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橋

橫山橋

橫山橋鎮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東北郊,東經120°07,北緯31°48’。地處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江南水鄉,是常武地區的重鎮名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26年,武進縣第一個中共支部——橫山橋支部建立於此。1987年,全境總面積25.1平方公里,有14個行政村、182個村民小組、2.2萬人。1999年11月,與相鄰的新安鎮合併,仍用橫山橋鎮名,面積擴大到37.21平方公里,有21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3.5萬人。2000年,完成社會總產值38.76億元,國民生產總值10.36億元,人均收入6028元。

解放前夕,鎮上有作坊及手工業者40戶。到1985年,有縣屬工廠2家,鄉、村辦廠27家,其中縣鄉聯辦的毛紡廠規模較大,工業產值跨入武進市億元鄉鎮行列。1986年,被江蘇省第二批宣布為對外開放重點工業衛星鎮之一。1987年,全鎮有集體工業企業88家、工業產品300

多個,實現工業產值1.307億元,其中化工企業16家,占工業產值的30%以上,有6個化工產品列入國家星火計畫並被確定為精細化工技術密集“星火地區”,成為聞名的“化工之鄉”。同年,橫山橋鎮人民政府獲

橫山橋鎮環境(17張)

“工業振興杯”獎,第三毛紡廠和防腐材料廠被評為省“明星企業”。至2000年底,全鎮擁有紡織、化工、機械、電子、建材、冶金、燈具、電纜、醫療器材、生物醫學等10大門類、600多種主要產品,擁有200餘家鎮村企業和個私企業、46家骨幹企業、6個企業集團。其中的江南實業集團,年產值9億多元,擁有出口創匯企業52家、“三資”企業18家,實際利用外資165萬美元。全鎮已建成噸糧田666.7公頃,小麥耕作全部機械化,水稻耕作大部分機械化,全年糧食總產量1355.7萬公斤;實現多種經營產值3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7%。

1958年起進行市鎮建設,到1977年鎮西地段商業區街道已拓寬。1985年,鎮上有商店117家、攤販55家;有影劇院等文化設施,在全縣最先建成鄉文化中心。2000年,集鎮建成區由原來0.28平方公里擴大到4.28平方公里,建有3萬門程控電話終端局、萬噸級自來水廠、10萬千瓦機組熱電廠和11萬伏變電所。全鎮自來水、液化氣普及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86%,電話入戶率75%以上,為江蘇省首批電話鎮之一。集鎮擁有公共綠地人均5.2平方米,擁有住房建築面積人均80平方米以上,並建成小康型別墅住宅小區5個。鎮區內建有新安市場、橫山市場和道口批發市場,

橫山橋鎮建設(12張)

第三產業增加值達4億元。現正規劃建設占地105公頃的橫山風景旅遊區,其中有大林寺、白龍觀等人文景觀。

近些年來,鎮政府每年投入精神文明建設資金300萬元,實施“民心工程”,開展爭創文明鄉鎮、文明單位、文明公民活動以及相應的各種文娛體育活動。鎮裡開展的“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有98.2%的家庭達標。全鎮現有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單位(鎮)3個、常州市級

文明單位8個、武進市級文明單位(村)21個。

改革開放以來,先後被國家科委認定為全國精細化工“星火”技術密集區(1987年);被國家體改委等11個部委確定為首批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1996年);被命名為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鄉鎮、全國綠化造林百佳鎮;還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科技示範鎮、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省文明鄉鎮、省教育工作先進鄉鎮、省衛生鎮;鎮黨委獲江蘇省先進黨組織稱號

地理環境

常州、無錫、江陰三市接壤之交的橫山橋,具水陸空交織成網的交通優勢。這裡南汲太湖、北枕長江。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及3l2國道擦境而過,滬寧高速公路橫貫全境,中心立交道口就設在境內。上海、蘇州、無錫、常州, 鎮江、南京一線相連,戚月公路縱貫全境與高速公路交匯,南連京滬鐵路、312 國道,北達世界第四、中國第一的江陰長江大橋,

橫山橋鎮活動(4張)

常州市外環路延伸至境內,距常州火車站、民航機場及張家港口均僅30公里左右,因此鎮內交通十分發達便捷。

經濟情況

工業蒸蒸日上,經濟基礎實力雄厚,以七大集團企業為龍頭,帶動了以紡

織、化工、機械、電子、冶金、建材、食品、輕工等八大門類、16o余家企業迅猛發展。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1.94億元,其中工業產值達21.63億元,國內生產總值7。 23億元,利稅總額1. 57億元,人均收入5880元。第三產業蓬勃興起、風景旅遊業發展迅猛,並已初具規模,市場繁榮、文教衛生欣欣向榮,街老愛幼蔚然成風,社會事業日新月異,全鎮人民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

旅遊景點

在橫山風景區你可到常州農村觀光,這裡有老人活動中心,錫劇等地方風俗戲常在這裡演出;你若有興致還可到農家去坐坐,到百年老街去走走,這可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味。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幽美,並有大林寺、白龍廟、龍井、龍亭、內外龍潭等古蹟。該觀光區緊靠滬寧高速公路常州段出口處,只5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

