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東區[河北省邢台市]

橋東區[河北省邢台市]

橋東,隸屬河北省邢台市,是邢台市二個市轄區之一。位於邢台市區東部,西沿京廣鐵路與橋西區毗連。東及東北與邢台經濟開發區、邢台縣豫讓橋辦事處接壤,東鄰任縣、南和,距山東省會濟南市215公里。橋東是邢台市的老城區,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46萬,古稱襄都、臥牛城,是邢台市委、市政府和邢台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轄6個街道,70個社區、2個鄉、25個村。現存清風樓、大開元寺、邢台塔林遺址等一大批名勝古蹟。2013年生產總值實現43.9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2014年橋東區入選首批全國健康促進區試點。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

(圖)橋東區[邢台市]橋東區[邢台市]

橋東區位於邢台市區東部,是邢台市兩個轄區之一,因大部分地處京廣鐵路地道橋以東而得名。邢台市委、市政府、軍區分區及邢台縣委、縣政府駐地在區內,是邢台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與邢台縣祝村、東汪鎮接壤,北同邢台縣豫讓橋辦事處毗連,南依沙河市,西沿京廣鐵路與橋西區為鄰。

全區地勢平坦,總面積31平方公里,現轄2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13個村民委員會,34個村改社區居民委員會,5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2587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0909人。

行政區劃

(圖)橋東區[邢台市]橋東區[邢台市]

橋東區人民政府成立於1981年4月,區政府駐地鳳凰街10號,現轄兩個鄉(大梁莊鄉、東郭村鄉)和四個辦事處(南長街、北大街、西大街、西門裡),有37個村民委員會,53個社區居委會。

歷史沿革

(圖)橋東區[邢台市]橋東區[邢台市]

橋東區人民政府成立於1981年4月。因大部分地處京廣鐵路地道橋以東而得名。

橋東區是邢台的老城區,可稱為“古邢台”,有著悠久的歷史。70年代百泉古生物化石群的發現,確證本地在萬年前已有人類繁衍生息。邢台有史可考已有3500多年,曾四度建國,三次定都,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是中國北方名邑重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9年,橋東區總人口22587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0909人。[4]
截至2012年,橋東區總人口約33萬,其中暫住人口約7萬。[6]

民族

截至2012年,橋東區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壯族、布依族等13個民族。[6]

經濟狀況

綜述

2010年,橋東區生產總值實現43.9億元,比2009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3億元,比2009年減少1.9%;第二產業增加值18.6億元,比2009年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25.0億元,比2009年增長1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642.9元,比2009年增長13.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0.8%、42.4%和56.8%。[7]2010年,橋東區全部財政收入4.58億元,比2009年增長52.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63億元,比2009年增長45.9%,財政支出3.56億元。2010年,橋東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2.2億元,比2009年增長25.3%。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9.1億元,增長74.3%。
2012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8.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14.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1.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5.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1.5%;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1.3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70元,同比2011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933元,同比2011年增長15.4%;引進國內資金11.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7.9%;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同比2011年增長40.3%。
2014年,橋東區完成生產總值實現64.6億元,比2013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億元,與2013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20.4億元,比2013年增長5.0%;第三產業增加值42.7億元,比2013年增長6.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4%、31.5%和66.1%。全部財政收入14.8億元,比2013年增長13.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3億元,比2013年增長10.3%,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6億元,比2013年增長34.1%。

第一產業

2014年,橋東區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279公頃,同比2013年增長2.7%;總產量19056噸,比2013年增長3.2%。其中,夏糧產量9139噸,比2013年增長0.7%;秋糧產量9917噸,比2013年增長5.7%。
2014年,橋東區全年蔬菜播種面積968公頃,比2013年減少1.2%;總產量61758噸,同比2013年基本持平。
2014年,橋東區全年肉類總產量2380噸,比2013年減少1.4%;生豬年末存欄1.4萬頭,比2013年減少3.5%;生豬出欄2.7萬頭,同比2013年基本持平;禽蛋產量1075噸,比2013年減少16.9%。[9]
2015年,橋東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額預計達到2190萬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8%,與2014年同比增長2%。

