末期,天下態勢已經明朗:相對弱小的山東(指崤山以東。崤山屬秦嶺東段支脈,主峰在今河南靈寶東南)六國結成聯盟,抵抗強大的秦國,稱“合縱”;秦國則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以破壞六國的聯盟,稱“連橫”。“合縱”與“連橫”,戰爭與和平,構成戰國的時代主題。那些順應大勢,縱橫天下,遊說各國君王或合縱或連橫的策士便稱為縱橫家;與之相應,闡釋透悟人心、遊說君王技巧的一套思想和方法也成了體系,這套思想和方法體系就稱為縱橫家學派。
縱橫家以出謀獻策為職業,拿各國君王說事兒,他們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權謀學家;縱橫家學派闡釋他們該如何才能做得好的一套方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權謀學。“縱橫”之術以及“長短”之術、“奇正”之術等辭彙講的都是權謀,所以它們就逐漸演變成為權謀的代名詞了。唐代著名學者趙蕤寫了一本書叫《長短經》,這是中國古代權謀(或稱謀略)學的集大成之作。他在《自序》中說:“書讀縱橫,則思諸侯之變:藝長奇正,則念風塵之會。”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權者,秤也,秤錘也。權謀者,變化之謀也。以權說謀,取其隨物變化之義。
為什麼說縱橫家是權謀的巔峰呢?
這首先是因為縱橫家的穿梭外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春秋戰國特別是戰國末期,兼併與反兼併的對峙空前激烈,戰爭與和平的大潮洶湧澎湃。正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策謀之士如魚得水,憑藉一輛馬車,晝夜奔波,走遍天下,遊說君王,販賣自己的主張;形勢瞬息萬變,人心浮動無常,為了因應變化了的形勢,贏得君王的支持,他們還得策馬上路,穿梭不停。因為那時沒有火車與飛機,更沒有手機與電報。這種列國時戰時和,時縱時橫,策士疲於應付,滿世界跑的壯觀景象,恐怕20世紀70年代基辛格的穿梭外交也莫能望其項背。
其次是因為縱橫家遊說君王的內容絕非無關痛癢的局部問題,都是關乎戰爭與和平、社稷命運、國家死生的大問題。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方略,沒有一套高超的方法和技巧,恐怕很難打動君王的心。像蘇秦遊說六國合縱,張儀遊說六國連橫,講的都是與誰戰與誰和,怎么戰怎么和,舉國動員的大問題。他們不但嘴皮子好用,還能實幹。張儀在秦國位居相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蘇秦做了六國的縱約長,一人佩掛六國相印,比聯合國秘書長還牛。他們二人一個西,一個東,玩天下於股掌之上。和平的寧靜,戰爭的狼煙,都與他們二人息息相關。這不是登峰造極是什麼!孔夫子被奉為儒家鼻祖和正統,一生致力於恢復周禮秩序,但他老人家一點也不迂腐,對善於縱橫捭闔的策謀之士仍然充滿羨慕之情。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他的意思,一個人《詩》讀得雖然熟,可既不能從政,也不會辦外交,讀得再多又有何用?感慨中透著對策謀之士的稱羨。
最後一個原因是縱橫家學派的典籍都是權謀學的專著,且有較高的知名度。流傳至今的有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鬼谷子》,成書於三國時期的劉邵的《人物誌》,成書於唐代的趙蕤的《長短經》。這些都是最著名的。《鬼谷子》專講洞悉人心、遊說君王的技巧和方法,《人物誌》主要講如何品評人物,識人用人,當然也講遊說的技巧和方法。《長短經》則是中國古代權謀學的大成之作,趙蕤以歷史學家的博大、政治學家的敏銳和權謀學家的睿智,綜觀上起堯舜、下迄隋末的活生生的歷史事實,分門別類,從六十四個方面,發思古之幽情,究成敗之得失,淋漓盡致地總結了歷史的經驗和人生的智慧,升華出了博大深邃的權謀思想,令人體味無窮。就連以文治武功彪炳史冊、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讀了《長短經》以後,也為趙蕤思想的博大與深邃所折服,欣然題詩抒懷。
令人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學派,縱橫家並不像儒、道、法、陰陽等綿延承續,香火不斷,《長短經》之後,便再難覓其蹤跡了。這大概與大一統皇權專制的確立以及與之相應的選官用人制度的完善與成熟有關。特別是唐代科舉制度的確立,仕進的唯一途徑就是按指定範圍讀書應考,先秦時期那種自學苦讀,然後挖空心思,托關係,走門子,面見君王,以利動人,以情感人,掏空解數,盡展風采,以待錄用的仕進之途退出了歷史舞台,相應,以探索遊說君王的方法與途徑為主要內容的縱橫家學派也便失去了對象和市場,縱橫家學派的承續因失去了動力也戛然而止了。
