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河

檳榔河

檳榔河文化旅遊風景區位於三亞市鳳凰路以北一公里處,南抵西線鐵路,北達水源池水庫,地處水源池水庫下游,檳榔河兩岸。三亞檳榔河國際鄉村旅遊區內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黎族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溫泉旅遊資源、自然上水資源鄉村旅遊資源、檳榔文化資源等為旅遊發展帶來了豐富的源泉。 檳榔河文化旅遊風景區是目前中國最大、內容最詳實的黎族傳統文化展覽館,館內不僅有圖片、實物靜態文物展覽,還有織錦、打柴舞、鑽木取火等動態文化展示。在這裡,能感受到美麗動人的檳榔傳說,體驗到3000年前黎族祖先們鑽木取火、刀耕手種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 旅遊區著力開發農業旅遊和黎族民俗文化,以“檳榔河之夜”為突破點,打造具有獨特鄉村風光、鮮明民俗特色、夜間旅遊的農業鄉村旅遊區,以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昔日的檳榔河由於長期的閉塞,黎族村民還是保持傳統的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方式,經濟極為落後。村莊中的房屋建築多以船型屋風格,多為亂搭亂建,且破舊不堪,每逢颱風季節,遇強風暴雨,便出現嚴重毀損。雨季里村莊道路泥濘,過往難行,且檳榔河時常泛濫,河堤潰塌,淹沒周圍農田,致使莊稼及農作物歉收,使村民們生活貧苦。

起源:

檳榔河位於三亞西河支流六羅河中游,河段全長3公里,橫穿檳榔村,歷來是十年九澇的洪泛區。長年交通的閉塞,洪水泛濫,造成了檳榔村長期的經濟落後。 2005年9月的達維颱風登入三亞,洪水沖挎了檳榔河堤岸,淹沒了無數民居,毀壞了幾十條村路,萬畝妙林田洋一片汪洋,農作物損失嚴重,受災人口達到兩萬多人,檳榔村平均受淹水深達1.2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檳榔村當時的真實寫照。
為解決民生,2006年至2007年三亞市委市政府對檳榔河段進行了河道治理,總投資達兩千多萬元,解決了檳榔河段兩岸崩塌、水土流失等問題,提高了河道的過洪能力,保護了所有檳榔村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積極回響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市委市政府還先後投入了1700多萬元用於改善村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文化體育設施,村里還建了多個廣播文化室、科技110服務中心、衛生室、警務室、文體中心於一體的行政服務中心,並引進設施大棚農業,對檳榔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使檳榔村成為了三亞市乃至海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
2008年4月9日,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一行專程來到檳榔河村參觀視察,對檳榔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為進一步創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創優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邁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績,同時也為打破三亞文化、腹地、夜晚旅遊比重輕,自然、濱海、白天旅遊比重重;觀光旅遊產品、同質化產品、面向國內的產品多,文化旅遊產品、差異化產品、滿足國際的產品少的旅遊格局現狀,深入拓展腹地旅遊,減少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在檳榔村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之上,三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國家5A級鄉村文化旅遊區的目標,並委託海南雅克城市規劃設計院對檳榔河旅遊區進行了總體規劃的編制。規劃範圍為6.83平方公里。
2008年6月20日,三亞市政府與三亞檳榔河旅業有限公司簽署了《三亞檳榔河鄉村旅遊區項目合作協定書》,由三亞檳榔河旅業有限公司對檳榔河片區實施5A級景區規劃,正式對檳榔村進行旅遊開發。

檳榔河項目

三亞檳榔河國際鄉村旅遊區內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黎族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溫泉旅遊資源、自然上水資源鄉村旅遊資源、檳榔文化資源等為旅遊發展帶來了豐富的源泉。 旅遊區著力開發農業旅遊和黎族民俗文化,以“檳榔河之夜”為突破點,打造具有獨特鄉村風光、鮮明民俗特色、夜間旅遊的農業鄉村旅遊區,以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檳榔河地圖
通過綜合利用和挖掘檳榔河旅遊資源,以國際旅遊島建設為契機、以城郊結合部熱帶風光為依託、以黎族文化為核心、以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為亮點來進行旅遊開發。根據“一廊七區”的規劃格局,在規劃區內將建設檳榔河親水休閒長廊、黎族文化體驗區、國際鄉村養生度假區、檳榔河登山樂園、現代農業觀光區、農家樂體驗區、檳榔河山地運動區、綜合服務中心,規模化開發夜生活休閒、鄉村餐飲住宿、養生度假、複合型文化演藝、水體娛樂和鄉村農家樂等項目,力圖打造一個與時俱進,面向未來,引導當代發揮典範示範作用的 特色聚落、一個海南新農村建設的典範、一個代表黎族人民追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美麗家園和夢想世界、一個海內外遊人心動神醉、魂牽追逐的夢鄉田園、一個心靈棲息的人間天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