第二產業

2010年,橋東區全部工業增加值15.2億元,比2009年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億元,增長6.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與2012年同期相比,紡織業比2009年下降67.99%;家具製造業比2009年下降16.22%;醫藥製造業比2009年增長7.4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比2009年增長51.4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比2009年下降66.33%;金屬製品業比2009年增長13.29%;通用設備製造業比2009年下降42.28%;專用設備製造業比2009年下降15.19%;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比2009年增長2.87%;電力供應業比2009年增長22.5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8億元,比2009年增長81%。
2010年,橋東區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9億元,比2009年增長15.9%。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534479平方米,比2009年下降2.2%;房屋竣工面積228140平方米,增長95.2%。
2014年,橋東區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4.5億元,比2013年增長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5億元,增長2.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3.8億元,比2013年增長40.2%。
2014年,橋東區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完成5.9億元,比2013年增長9.5%。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19.4萬平方米,比2013年下降0.6%;房屋竣工面積57.4萬平方米,比2013年增長41.3%。

第三產業

截至2009年,橋東區有各類市場23個。全年服務業完成增加值24.3億元,比2009年增長1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5.8億元,2009年增長18.4%。
2010年,橋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0.58億元,比2009年增長18.4%。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實現25.96億元,比2009年增長19.0%;住宿、餐飲業實現4.62億元,比2009年增長16.0%。房地產開發企業累計完成投資13.1億元,比2009年下降11.0%。
2014年,橋東區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0.8億元,比2013年增長12.6%。房地產開發企業累計完成投資38.2億元,比2013年增長11.8%。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截至2009年,橋東區新農合參保率達到90%,為14827人次補助醫藥費202萬元,補償受益面達66%;啟動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城鎮低保新增1410戶3552人,月人均補差由109元提高到173元;農村低保新增74戶112人,月人均補差由37元提高到63元。全年共為6204戶13700餘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450.5萬元。投資100萬元,建成星級敬老院1所,使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60%。

教育事業

截至2008年,橋東區主要有南園路國小、馬路街國小、路家園國小、逸夫國小、東大街國小、順德路國小等26所區屬中國小。[12]2010年,橋東區普通中學在校生794人,國小在校生17322人。
截至2014年,橋東區共有國小30所,國小在校生22235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4年,橋東區引進區外技術32項,比2013年增長6.7%;引進資金18億元,比2013年增長6.2%;引進人才280人,比2013年增長12.0%。

衛生事業

截至2010年末,橋東區共有衛生機構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6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食品衛生監督所1個,疾控中心1個;有醫生601人。
截至2014年末,橋東區共有衛生機構20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4個。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3497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09年,橋東區建成鄉鎮文化站2所、農村科技圖書屋3個、農民健身工程示範點5個,成功舉辦了“慶祝新中國60華誕大型文藝晚會”、“紅歌頌太行”等大型文化活動。

發展

邢台正向著現代化城市發展,橋東這個老城區,已成為邢台市政治、經貿、文化中心。邢台市委、市政府及軍分區都位於區內。區內有大型商場6家,綜合性批發市場3個,大型建材批發市場2個,大型花卉市場2個,市屬大中型企業30餘家,影劇院及大型綜合性娛樂場所10家,邢台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亦在橋東區。區內交通便利,邢台火車站邢台長途汽車站均位於區內鬧市,京廣、邢濟、邢德等公路幹線在區內交匯,邢台市南、北、東四個出口均在橋東區。

轄區

2000年,橋東區轄4個街道、2個鄉:西門裡街道南長街街道西大街 北大街街道東郭村鄉、大梁莊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1920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南長街街道 49478 北大街街道 28336 西大街街道 41343 西門裡街道 38127 大梁莊鄉 28263 東郭村鄉 24595 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虛擬鄉 9059 

2002年底,橋東區面積37.11平方千米,人口22.16萬。轄4個街道、2個鄉, 86個社區居委會、19個村委會。區政府駐鳳凰街10號。
北大街街道
辦事處駐龍華街11號。面積1.70平方千米,人口3.70萬。轄17個社區居委會:南頭新街、牛市新街、牛市街、新東

(圖)橋東區[邢台市]橋東區[邢台市]