縱橫家作為一個學派雖然消亡了,但它所承載的權謀的精髓或核心並沒有死亡。權謀是人們用來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方法與手段。只要人們在前進的路上會遇到困難和問題,權謀就與人們須臾不可分離。想想看,無論古今,無論中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北約東擴,朝核危機,政黨纏鬥,股市期貨,以至於社會交往,日常應對,哪一處沒有權謀的影子和蹤跡?對權謀理論的總結,也便分領域按學科,由龐大而不同的學科群去承擔了。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惟其如此,穿越千年時空而流傳至今的縱橫家專著就更顯得珍貴了。
本書所呈現給讀者的正是縱橫家理論的古代實踐版,它以春秋戰國以至漢初驚心動魄的兼併戰爭和社會轉型為背景,以著名縱橫家的活動行跡為線索,結合活生生的歷史事件,再現了縱橫家們高超的外交藝術和萬化千變而又驚人耳目的駕馭天下局勢的韜略。原汁原味,生動有趣。瀏覽一過,縱橫家的風采即可瞭然於胸。

作者簡介

劉國建
198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公安部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教授。主要從事社會學、心理學以及中國傳統謀略的教學與研究,曾主編《中國謀略事典》、《孫子兵法辭典》,註譯中國謀略典籍《孫子兵法》、《長短經》、《三十六計》、《人物誌》、《鬼谷子》,合著有《詭秘的權謀——中國傳統權謀思想評析》等多部著作。

書摘

安全的後方危在旦夕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就是諸侯四強之一。其他三強是齊、晉、楚。三家分晉後就是齊、魏、楚。
秦國的強大,與它地處西北,同西北各戎狄部落長期打殺是分不開的。
在冷兵器時代,文明程度較高的農耕民族是打不過文明程度較低的馬背民族的。而秦國正是在與這些狩獵民族的打拚中歷練出來的。再加上秦與中原各國交往密切,就使得它既具有西北戎狄部落的剽悍,又具有中原民族的機巧,所以,秦國的強大也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商鞅變法,對秦國來說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秦的先人是顓頊帝的後代,舜賜姓贏,有功於殷、周。到周孝王時(約前9世紀初)封在秦邑(今甘肅天水),延續贏氏祭祀,號秦贏,目的是讓他統御和安撫西部剽悍好戰的各戎狄部落。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就好比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就了秦國的潑皮耐打、爭強好鬥的性格。再加上春秋以來,天下大亂,各諸侯紛紛打著周天子的旗號,炫耀武力,稱王稱霸,秦王更是看在眼裡,癢在心頭,憑啥我秦國只有看熱鬧的份兒?於是乎便參與其中,形成了四強逐鹿、殺聲震天的局面。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已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它的胃口再不僅僅是到中原分一杯羹了。它想把其他諸侯逐一吃掉,混一中原,統一天下。
這可不是痴心妄想。特別是自前359年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國力更加強大,優勢更加明顯。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獎勵耕戰,對百姓實行半軍事化的組織管理,並以嚴刑峻法作保障,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你可別小看了這“獎勵耕戰”四個字,落在實處,那可是“刀刀見血”。種糧多織布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吊兒郎當,不善經營,導致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淪為官奴婢。對戰功的獎勵更刺激人,秦國的爵位分二十級,斬敵首級一個,加封一級,以爵位級別的高低來決定享受田宅和奴婢的數量。所以秦人在戰場上個個玩命地乾,看著敵方那鮮活的人頭就好比看到了爵位和榮華富貴,立馬垂涎三尺,還能不紅著眼地玩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如此,有什麼辦法?
