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陽古鎮

到了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設立櫟陽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將萬年縣改為櫟陽縣,縣址遷至今天的櫟陽街辦。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將櫟陽撤縣為鎮,併入臨潼縣。

櫟陽古鎮不是大秦帝國的國都櫟陽而是臨潼境內的櫟陽古鎮。
春秋時,晉在境內設櫟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奪晉地,仍設櫟邑。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他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今陝西鳳翔)遷到了秦國東部的櫟陽(今閻良區武屯鎮北)。在秦獻公的治理下,櫟陽很快就成為秦國新的政治和軍事中心,代替了雍的地位。到了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設立櫟陽縣。戰國時,秦孝公將都城由櫟陽遷都鹹陽。漢朝時,高祖劉邦葬父於櫟陽北,稱其陵為萬年陵。後來,櫟陽縣的轄區、名稱幾經變更,到了隋代改為萬年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將萬年縣改為櫟陽縣,縣址遷至今天的櫟陽街辦。五代、宋、金各代,櫟陽縣隸屬京兆府。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將櫟陽撤縣為鎮,併入臨潼縣。此後,歷經元、明、清、民國時期,到建國後,櫟陽為鎮。儘管櫟陽為鎮是從元代開始的,然而,在“鎮”之前,櫟陽一直是作為“縣”而存在的。而現在的櫟陽地區作為“縣”的歷史,則早在唐代就開始了,從公元618年至今,如今的櫟陽有據可查的歷史,已經有近1400年了。
一塊宋代石碑見證古鎮歷史
然而,走在如今的櫟陽街道上,已經感受不到它那1400年的歷史滄桑了。水泥馬路、街邊林立的店鋪、街道上穿梭的人流、汽車,一切看起來都很現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