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寨鄉

橫寨鄉

橫寨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西南部,位於康赤公路中段,距城區5公里。全鄉總面積31.2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4415戶,總人口17036人,2009年實現財政收入3133.56萬元。

基本信息

沿革

以境內橫寨水庫改名。解放初屬朱坊區樂平鄉,合作化時屬朱坊片樂平鄉含虎橋、小河、長塘、寨坑等高級社。1958年屬蓮塘、先鋒二公社。1961年屬虎橋、樂平公社,

1965年合併為虎橋公社。1968年併入赤土公社,1972年從赤土公社分出設立長塘公社。1984年改橫寨鄉。1997年,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長塘、垇塘、寨坑、井背、小河、田東、西陂、黃田、草丘、三塘、寨里等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田圩 。

本鄉概況

橫寨鄉 橫寨鄉

橫寨鄉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耕地總面積8410畝,人均耕地0.5畝。境內的橫寨水庫,是南康區最大的小(一)型水庫,最大庫容540萬方,乾渠總長23.5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為加快當地的發展,鄉黨委、政府大力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設施得以完善,全鄉8個村已有7個村通上水泥公路。

近年來,橫寨鄉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緊緊圍繞實現“崛起”目標,立志於“小鄉有大發展、小鄉有大特色、小鄉有大變化”,全面落實“親民、為民、富民”的工作要求,較好地實現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增長、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2003年以來,先後獲得2003年度鄉鎮工作綜合一等獎和2004年度鄉鎮工作綜合二等獎 ,2003年度和2004年度黨建及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度和2004年度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一等獎,2003年度和2004年度南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度黨管武裝先進單位、生豬生產一等獎、交通建設工作三等獎、農民增收工作先進單位。2005年7月,贛州市委授予橫寨鄉黨委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南康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行政代碼行政村行政代碼行政村
360782202200 黃田村 360782202201 三塘村
360782202202 寨里村 360782202203 草丘村
360782202204 小河村 360782202205 長塘村
360782202206 埜塘村 360782202207 寨坑村

現任領導

康 興: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余文: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

尹英清: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健斌:政法委員、人武部部長

袁國鋒:黨委委員、常務副鄉長

李澤華:黨委組織委員、人大副主席

吉學方:黨委宣傳統戰委員

溫開忠:政府副鄉長

徐海琳:政府副鄉長

鍾 東:政府副鄉長

歷史沿革

以境內橫寨水庫改名。解放初屬朱坊區樂平鄉,合作化時屬朱坊片樂平鄉含虎橋、小河、長塘、寨坑等高級社。1958年屬蓮塘、先鋒二公社。1961年屬虎橋、樂平公社,1965年合併為虎橋公社。1968年併入赤土公社,1972年從赤土公社分出設立長塘公社。1984年改橫寨鄉。

橫寨鄉 橫寨鄉

1997年,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長塘、埜塘、寨坑、井背、小河、田東、西陂、黃田、草丘、三塘、寨里等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田圩。

發展方向

橫寨鄉 橫寨鄉

當前,橫寨鄉正以推進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致力於文明圩鎮創建和新農村規劃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的培植,圍繞橫寨生豬生態園區建設這個重點,抓好美化、綠化、亮化和配套建設,做大做強生豬、果業等富民支柱產業,按照“一片果、一欄豬、一口沼氣池、一戶小康家”的總體要求,規劃建設具有地方濃郁特色的新農村。

經濟發展

橫寨鄉 橫寨鄉

2000年來,橫寨鄉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實現“崛起”目標,以產業為依託,以和諧發展為目標,圍繞“生態建鄉、農業立鄉、工業興鄉、特色富鄉”,較好地實現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增長、農民收入顯著提高。2006年,橫寨鄉實現財政收入3700萬元,位列全市各鄉鎮第一;被省政府評為“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百強鄉鎮”。

為加快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橫寨鄉黨委、政府以新農村建設為主抓手,大力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設施得以完善,全鄉8個村全部通上了水泥公路。在新農村建設中,寨坑村以產業發展為依託,著力完善基礎設施,交通、水利設施得以完善;建起了村辦公樓、農技科普培訓站、醫療保健服務等場所,完善了農村服務功能;

全面推進了“三清六改”,整治村莊環境,美化農民新村,提高人居生活質量,全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廣大民眾建設新農村的熱情高漲,正朝著“生態產業興旺,人居環境優美,服務功能完善,文化生活豐富”的目標邁進。

特色產業

橫寨鄉以工業化、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謀劃農業的發展,大力培育以生豬養殖為主的“豬—沼—果”生態農業,規劃建成了6平方公里的市級農業示範園——橫寨生豬生態養殖示範園區,創造了農業規模化、區域化、集約化、生態化開發的新模式。園區內建有豬舍8萬多平方米,有萬頭規模養豬場3個、千頭以上規模豬場16個、百頭以上豬場120多個,良種母豬二級擴繁場26個,飼養良種母豬4000多頭,年出欄生豬6萬多頭,

成為全省最大的生豬規模養殖之鄉和省級無公害商品豬生產基地,並被省農業廳評為“全省畜牧產業百強鄉鎮”。在“豬—沼—果”生態農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橫寨鄉久負盛名的特色產業如橫寨醬菜、三塘腐竹得到蓬勃發展,新興產業如礦產品、家具、建材、針織、製衣等產業方興未。

引入工業思維來謀劃生豬產業的發展,創新農業發展的思路,規劃建設了6平方千米的市級農業示範園——橫寨生豬生態養殖示範園區,園區內擁有較大規模的“豬—沼—果”生態農莊120多個,豬舍總面積7.5萬平方米,果業面積達200多公頃,年出欄生豬6萬多頭,成為全省最大的生豬養殖之鄉和省級無公害商品豬生產基地。橫寨鄉生豬園區建設的新模式,引起了各級的關注和重視,前來參觀的領導絡繹不絕,

2005年3月,全省和贛州市“豬—沼—果”工程暨畜牧小區建設現場會與會人員在橫寨鄉參觀。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發展民營經濟,加快農村工業化步伐。2005年引資創辦的南康市眾鑫礦業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年產值達3億元,年納稅1500多萬元。全鄉的家具生產、針織製衣,以及腐竹、醬菜加工等產業也有長足發展。

基礎建設

橫寨鄉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致力於文明圩鎮創建和新農村規劃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生活環境;加大了產業的培植和發展力度,圍繞橫寨生豬生態園區建設這個重點,抓好美化、綠化、亮化和配套建設,做大做強生豬、果業等支柱產業,創造出了在全省推廣的“一片果、一欄豬、一口沼氣池、一戶小康家”的新農村模式。同時,橫寨鄉根據不同的建設基礎和地理條件,規劃建設了一批具有地方濃郁特色的新農村示範點。加強了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訓,培訓了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農民。深入開展了“五好家庭”、“文明信用農戶”等創評活動,塑造了農村新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