國富兵強,還想再富再強;要想再富再強,就得發動戰爭,掠奪土地和人口;有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就會更加強大。這就是他們的思維邏輯。商鞅變法後的二十多年,秦國與山東六國較大規模的戰爭有十餘次,幾乎都是秦國首先發動的,而且大都是以秦國取勝而告結束。
秦國咄咄逼人,六國本該捐棄前嫌,團結抗秦,但情況並非如此。自商鞅變法以來的二十多年間,面對秦國的威脅,六國之間仍然狼煙四起,爆發的較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就達二十餘次,像孫臏導演的“圍魏救趙”、智擒龐涓的“桂陵之戰”,逼龐涓自刎的“馬陵之戰”等,這些膾炙人口的戰爭故事都是這二十年間發生的。
有點不可思議吧
六國君王大概覺得,為了在秦國步步進逼的鋒芒面前爭取主動,就必須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只有強大,才不致被消滅。他們好像也懂得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但結果卻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事實上,秦國也一直施盡渾身解數,變著法兒地讓他們相爭。
戰爭與和平的大潮洶湧澎湃,濤聲陣陣。
洛陽的窮書生蘇秦,與時俱進,跳到了時代大潮的浪尖上,隨著潮起潮落,他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春秋以來,諸侯爭霸、攻伐頻仍的國際大勢,造就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策士。策士就是經常遊走於諸侯之間,專司為各國君王出謀劃策的人。他們諳熟天下地理山川形勢、各國風物民情,具備軍事學的基本知識,了解各諸侯朝內的政治生態,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說善辯,巧舌如簧,話語動聽,能撓到君王們的痛處和癢處。其治國用兵方略一旦被某國君王採納,他們一夜之間就能大紅大紫,飛黃騰達。
蘇秦就是這一類人。
蘇秦出身布衣,但心氣比天都高。司馬遷記述中國古代的民間諺語說:“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紋不如倚市門。”蘇秦可不這么看。他對種糧沒有積極性,對工商亦不感興趣。做生意雖然可能賺到很多錢,但商人的社會地位低,與出入王宮、伴君左右、儀仗豪華、指點江山的策士怎可相提並論!為了一步登天,蘇秦可是花了血本的。據說,他就是那個神秘隱士鬼谷子的學生。鬼谷子就是那本流傳至今,被譽為縱橫家的經典之作的《鬼谷子》一書的作者。
蘇秦一心想做名人,急不可耐,自認為得了鬼谷先生的真傳,匆匆忙忙,踏上了遊說之路。奔波幾年,盤纏花光,一事無成,破衣爛衫,滿臉菜色,回到家中,一家人白眼相待,譏諷相迎,羞得蘇秦無地自容。於是發奮苦讀,瞌睡時用清水澆頭,再不行,就拿錐子往大腿上扎,直扎得鮮血順腿流,瞌睡還敢來嗎?就這樣幹了一年,自認為火候到了,又背著行囊出發了。
蘇秦也看到了秦國勢頭強勁,行情看漲,就先來到秦國,想勸秦惠王以武力統一天下。秦王大概也知道蘇秦的名聲,這個前幾年瘋癲兒一般奔走而沒人答理的人,能有什麼錦囊妙計?於是也沒心思聽他瞎白話,三言兩語就給打發走了。這下蘇秦可有點惱火了。你秦王真是狗眼看人低!蘇秦掉頭往東,準備換個思路,遊說六國團結抗秦。你秦國的力量再強大,還能比六國一體更強大嗎?
