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丸

檳榔丸用途:小兒遍身浮腫;氣不宣通,飲食遲化,胸膈痞悶,噫氣吞酸,頭目重悶,脅肋刺痛,嘔逆噁心;腳氣服藥後麻痹漸退,而但微痛拘急,大便秘澀;飲食過多,心腹膨悶;脾實,腹脅堅脹,涇溲不利。

檳榔丸1

正文

檳榔丸1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六。

組成

檳榔30克 羌活30克 郁李仁60克(湯浸,去皮、尖,微炒) 木香30克 川大黃30克(銼,微炒) 牽牛子120克(搗羅取末30”60克) 青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 麻仁60克(銼,研如膏)

用法

上藥搗羅為末,煉蜜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時用生薑湯送下。

主治

大腸實熱,秘澀不通,心煩悶亂。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檳榔丸2

正文

檳榔丸2

來源

《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

檳榔(炮,銼)30克 大黃(銼,炒)60克 木香15克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0克 牽牛子60克(其中30克生搗為末,30克炒令熟,別搗為末)

用法

上五味,除牽牛子外,搗羅為宋,再入牽牛子末和勻,加煉蜜杵搗勻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主治

大腸受熱,秘澀不通。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