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檔村

橫檔村

橫檔村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北部、黃圃鎮東部,東望東莞市太平鎮,南鄰黃沙瀝,西、北與石軍村相連,轄區面積6.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049畝,常住人口7700多人,外來人員1000多人,黨員131人,下分為四個自然村,設有34個村民小組,約2100戶村民(居民)。2009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9383億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338萬元,增幅約1.8%,其中農業產值1.0910億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213萬元,增幅約2%;工業產值0.8473億元,比2008年增加166萬元,增幅2%;人均收入1.0114萬元,與2008年基本持平;2009年村委會收入329萬元。

經濟發展

橫檔國小 橫檔國小

在經濟發展方面,村委會力求做到工農業平衡發展。香蕉曾經是橫檔村農業的支柱產業,但由於近年來本地香蕉黃葉病增多,幾乎給香蕉產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為此,村農業公司從2009年開始引進花木種植和附加值高的水產養殖業,現有花木基地約1700畝,水產養殖基地3000畝。近幾年,村委會和農業公司不斷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修建了農橋農路一大批,促進了橫檔村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在工業發展上,一直以來都是以製衣業和個體建築業為主,發展相對緩慢,2003年建設了一個占地面積約500畝的工業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已頗具規模。另外,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和醫療衛生條件,2008年橫檔村完成了中浪涌“一河兩岸”的建設和修建了新的社區衛生服務站。

文化建設

麒麟舞 麒麟舞

橫檔村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山市粵劇和醒獅文化之鄉。據《橫檔志》記載,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橫檔始有東莞人到此定居。在清朝末期已辦起了“橫徑書院”,是當時中山九區五間書院之一。至一九三零年,橫檔已成立粵劇團兩班,分別為“新少年粵劇團”和“同慶昇平粵劇團”,後產生了著名的文武生“小生聰”。粵劇興起後,又興辦了武術班,聘請有名望的教練執教。這些粵劇團和武術班,不僅在本地演出,還到各地獻藝,在當時的中山縣相當有名氣。秉承傳統,橫檔村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粵劇演出或醒獅表演,而且每年的“十一”和春節期間舉行民眾性的文娛活動。

展望未來

村民活動 村民活動

回首往昔,展望未來。橫檔村未來幾年經濟將仍然以農業生產為主,必須繼續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積極引導農民發展“三高”農業,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同時,必須平衡工農業發展,做好工業發展的規劃,合理引進工業企業,發展本村經濟,解決村民就業問題。發展福利事業,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豐富村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