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模仿與創新》

《作文模仿與創新》《作文模仿與創新》
《作文模仿與創新》是李占國先生編著的教育教學輔材文集。本書秉承“有利於學生自學,有利於教師執教,有利於學生備考”的指導思想,以拓寬學生寫作思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出發點,以高考備考為目標,廣泛借鑑,傾力合作,精心編寫。本書由“理念篇、實例篇、佳作篇、演練篇、積累篇”五部分組成,可閱讀,可欣賞,可操作。該書集於2013年10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簡介

生活是作文之根,思想是作文之魂,真情實感是作文之命。《作文模仿與創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閱讀內化,創新表達,吐露心聲,抒發性靈的寫作理念,開啟學生寫作靈感,幫助學生實現“生命表達”的欲望。
仿寫有路,創新有法。《作文模仿與創新》解決學生寫作文的畏難情緒,還能最佳化學生的寫作心理,提高他們快速作文能力和寫作創新能力,是短時間內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

作品導讀

作文模仿與創新讓人很糾結——消除思想認識上的障礙,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一、問題的提出。
寫作文難。新課程實施以來,作文教學出現了一些新局面,譬如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作文教學的形式開始多樣。但也生現了一些問題,在鼓勵自由表達和個性創新的形勢下,大部分學生仍害怕上作文課:“一看題目就搖頭,攤開稿紙咬筆頭,苦思冥想皺眉頭,一個小時沒開頭。”不會寫作文,寫作文難。大部分學生的寫作個性無法真正張揚,擁有了自由卻無法行筆,渴望創新往往不知如何出新。
教作文更難。這恐怕是語文老師共同的難題。手上沒有現成的命題、範文,老師就不知道今天的作文課該教什麼。課桌上沒有一兩本作文書,學生就不知道今天的作文該怎樣寫。結果,交回的作文千篇一律,似曾相識,甚至出現套作、抄襲敷衍。寫作文課變成了抄作文課,搞的教師是哭笑不得。
再者各學段使用教材不統一,沒有系統的作文教學體系,沒有明確的作文教學目標,作文教學時常感到無從下手。改革作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長期以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視的問題,多年來許多人做了大量積極探索和大膽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不同的校情、學情,實際作文教學則又顯得零零碎碎,散亂元章。作文教學依然是一個令人糾結頭疼的問題,陷入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困境。
大多數語文教師不能卓有成效的教學生寫作文,學生怕寫作文,不愛寫作文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者有人認為作文是一種天性,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作文練不練到考試時一個樣。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作文教學應該教什麼,怎么參:學生作文到底要學什麼,怎么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如何有機統一起來,將所教儘可能轉化為所學、所用、所能,已成為語文教師糾心的問題。
原因是複雜多樣的,但從教學的層面來審視,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在追求作文“自由創新”的路上,丟棄了作文教學的傳統法寶——模仿。我們為了迎合這個“創新時代”的潮流,求新求變忌談模仿,徹底捨棄了模仿。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忽視了“模仿”這個最基本的學習途徑,從而導致作文教學失魂落魄,放任自流。
二、模仿,是學生作文的最好抓手。
人類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模仿。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從咿呀學語到口若懸河,從一筆一畫的臨帖到飛筆走龍的書畫。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是模仿禽獸,作禽獸的小學生。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烏學會了唱歌。”模仿是動物的本能,人的模仿能力更是在動物之上。音樂課,學生通過模仿學會唱歌彈琴的基本技能;美術課,學生通過模仿學會構圖繪畫的基本技法;體育課,學生通過模仿學會跑步跨欄的基本步伐;數學課,學生通過模仿學會公式運用的基本方法;科學課,學生通過模仿學會觀察試驗的基本能力。那么作文課呢?
寫作也是一門基本生活技能,自然不能脫離模仿。模仿是學習寫作的基本途徑。每一個有寫作體驗的人,回憶自己的寫作成長史,可以發現自己的作品,無一不是從自己閱讀過的大量文本中擇優模仿出來的。學習寫作的本質就是學習寫作方法,寫作方法的獲取就是要通過大量的閱讀與模仿,來完成遷移和內化。再者寫作技法的傳授是無法脫離範文來講解和示範的。模仿,是學生作文的抓手,是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作文需要模仿。
三、模仿絕不等同抄襲。
什麼是抄襲?《現代漢語詞典》如是說:把別人的作品或語句抄來當作自己的。學生作文,依照題目,翻閱作文書籍,東一段西一段拼湊嫁接,自然是抄襲。或將事先背下的別人的作品,依題套用,加以複述,也是抄襲。可學生根據自己看過的文字、圖片、影視等性質的作品經過自己的思考理解加工,形成了自己作文的材料、立意、構思,既利用別人的作品(說雅些是“借鑑”),又有自己的創造,算不算抄襲呢?
周振甫先生在《詩詞例話》中說:“作品要求創造,反對抄襲,是指作品中的主要內容或全篇的意境說的。要是作者有了全篇的新的內容,創作了新的意境,在個別地方借用了別人的文辭或境界,而全篇的內容和意境還是作者的,這樣的借用是可以的。”他還說:“有一種點化,只是模仿形式結構,內容完全不同,因此所創的意境也是全新的。”可以說這些作文在借鑑的基礎上再創造,與抄襲根本不是一回事。
人常說:天下作文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古人亦謂寫作有三偷: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德,高者偷其高者偷其氣:“抄”並非“照搬照抄”,“偷”就是模仿。偷其意,偷其氣,就是模仿中的創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學生應多讀中外名著,通過學習大師的名著,學習其思想、觀點及表現手段等,指導自己的學習、寫作。學生學習優秀作品,模仿優秀作品學習寫作,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不少作家的經驗之談。
再者,不少作文題目之間客觀存在著相同之處,學生如果在審題、立意、選材的時候,能夠把眼前的作文題目和其他文題聯繫起來思考,最大限度地動用自己的庫存,從中獲取寫法的借鑑和寫作的材料,在借鑑中獲得寫作的靈感,促使自己寫作思維迅速地流動起來,減少或消除不知怎么寫和不知寫什麼的苦惱,進而寫出優秀的作文。顯然模仿與創新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材料的利用與開發,寫法的承襲與變化,形神的“即”與“離”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從套題抄襲的誤區中走出來,邁向模仿與創新的新天地。

作者簡介

李占國,中學一線語文教師,常年從事作文教學研究,多次參加高考作文批卷工作,有豐富的作文教學經驗。

基本信息

作者:李占國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開本:710×1000mm
字數:579千字
印張:14.6
版次:201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36.8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