櫓楯

基本信息

一種古代發明的仿生魚尾,安裝在船尾,左右擺動可使舟船像魚兒擺尾那樣前進。安在船邊像魚鰭那樣划動的船槳,古文獻有時也稱為“櫓”。“櫓”字從木從魯,或可據此理解為“魯國的木盾”。為避免混淆,古人又將“櫓”寫作“艪”。詳細字義〈名〉(1)(從木,從魯,魯亦聲。“魯”本義為“魚兒擺尾”。“木”與“魯”聯合起來表示“木製的仿生魚尾”。本義:木製仿生魚尾。因“魯”可以指“魯國”,故“櫓”也可以理解為“魯國的木盾”。為避免混淆,古人也將船用仿生魚尾寫作“艪”)(2)同本義[bigshield]櫓,大盾也。——《說文》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傳·襄公十年》泰山為櫓。——《漢書·司馬相如傳》禮義以為乾櫓。——《禮記·儒行》流血漂櫓。——漢·賈誼《過秦論》(3)又如:櫓楯(大盾);櫓子(方言。手槍)(4)頂部沒有覆蓋的遠望樓[watchtower]修櫓。——《孫子·謀攻》(5)又如:樓櫓(古時軍中用以偵察、防禦或攻城的高台);櫓巢(上古人類的居處。有柴謂櫓,在樹曰巢);櫓棹(櫓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6)比槳長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yuloh]在旁曰櫓。——《釋名》案,此為轉義。櫓本義指船尾用的仿生魚尾。(7)又如:櫓人(船工);櫓聲(搖櫓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