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峪水庫

橋峪水庫

橋峪水庫橋峪水庫位於華縣大明鎮,地處秦嶺北麓橋峪口,距華縣20公里,離西安市130公里,最大庫容854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41萬立方米,是以灌溉,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灌溉面積1.15萬公頃,是華縣最大的人工湖。 1973年成立華縣橋峪水庫管理處。 於1973年建成全縣最大庫容量的水庫。

橋峪水庫
橋峪水庫位於華縣大明鎮,地處秦嶺北麓橋峪口,距華縣20公里,離西安市130公里,最大庫容854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41萬立方米,是以灌溉,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灌溉面積1.15萬公頃,是華縣最大的人工湖。1973年成立華縣橋峪水庫管理處。
大明鎮地處華縣西南秦嶺北麓的高塘塬區,屬撤鄉並鎮合併鄉鎮,由原華縣大明鎮和原華縣金惠鄉合併成,全鎮共轄30個行政村,20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689人,鎮黨委轄37個黨支部,有971名黨員。耕地面積54062畝,坡台地16800餘畝,屬台塬地形
“文革”中後期,按照“蓄、小、群”的水利方針和毛澤東“幾千年不能解決的普通水災、旱災問題,可能在幾年內獲得解決”的思想的影響下,為了解決大明鎮,金慧鄉土地灌溉問題,保證人民糧食大豐收,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於1969年起舉全縣之力,用架子車拉土,人工挑擔,鏈軌拖拉機壓壩。吃飯端著印有“修建橋峪水庫”字樣的淺綠色搪瓷碗,手裡拿著以前從未見過的“槓子饃”於1973年建成全縣最大庫容量的水庫。
秦嶺72峪之橋峪,不但風景優美,而且人文底蘊豐厚,:“橋峪”這個名字據說就與闖王李自成有關,相傳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長安,撤退到這個峪口時,峪水擋道,先鋒部隊便在此峪道搭起無以數計的橋,使起義軍成功撤退,橋峪便由此得名。橋峪東靠佛婆山,後與馬峪搭梁,西面前為蘊空山。
橋峪古棧道遺址位於橋峪水庫東側,沿橋峪河東岸由青子口村向南至中路村綿延20餘公里,呈斷續分布狀,棧道已毀,僅存85個棧孔。專家稱,這條棧道是漢朝至元朝華縣經過橋峪來往今金堆鎮和陝南洛南縣的一條交通要道。
2006年7月,國家開始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總投資765.2萬元的橋峪水庫經過一年多的除險加固建設,於2007年12月15日通過渭南市水務局的初步驗收,並被評為優良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