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創新

模仿創新

模仿創新,即通過模仿而進行的創新活動,一般包括完全模仿創新,模仿後再創新兩種模式,另外模仿創新還有積極跟隨性等特點。

基本信息

簡介

模仿創新模仿創新
第二種是模仿後再創新,這是對率先進入市場的產品進行再創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術後,經過消化吸收,不僅達到被模仿產品技術的水平,而且通過創新,超過原來的技術水平。要求企業首先掌握被模仿產品的技術訣竅,在進行產品功能、外觀和性能等方面的改進,使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
模仿創新優勢在於可節約大量研發及市場培育方面的費用,降低投資風險,也迴避了市場成長初期的不穩定性,降低了市場開發的風險。但是同時難免在技術上受制於人,而且新技術也並不總是能夠輕易被模仿的。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專利制度的不斷完善,要獲得效益顯著的技術顯然更不容易了。

特性

模仿創新模仿創新
模仿創新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
積極跟隨性
(1)積極跟隨性。一是體現在技術方面,二是體現在市場方面。在技術方面,模仿創新不做新技術的開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價值的新技術的積極追隨學習和改進者。在市場方面,模仿創新者也不獨自去開闢全新的市場,而是充分利用並進一步發展率先者所開闢的市場。
市場開拓性
(2)市場開拓性。模仿創新在市場方面同樣具有開拓性。開闢新市場,激發新需求是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和內容,模仿創新亦不例外。模仿創新不僅是搶占率先創新者已開闢的市場空間,而且包含著對新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拓展和擴充。
“看中學”的積累性
(3)“看中學”的積累性。學習積累機制是技術創新中的核心問題,是支持技術創新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率先創新的學習積累主要依賴於自我探索,除了基礎知識可來源於外部外,大部分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是企業“乾中學”的結果。而模仿創新的技術積累來源是多方面的,開始主要是通過“看中學”,即通過觀察、選擇、節儉、模仿率先創新者的行為,從他們的成功和失敗中學習,在模仿中吸取大量的外部知識,培養提高自身的技能。這樣有投資少、時間短、效率高的特點,這是模仿創新競爭力的重要根基。
資源投入的中間聚積性
(4)資源投入的中間聚積性。模仿創新省去了新技術探索性開發的大量早期投入和新市場開發建設的大量風險投入,因而能夠集中力量在創新鏈的中游環節投入較多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創新鏈上的資源分布向總部聚積。這樣一方面保證了模仿創新企業並不豐富的創新資源的集中利用,另一方面保證了在工藝改進,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產管理等方面形成強勢技術積累,造成了模仿創新競爭力的又一重要根基。

戰略選擇

模仿創新: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戰略選擇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小企業如何依靠技術進步求得生存與發展,如何依靠技術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而中小企業因其經營環境及自身能力的制約,常常陷入需要創新以推進企業發展卻又難以承擔創新風險與投入的兩難困境。模仿創新則是中小企業創新模式的一種理性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