大林寺

位於清明山西麓南坡、黃貓嶺西。南朝王八百在此修道築館,名登仙觀,明洪武四年改為佛教禪寺,名大林寺。唐宋明清四朝屢加修繕,規模宏大,建有大雄寶殿、金剛殿、東西經樓和放生池等。金剛殿四大金剛雄偉莊嚴,佛祖、千手觀音、十八羅漢像栩栩如生,二羅漢一作讀書貌

、一作倚睡狀,神態自然。院內丹井傳為王八百鍊丹處,龍井傳說是項女投井化龍之處,井亭上有聯曰:"井養飛龍神胎天賦;峰移出震聖跡地傳。 "1991年靜海法師率眾修復大殿、佛像和院牆,同年3月對外開放。1995年建成萬佛樓、藏經樓,並供有緬甸玉臥佛1尊。

白龍廟

位於紫霞峰南坡,與大林寺隔嶺相望,始建於宋紹興年間,相傳有項女誤食仙桃而孕,含羞自盡,胎化白龍,因此建廟奉祀,供奉白龍娘娘。清光緒四年(1878年)重建玉皇大殿、東嶽殿、十王殿、聖母殿、接官廳、歡樓等主要建築,有屋百楹。

澄西縣烈士陵園

位於清明山南麓的青山綠水之間,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1991年由武進、江陰、無錫3縣(市)集資建造,祭祀著450多位烈士的英靈。

投資環境

橫山橋鎮是中國率先實行對外開入的地區之一,也是江蘇省及常武地區的重點對外開放鎮,具備著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基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基礎良好。水、電、氣充沛。鎮內

建有日產1.6方噸級自來水廠一座,11萬伏變電所,10 萬千瓦機組熱電廠,供電供熱供氣能力充沛,8萬餘門程控電話終端局。金融、教育、保險、治安等配套職務機構一應俱全,閉路電視已全面進戶,區內五通一平要求已經實現。社會治安環境穩定,秩序良好。規劃中的未來鎮區將以潞橫河為主軸,構成東南西北中6個發展區功能各異,沿主軸二側將建成十里商業長街。

東區:以開發外向型企業和個私工業園為主

南區:建成三高農業豐產區和水產副業基地。

西區:以橫山風景旅遊區為主,形成集商、住、餐飲、旅遊為一體的第三產業發展區。

北區: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中區:集醫衛、文教、治安、金融、商貿等為主的行政中心。 因此,橫山人深信不疑,梧桐樹上定能引來金鳳凰,橫山的發展將前途無量。

優惠政策

為進一步發展開入型經濟,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及橫山橋鎮的實際情況,特制訂下列優惠政策:

·凡入鎮興辦的開放型企業,投資方在提供有效齊全證件的情況下,由鎮對外經貿公司從項目申報、立項、領照、開業等給予一條龍優質服務,五天內幫助批辦好有關手續;進鎮新辦的合資、獨資、開放型企業,凡連片批租的土地,除國家和農民所得部分外,出讓土地的收益,在國家給予本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優惠返回的50% 中給投資者優惠25%。

·在鎮新辦的開放型企業,從開業之日起,除國家規定的收費外,屬上交鎮政府的規費可連續4年優惠25%。 ·對嫁接式辦成的合資、合作企業,其新增銷售部分在1-4年中屬上交鎮政府的規費分別免交100%、80% 、60%、20%不等。

·凡幫助本鎮外銷產品,可在受益企業中按同等標準和要求享受業務費用提成。

·為方便海內外人士來鎮興業,鎮政府將提供寬鬆的居住和工作條件,凡投資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可在鎮環境秀麗的地方為其免費提供一塊100至500千方米的住房建築用地,該用地時效與興辦企業時效同。

·為支持開放型企業發展,鎮政府將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措施幫助企業協調所在地金融部門關係,協助資金周轉,確保企業安全。保證提供優良的軟硬投資環境和條件。

·對引進的外資按實際到帳額為結算依據,0.5%作為引進人員的獎勵。

·對於引進重大項目、資金、先進技術和開發新項目的有功人士,鎮政府將予以重獎,具體協商另議。

發展規劃

規劃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橫山橋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經濟連年穩步增長、社會事業蒸蒸日上,橫山橋鎮處在從實現全面小康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未來5-15年對於橫山橋至關重要。當前,橫山橋鎮面臨著土地緊張、城鎮各功能分區不明、經濟發展和社

會事業不協調、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等一系列問題,並逐漸成為橫山橋鎮進一步發展提升的障礙。此外,橫山橋鎮作為武進區東北片區中心鎮的地位亟待加強。該項目正是在此背景下展開的。

發展目標及功能定位

利用現有工業發展基礎,充分開發橫山風景區等旅遊資源,做到顯山露水,積極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把橫山橋鎮建設成為常州市的工業強鎮,宜居、宜游的常州市東北片區中心、全國重點鎮。

戰略布局與重點

以城鎮布局調整為契機,以土地整理為中心任務,以老城區整體開發和環境美化工程為切入點,使橫山橋鎮逐步形成“一個中心、兩個副中心、三個產業區、五個居住組團”的小城鎮格局。重點以河道整治為主體搞好環境美化、以老城區改造為切入點抓好城鎮布局調整、以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為原則抓好土地整理、以布局調整為契機推動新農村建設、同時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抓好歷史街區的整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