街、府前南、邢州南、北大街、東大街、五一橋、方圓二、馬市街、新興東、新興、橋南、東苑、留村、東方。
西大街街道
辦事處駐羊市街西口120號。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5.11萬。轄20個社區居委會:羊市街南後、羊市街、南瓦窖、新華中、中興東、塔林北、塔林南、西大街、新興南、申家莊、新華橋、新興橋、新西街、南羊市道、北羊市道、南園、紅衛、站南、西園、南園。
西門裡街道
辦事處駐楓林街副2號。面積2.7平方千米,人口4.69萬。轄16個社區居委會:楓林、鐵路東、造紙廠、西關街、團結東、西門裡、汽車站、紅墨西、順德西、順德南、中興橋、西大寺、拖拉機廠、擁軍東街、西關口西、西門裡新村。
南長街街道
辦事處駐衛生街6號。面積3.00平方千米,人口5.69萬。轄18個社區居委會:

(圖)橋東區[邢台市]橋東區[邢台市]

邢台學院、黃園二、黃園街、東關外、順德東、紅星東、邢州北、北長街、東關一、東關二、方圓一、北長、北關、東關、育園、中北、軍休。
東郭村鄉
鄉政府駐新華南路。面積13.09平方千米,人口1.36萬。轄4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委會:東郭村、東郭村二、五里舖、西牛角;新華、道口、北陳、南陳、碾子頭、南康莊、淮家屯、柴家莊、東郭莊、樓下道。
大梁莊鄉
鄉政府駐路家園路21號。面積13.04平方千米,人口1.60萬。轄11個社區居委會、9個村委會:路家園、母家場、王家莊、晉祠道、馮家莊、東牛角、三義廟、李家莊、拐角、辛莊、新營;胡家莊、北郭莊、大吳莊、小吳莊、大梁莊、西梁莊、米莊、田莊、張莊。

基礎設施

中興東大街、西門裡路、東門裡路、紅星東大街、順德路等區內主要幹線已拓寬,新世紀廣場和中北商城的建成,仿古一條街與明月廣場交相輝映,加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和綠化美化,昔日的古城區已煥發出現代化城市的新姿。

中北商城、新世紀廣場、仿古一條街、明月廣場、新思維商務中心、西門裡綜合服務樓等標誌性建築。協助市完成了紅星東街、東門裡街、南出市口的改造,並協助市未完成了泉大街的建設。中興東大街、新華北路也於2005年進行了拓寬改造,新建設的華天財富廣場座落在市區最繁華的地段,成為橋東區城市建設的又一亮點工程,總投資5億元的億德隆商業步行街位於橋東區中興東大街,總占地127000平方米,成為邢台市唯一集購物、休閒娛樂、金融等於一體綜合性商業航母。廣龍電子城的建成,為橋東區城市建設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以申莊為代表的舊村改造開全市先河。橋東區區39個村(村轉居)舊村改造已拉開序幕。投資450萬元完成了21條街道的修建和治理工作,順利完成環城綠化工作,種植喬木20萬棵,花灌木24.5萬株,3個生活小區成為市級優秀住宅小區。

交通

橋東區交通便利,107國道從區城區穿過,轄區出市北口和南口都與石安高速相聯,即將修通的清臨高速公路與我區東出口相聯;區內有東有邢州路南通107國道,順德路成為轄區最繁華的路,新華路貫穿城區南北,全長4公里,是市區主要交通幹道,新興路、中興路、團結路構成轄區三縱三橫交通網路。 邢台供電公司,邢台菸草,中國人壽,方圓紡織,邢台路橋,國投邢台能源,華業通信設備,邢台市電纜,吉泰特型鋼,藍鳥家具,雪絨紡織,中明紙業,興和汽車貿易,邢台市公共運輸總公司.

名勝古蹟

開元寺
開元寺,又稱“東大寺”,位於邢台市橋東區開元北路中段,建於唐開元年間(713一741年),是佛教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元代時,忽必烈曾詔改為大開元寺,立為皇家寺院,明代古剎春遊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野寺鐘聲為邢州八景之一,迄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1982年,開元寺被河北省政府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年代末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風樓
清風樓,位於邢台市舊城中心,順德府署衙門前左側,今府前南街北端,是順德府的標誌性建築。據明修《順德府志》記載,清風樓“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破壞,風雨侵蝕,曾多次重修。清風樓原稱郡樓。明憲宗成化四年(1468),順德府知府黎永明籌資重建後。始以“清風”命名,沿稱至今。
道德經幢
道德經幢,位於今邢台市橋東區南長街辦事處後院內。經幢高約七米,以亭覆庇,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八面棱形,分為三截。一至七面,陰刻楷書《道德經》原文及玄宗皇帝對《道德經》的逐句注釋。經幢文革期間被毀,後修復。1982年,河北省文物局確定為省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