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溪村

樂溪村

樂山居樂溪,宜居新福地,這裡山環水抱,藏風聚氣,人傑地靈,所謂民之樂,溪知道,故得名---樂溪。樂溪村位於爐山鎮的西南部,距爐山鎮人民政府8公里,離威寧縣城20公里,樂溪河水穿境而過,有樂溪水庫一座,蓄水量15萬立方米。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分別為立新,新華,樂溪和新龍,全村共有573戶,總人口2831人,其中黨員28名,全村土地面積700公頃。

地理位置

樂溪村位於爐山鎮政府西部,距縣城26公里,屬爐山鎮所轄,離爐山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地處東經104°22′—104°24′,北緯26°67′—26°70′,其東部、南部與明河村接壤,西部與金鐘鎮相連,北部與海舍村緊靠。平均海拔2010米,整個地勢為東南低、西北高,素有“高山樑子只種蕎,低熱河谷能出苕”之稱。由於相對高差懸殊,積溫差異大,立體農業特點顯著。

氣候特點

樂溪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具有低緯度高海拔氣候特點,年平均降雨891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平均降雨量70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9.4%,年平均氣溫13.2℃。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長夏短,春秋相連,雨熱同季,乾濕二季明顯,光能資源豐富,日照多,輻射強,全年日照時數為1496.9小時,無霜期213天,適宜多種生物資源生長。

土壤類別

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獨特,低緯度高海拔,地形地貌複雜,出露岩層和成土母質類型多樣,主要土壤有黃棕壤、黃壤等。

土地面積

全村土地面積為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775畝,林地4320畝(其中有林地1891畝),牧地515畝,荒山荒坡690畝,水域、其他用地和難用地200畝,分別占土地面積的45.48%、41.15%、4.91%、6.58%和1.91%。林灌草覆蓋率僅為11.7%,遠低於全縣33.4%、全鎮的18.4%的水平。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全村水土流失面積高達4.3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61.43%,且屬強度和極強度流失區,極個別地方已是劇烈流失,這是造成人民民眾貧窮的主要原因。

水文資源

一是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期的小二型樂溪水庫,就在該村境內,但由於年久失修,庫容被淤積,已成為病險水庫;二是全村境內有長流水源點2處,流域長度均為2公里左右,且分布在海拔較高處,利於引作生產生活用水。

生物資源

一是農作物資源主要有:玉米、馬鈴薯、大豆、芸豆、豌胡豆、魔芋、辣椒、大蒜、白菜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二是林木資源主要有:杉木、雲南松、華山松、滇楊、核桃、梨、桃、杏、花紅等用材林、新炭林和經濟果木林。三是畜禽資源主要有:豬、牛、羊、雞、鴨等。

經濟狀況

2009年以來人均占有糧食328公斤,人均純收入2160元。其收入的主要來源為傳統的種養殖業,產業結構單一,致富門路狹窄。

種植業

聯產承包、分戶經營是該村的主要方式,以玉米、馬鈴薯為主,常年種植面積玉米占近2/3,馬鈴薯占近1/3,大豆、芸豆均為套作,其他作物種植面積不足5%;蔬菜主要種在農閒季節,以自食性為主;總體情況是產業結構單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仍占據主體地位。

養殖業

均以家庭養殖為主,沒有專業戶和養殖大戶。2009年以來,大牲畜存欄153頭(匹),出欄8頭(匹);羊存欄270隻,出欄22隻;豬存欄671頭,出欄695頭。由於天然草山草坡少,發展畜牧業受到制約,畜禽產品出欄率低,商品率低,豬是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牛主要作為耕地,馬主要作為運輸,因而畜牧業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較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