蘇秦把目光盯住了六國中最為弱小的燕國。
你看他對燕文侯怎么說。
他先講燕國的山川形勢,幅員遼闊,物產豐饒,精甲數十萬,戰車六百乘,戰馬六千匹,糧食儲備可支數年,如此等等,這些當然都是與英明燕王的正確領導分不開的。為燕王撓完了痒痒,趁他正得意之時,蘇秦提了一個他也許從未考慮過的問題:
“要說國家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的場面,諸侯國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燕國這樣。大王明白這是什麼原因嗎?”
這問題夠分量!
不等燕王回答,蘇秦繼續說:“燕國之所以從未遭強寇侵犯,兵甲無事,是趙國作為燕國的南部屏障護衛著燕國的緣故啊。秦、趙兩國曾五次交手,秦兩勝而趙三勝。兩國相耗,人困馬乏,而大王您卻能以完好無損的燕國坐鎮後方,這就是燕國不受甲兵之苦的原因。假設秦國要進攻燕國,需要越過雲中、九原、上谷、代(以上均為燕、趙地名,相當於今內蒙、河北、山西等省區相連線的廣大區域),長途跋涉數千里,即便占領燕國的城池,秦人自己也明白是守不住的。所以,秦國構不成對燕國的威脅是明擺著的道理。假如趙國要進攻燕國,那情況可就不同了。號令一發,不需十日,數十萬大軍就能進抵東垣(屬趙地,今河北正定),北渡滹沱、易水,再用四五天,就兵臨燕都了。所以說,秦若攻燕,戰於千里之外;趙若攻燕,戰於百里之內。不擔憂百里之患而顧慮千里之外,攻防計畫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有鑒於此,願大王與趙國縱親,天下為一,燕國必定能無憂無患,臥聽渤海驚濤,閒食燕山栗棗,過太平的日子。”
蘇秦的話乾淨利落,擔憂中帶著幾分超然,同情中帶著幾分冷漠。燕文侯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合縱對燕國的意義,也知道憑燕國的實力和地位,還不足以號召六國。於是便說:“您講得太好了。只是燕國弱小,西迫強趙(燕國西南與趙國相鄰),南近強齊。齊、趙是兩大強國。您真要合縱安燕,我願以國相許,助您完成合縱大業。”
於是,蘇秦帶著燕王贈予的車馬金帛,兵甲儀仗,浩浩蕩蕩,南下趙國去了。
蘇秦苦讀奔波,一年又一年,終於嘗到了一點玩口舌的甜頭,享受了一把高峰體驗。他得意,他爽。
爽就爽在他一刀劃開了問題的要害:你小小的燕國,何以能在這烽煙四起、群雄逐鹿的混戰中坐觀六國廝殺、刀槍見紅?是因為燕國小而不小(畢竟為七雄之一,比宋、魯、衛等國大),大而不大(在七雄中最為弱小)的特殊國情,暫時還是大國爭取的對象,大國還未顧得上你;一旦拿你說事,亡國就在旦夕之間。話到此處,燕王還能有什麼其他的選擇?蘇秦先拿大而不大、小而不小、危機感最重的燕國開講,操釣臨淵,投餌得魚,確實是得了鬼谷先生的真傳。
……

目錄

敘縱橫
縱橫家的鼻祖
內憂與外患
他還偷著樂呢
臥薪嘗膽
安全的後方危在旦夕
好一個鳥喙
如此誠信
令人髮指的請求
本是一家人
寧為雞口 不為牛後
疲憊的魏國
殷實而安閒的齊國
大而無當的楚國
張儀其人
傾危之士
中間突破
癱瘓蛇尾
韓國有宜陽
縱橫皆宜
我想與你決鬥
以情動人
求見
求容
求用
和你說說私情話
你下我上
功成身退
良弓 走狗謀臣
外交中的兵法
說客的煩惱
九征
八觀
釣情
中國古代的觀人術
乾乾淨淨的謀略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