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上國小

橋上國小

橋上國小,又名橋上書屋,位於福建平和縣崎嶺鄉下石村的兩座土樓之間,是中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曉東帶領他的學生架起的一座橋上希望國小。橋上國小長28米,寬8.5米,於2009年耗資65萬元建成,建築中包括兩個階梯教室和一個小型的圖書館,同時也是附近居民的公共文化場所。

基本信息

簡介

橋上國小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崎嶺鄉下石村,由中國建築師李曉東於2009年建造,耗費65萬元 。

設計理念

重建村民的公共活動空間

橋上國小橋上國小

下石村的中心有兩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圓形土樓,中間橫跨一條溪水,傳說舊時兩個土樓的家族互為仇敵,遂劃渠為界,互不往來,至21世紀初,土樓里狹小、昏暗的居住環境已經不適合當地人居住,人們紛紛搬出了土樓,但因為居住方式的改變,原有的憑藉土樓建立的公共活動空間也一併消逝了。最初,李曉東的設計思路就是通過一個公益建築重建當地村民的公共活動空間。

連線村莊的過去和未來

在下石村這種地處僻遠的鄉村,青壯年紛紛出外打工,孩子成了村莊和社區的未來希望和活力之源。因此,設計師第一次看到這種現狀的時候,就想到“橋上國小”的概念,用孩子連線過去和未來。

建築結構

橋上國小橋上國小

橋上國小長28米,寬8.5米,主要採用橫跨小河的兩組鋼桁架結構建成,由混凝土平台所支撐,並覆蓋條狀木板。

主體結構由兩層複合型的構造物組成,上層為主要的建築空間,下方用鋼索懸吊著一座輕盈的折線形鋼橋,南北兩側為公共活動廣場。

建築中有兩個階梯教室和一個小型的圖書館,兩個教室在兩端,分別朝向兩個土樓,教室單側的走廊通向中間的圖書館。

建築的外表面採用木條格柵,用鋼龍骨固定,透過格柵,遠處溪水的風景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到室內。

建築功能

學校

位於桁架之間的小學校,可以容納兩個班的40個孩子上學、玩耍。

步行橋

位於懸掛在結構下部的小橋可供村民行走。

其他變形功能

橋上國小橋上國小

橋體任意一端的入口都可以作為開放舞台進行表演,另外橋上還有商店營業。

2011年,橋上國小的學生併到鎮裡或鄉里的國小後,這裡已經沒有小學生上課了,而變成一個小型的幼稚園,“橋上國小”主要充當的角色是村民休閒娛樂的場所。

設計師

李曉東,清華大學學士,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及埃因霍溫大學城市設計專業碩士、建築學博士。其設計的中國福建下石橋上國小項目獲得2010阿迦汗建築獎

曾任教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現任教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建築研究所所長、李曉東工作室主持建築師。

建築影響

榮譽獎項

橋上國小橋上國小

在2009年建成之後,橋上國小多次獲得世界建築獎項,其中包括世界最知名建築獎之一的阿迦汗建築獎

2012年,被英國《衛報》評選為8個世界各地最有創新性且具有可持續性的環保建築之一。

促進對土樓文化的保護

隨著橋上國小知名度的提高,很多觀光遊客來到下石村;同時這座小橋還提高了當地政府和普通百姓對歷史文化的尊重,進一步促進了土樓文化的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