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桉葉

檸檬桉葉,主要成為桃金孃科植物檸檬桉的葉,有消腫散毒。治腹瀉肚痛。煎湯洗瘡癤,治皮膚諸病及風濕骨痛等功效。

基本信息

檸檬桉葉

正文

檸檬桉葉
(《廣西中藥志》)

來源

為桃金孃科植物檸檬桉的葉。

植物形態

檸檬桉,又名:油桉樹、檸檬香桉樹、留香久。
喬木,高10~30米。樹皮平滑,淡白色或淡紅灰色,片狀脫落,皮脫後甚光滑,色白。葉具檸檬香味;異常葉較厚,有時長達30厘米,寬達7.5厘米,下面蒼白色;幼枝的葉被棕紅色腺毛,葉柄盾狀著生於離葉基4~5毫米處;正常葉互生,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10~20厘米,稍呈鐮狀。傘形花序,有花3~5朵,數個排列成腋生或頂生圓錐花序;花直徑1.5~2厘米;萼筒杯狀,直徑6~8毫米;帽狀體半球形,較萼管短,2層,外層稍厚,有小凸尖,內層薄而平滑,富有光澤;雄蕊多數,長8~10毫米。蒴果卵狀壺形,長約1.2厘米,果緣薄,果瓣深藏。花期每年2次,12月至次年5月,7~8月(廣東)。
廣東、福建、廣西、四川等地有栽培。

採集

秋季晴天採收,陰乾。

藥材

乾燥葉片長橢圓形(幼葉)或卵狀披針形(老葉),黃綠色。幼葉上面及葉柄有褐色刺毛,木栓斑點較多,粗糙,香氣較濃。老葉上面平滑無毛,香氣稍遜於幼葉。
產廣西、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0.5~2.0%,其中主要成分為香茅醛、香茅醇、牻牛兒醇、異胡薄荷醇、1,8-桉葉素和愈創醇。尚含芸香甙、槲皮甙、槲皮素、莽草酸、奎寧酸、戊二酸、琥珀酸、蘋果酸、檸檬酸和一種桉樹素,可能是香豆精的衍生物。
從該植物獲得的樹膠,有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的作用,其中含6種成分:香橙素7-甲醚、山柰酚7-甲醚、並沒食子酸、香橙素二甲醚和檸檬桉醇。

藥理作用

檸檬桉醇具有抗結核作用,其1:100萬濃度即能抑制人型結核桿菌(H37Rv)的生長,效力與異菸肼相當;1:60萬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1:6萬能抑制草分支桿菌的生長。對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但對大腸桿菌無效。同屬植物Eucalyptous maculata Hook.的樹幹中有刺激皮膚的成分,而其所產生的樹膠有高度的收斂性質。

性味

《南寧市藥物志》:"苦,溫。"

功用主治

①《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散毒。治腹瀉肚痛。煎湯洗瘡癤,治皮膚諸病及風濕骨痛。"
②《廣西中藥志》:"治痢疾。"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外用:煎水洗。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