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鞏鄉

橋鞏鄉

橋鞏鄉位於來賓市興賓區中部,鄉政府駐地橋鞏街,距來賓市區距離14公里,公路里程21公里,交通極為便利,紅水河流經鄉境南緣,航運可抵合山、廣州等地,來(賓)合(山)鐵路橫貫鄉境,公路通來賓市區、柳州、南寧、合山等。

基本信息

人頭骨化石

概況

橋鞏鄉位於興賓區西北部,全鄉總面積196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民委,60個自然村,人口36555人。
橋鞏鄉交通便利。紅水河流經鄉境,航運可抵來賓、合山、柳州、梧州等地,公路直通來賓、柳州、南寧。

自然資源

工農業

橋鞏鄉耕地面積68341畝,其中水田29595畝,旱地3874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甘蔗。全鄉有林面積10000

橋鞏鄉荔枝
畝,其中水果栽培面積8000畝,品種以龍眼、荔枝、甜油桃為主。2000年全鄉種植甘蔗面積達33000畝,其中良種蔗占50%,榨季進廠料蔗16.8萬噸。
橋鞏鄉鄉鎮企業持續發展,全鄉共有紅磚廠5個,石場35個,沙場4個,生豬收購公司4個,鄉鎮企業總產值17980萬元,總收入22510萬元,利稅總額1300萬元。

遺址

橋鞏鄉台隆村麒麟山岩洞內有距今約二百三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頭骨化石和伴生鹿牙、豬牙等化石及打制石器,考古學家定其名為"來賓人"遺址,為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6年1月14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野外調查隊在廣西來賓縣橋鞏圩麒麟山的一個洞穴里發現了1具殘破的人類頭骨,1件粗製石器和1件人工打制的石片,這就是後來被考古學界所稱的麒麟山人。據測定,麒麟山人化石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年代距今約5—6萬年。它不僅是紅水河流域首次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古人類化石,而且也是廣西發現較早的古人類之一。雖然麒麟山人頭骨化石遠不如柳江人化石完整,但卻發現了與麒麟山人共存的原始打制石器和零星鹿牙、豬牙和田螺、鳥螄等腹足類、斧足類動物介殼,這些珍貴的資料,對研究紅水河流域當時人類的生產、生活形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橋鞏鄉麒麟山岩洞

麒麟山人頭骨化石僅有顱底部分包括大部分上頒骨顎骨,右側的顴骨和大部分枕骨,三者不連續,石化程度中等。上頜骨保留有右側的三枚臼齒和第一前臼齒以及左側的第一臼齒和第二枚前臼齒,其餘牙齒則已磨蝕到齒頸部分。頭骨表面粗糙,牙齒較大。上述特徵表明其屬一老年男性個體。賈蘭坡等古人類學家認為,麒麟山人的犬齒窩較淺,鼻梨狀孔的下顎較寬,臼齒齒冠略呈長方形,枕平面的矢狀弧長於項平面的矢狀弧,枕內隆凸位於同一水平,和現代人十分相似,無明顯原始性質。共存的動物化石均為原生種,無陶片和磨製石器,時代可能屬更新世晚期,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

相關詞條

興賓區,合山,梧州,南寧,龍眼,紅磚廠,麒麟山岩洞,舊石器,人頭骨化石,上頒骨,顎骨,枕骨,犬齒窩,矢狀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