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德堂阿膠

樹德堂與“九天貢膠”
“小黑驢,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獅耳山上去啃草,狼溪河裡來飲水,城裡大橋遛三遭,少岱山上去打滾,至冬冬宰殺取了皮,熬膠還得陰陽水。”
流傳在東阿一帶的這首民謠,將阿膠的故事傳唱至今……
阿膠以始產山東平陰東阿鎮(明清時稱東阿縣)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真正讓阿膠名揚天下的是東阿鄧氏樹德堂的“福”牌阿膠,那是當年進貢朝廷的貢品,其制膠有300多年的歷史。
樹德堂阿膠的“福”氣
明朝及至清初,東阿城內熬膠業達到鼎盛,各路杏林高手和行商藥販紛紛慕名入籍東阿,有的既行醫又熬膠,有的只做熬膠生意。《東阿縣誌》載:明朝中前期,東阿的阿膠業幾乎達到“婦幼皆通煎膠”的鼎盛時期。至清代,十幾個大的阿膠製作作坊在東阿鎮漸漸形成,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鄧氏樹德堂、塗氏懷德堂、于氏天德堂、王氏景春堂、任氏潤惠堂、莊氏太子衡、陳氏東嶽衡、盧氏協裕阿膠莊等,這些大作坊年產阿膠均超千斤。樹德堂業主姓鄧,祖籍就在東阿鎮,家族秘傳制膠良方。開始,鄧氏既行醫又制膠,藉助於臨床經驗,不斷對阿膠製作工藝進行改進,逐漸總結出一套熬膠的經驗,其秘方世代相傳,所產阿膠色質俱佳。至其後裔鄧發主業時,鄧氏所產阿膠冠於眾家,鄧氏遂放棄行醫,主營阿膠。
清代鹹豐皇帝晚年無子,懿貴妃(即後來的慈禧太后)好不容易懷上了身孕,卻又不幸患了“血症”,雖四方尋醫問藥,但醫治無效,以致形成習慣性流產。此時,平陰縣東阿鎮籍的戶部侍郎陳宗媯鄭重地推薦了家鄉鄧氏樹德堂阿膠,懿貴妃服用阿膠後,果然治好了“血症”,並喜得龍子,這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於是,鹹豐皇帝大悅,賜給鄧氏樹德堂堂主鄧發三件禮物,即一件四品官服黃馬褂,一個手摺子和一幅“福”字,並封樹德堂阿膠為“貢膠”。鄧氏樹德堂阿膠作坊自獲得黃馬褂、手摺子和“福”字之後,即把“福”字作為商標,並將“福”字印在膠片上,在樹德堂堂店上懸掛,作為該堂店的招牌。這種帶有“福”字標記的阿膠,其包裝特別講究,絹裱盒裝,古樸典雅,古色古香,賞心悅目,其標記圖案為一花瓶,口插三枝方天畫戟,並蓋有東阿縣印。圖案上印著的“福”字,還是每年進貢皇宮的憑證。
“福”字為鄧氏樹德堂帶來了不一般的“福”氣,由此,鄧氏阿膠言必稱“福”字,在同行中無與倫比。
同治十年(1871年),朝廷委派欽差大臣到樹德堂監製阿膠,“福”牌阿膠又冠上了“九天貢膠”的美譽。如今,黃馬褂已隨鄧發下葬,只有鹹豐皇帝賞賜的手摺子還存在山東福膠集團,這個手摺子由羊皮製作,由三折組成,文字用金黃色絲絨繡成,位於中間的一折有正文一百多字,對鄧氏阿膠多有讚譽;左右兩折分別繡有“萬壽”和“忌辰”四個大字,意思是每年在皇家壽誕時,可以憑此折入宮進獻阿膠。
“阿嬌”與阿膠
說起東阿阿膠,就要提到當地的獅耳山與狼溪河。獅耳山林木蓊鬱,遠觀貌似獅耳,山中生多種中草藥,是一座天然的藥物寶庫,古時多有家驢放養於此,驢食山中之草體壯肉肥,毛色烏亮,皮質特別適宜熬膠。阿膠成為貢品後,清朝皇帝每年均派欽差來東阿,監督購買純黑健驢,牧於獅耳山上,至冬捕獲宰殺,取皮熬膠,然後送往京城,保證了貢膠的品質。狼溪河水則更有講究,《中國藥學大辭典》記載:“狼溪河其水源為憬水之源,洪範九泉之水所匯歸,其性甘溫。”據說,狼溪河水清冽甘甜,硬度低,微量元素豐富,用之泡皮、熬膠易於蛋白質、胺基酸結合形成有機鹽,膠塊冬天不碎裂,夏天不變軟,阿膠療效大為增強。
鄧氏樹德堂所產阿膠之所以獨樹一幟,得益於遵古炮製,在泡皮、刮毛、搓皮、化皮、靠汁、打沫、過濾、沉澱、出膠、切膠、晾膠、翻膠、擦膠直至包裝等幾十道工序上都嚴格把關,產品有著色如琥珀光如漆、質堅而無異味、夏天不軟、陰雨天不變形、遇風不焦碎、服之有神效的不一般品質。但東阿人還要補充一點,說好阿膠還得益於東阿的靈山秀水———“小黑驢,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獅耳山上去啃草,狼溪河裡來飲水,城裡大橋遛三遭,少岱山上去打滾,至冬宰殺取了皮,熬膠還得陰陽水。”這首民謠在東阿也不知傳唱了多少年,獅耳山、狼溪河、白肚皮的小黑驢,正是一方鄉土最好的寫照。
樹德堂阿膠樹德堂阿膠
樹德堂阿膠樹德堂阿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