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彈

橡皮彈

橡皮彈,又叫非殺傷性動能彈藥,屬於非致命性彈藥,因彈頭是用有一定硬度的橡皮製成。因此擊中目標時一般只會對表面產生傷害,該彈頭具有緩衝作用,能夠使彈藥在近距離發射時,一般只對目標的表面產生傷害,其喪失行動能力但同時不容易造成重傷或者死亡。

基本信息

特點

橡皮彈 橡皮彈
橡皮彈,它的彈頭是用有一定硬度的橡皮製成。

該彈頭具有緩衝作用,能夠使彈藥在近距離發射時,只對目標的表面產生傷害,而不會穿透目標本身,因而殺傷力較小。

此外,該型彈藥能夠在相當大的距離內,使作用於目標的衝擊能恆定,這也意味著彈頭在被發射出槍膛後不會輕易改變彈道,從而保持較高的精準度。

橡皮彈不過是一種“非致命性”或者“低致命性”武器,它與化學刺激物質和電擊槍一樣,擊中目標後可導致其喪失行動能力但同時不會造成重傷或者死亡。

用途

用於防暴驅散,是非殺傷性任務時使用的一種動能打擊失能彈藥,目的是用來驅散震懾和癱瘓目標人。藉助發射動能來打擊目標使其失去反抗能力。

爭議

橡皮彈造成的傷害 橡皮彈造成的傷害

自20世紀70年代橡皮彈初次使用以來,就一直受到醫學專家、人權組織和政府官員的指責。他們認為,這種所謂的非致命性武器也能“殺人”。

與真正的子彈一樣,橡皮子彈也具有潛在的危險性,危險程度取決於發射方式。

研究人員曾對以色列軍隊使用橡皮子彈彈壓巴勒斯坦人進行了研究。

專家指出:“精確度不高,不適當的瞄準部位和使用範圍導致橡皮子彈造成大量傷亡。

這種子彈不應被視為一種彈壓人群的安全方式。”在152名傷亡者身上,研究人員發現201處明顯損傷是由橡皮子彈擊中四肢、頭部、頸部、面部和胸部所致,說明以色列士兵瞄準部位不當,使用橡皮子彈時應該瞄準目標的下身,以免造成重傷。

2007年,國際維和組織出台政策,暫時停用橡皮子彈。

事件

致死事件

中國漁民與韓國海警衝突 中國漁民與韓國海警衝突,一名中國船員被韓國海警發射的橡皮子彈擊中身亡。

1970年至1975年間,在與愛爾蘭共和軍的衝突中,英軍共在北愛爾蘭使用5.5萬顆橡皮彈,造成13人死亡,死亡率為1.8萬分之一,重傷比例則達到800分之一。

1987年至1993年,巴勒斯坦平民傷亡的屍檢報告顯示,以色列軍隊發射的橡皮子彈至少造成20人死亡。

2012年10月16日,韓國木浦海洋警察署所屬“3009”艦在全羅南道新安郡黑山面紅島以西北90公里海上發現30餘艘“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雙方衝突中,一名中國船員被韓國海警發射的橡皮子彈擊中身亡。

中國船員張某(44歲)左胸部不幸被海警發射的橡皮子彈擊中。受傷後的張某立即被移送到“3009”艦接受急救後,用直升機再被送往木浦韓國醫院。當天18時許,張某因搶救無效身亡。

類似事件

2004年以來兩國漁業衝突匯總:

2004年7月8日一艘中國漁船被韓國貨輪撞沉,一人死亡。

2008年4月7日一艘中國漁船被韓國貨輪撞沉,6人失蹤。

2010年9月1日一艘中國漁船被韓國商船撞沉,8人失蹤。

2010年12月18日一艘韓國巡邏艦衝撞中國漁船,造成一死一傷。

2010年12月28日一艘中國漁船被韓國商船撞沉,一人失蹤。

2011年12月12日一名韓國海警在扣押中國漁船時被船員揮舞的玻璃碎片刺傷身亡。

2012年10月16日一名中國漁民被韓國海警橡皮彈擊中死亡。

管理條例

與使用致命彈藥一樣,當犯罪嫌疑人處於民眾聚集的場所,巡邏民警同樣不準用橡皮彈射擊,否則,將違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 》第十條的規定。

犯罪分子處於民眾聚集的場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場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將發生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除外。

只有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將發生更為嚴重危害後果時,警察在民眾聚集的場所才可使用橡皮彈。由於使用橡皮彈後果的不確定性,在處置群體性事件時,應嚴禁使用橡皮彈。

槍械分類導航

槍械,利用火藥燃氣能量發射彈丸,口徑小於20毫米(大於20毫米定義為"火炮")的身管射擊武器。以發射槍彈,打擊無防護或弱防護的有生目標為主。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也是其他兵種的輔助武器。
步槍機槍手槍衝鋒鎗
散彈槍半自動步槍反器材步槍反坦克步槍
手動步槍狙擊步槍突擊步槍自動步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