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樂

樂樂樂

樂樂樂,是清末一個秀才。王克煜講述地樂樂樂這個故事,通過樂樂樂三級考試,引出好多笑話,讓大家忍俊不禁。使人不得不感嘆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個“樂”字,闡述一個經典道理,一字之內的確有我師。告誡人們:切記不可夜郎自大,驕傲自滿,要時時記“謙虛”二字。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樂(lè)  

(1)ㄌㄜ

(2)高興;喜悅:快~,~事,~觀,~滋滋。

(3)喜歡;很願意:~意,~此不疲,津津~道,喜聞~見。 

(4)笑:可~。大家都~了。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了。 

 <動>喜悅;愉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並怡然自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遊人去而禽鳥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君游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韓非子·十過》似與游者相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熙熙而樂。――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樂(yuè)  

 (1)ㄩㄝ 

 (2)指音樂:~器。奏~。 

 (3)(Yuè)姓

樂(yào)[罕]  

 (1)丨ㄠ

(2)動詞,以……為樂註:語出自《論語》,此處讀yào原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簡介

樂樂樂[1],人名,清朝乾隆年秀才,1667年生於山東肥城,1769年去世。先後參加鄉試、會試,相繼考中“舉人”、“貢士”,後參加殿試,成為進士。樂樂樂參加鄉試時,考官大聲呼其名:“lelele”,他默默不語,一臉不高興。到了會試的時候,考官朗朗有聲:“yuelele”,他自言自語,眉頭微舒。秀才成了舉人,一路順風,走到天子腳下,殿試主考一板一眼地叫到:“yueyaole”,只見樂樂樂,滿面笑容,對著考官不停地點頭,嘴裡振振有辭,好象尋到了知音。

故事梗概

鄉試是明、清時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照例每三年舉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皇家有喜慶之事加科稱為恩科,由皇帝欽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獲秀才身份的府、州、縣學生員、監生、貢生均可參加。考試通常安排在8月舉行,因此叫“秋試”。按四書五經、策問和詩賦分三場進行考試,每場考三天。舉人一詞,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舉薦進京參加會試的秀才;到清代,成了鄉試合格秀才的專稱。鄉試第一名稱解元,讀書人成了舉人才有資格進入更高層次的會試。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試後第二年的春天(3月)舉行,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鄉試後第二年各地舉人匯集京師應會試。會試由禮部主持,考試內容與鄉試相同,考中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舉人取得“貢士”資格後,方可參加殿試。殿試是天子親策於廷,被視為“掄才大典”。

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皇帝親臨殿廷,發策會試中選的貢士,稱殿試。也叫“廷試”、“廷對”。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製。宋開寶八年,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元無殿試。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太平天國八年,將殿試後的進士分為五甲。

清朝末期,有個才高八斗的秀才,取了個怪名叫“樂樂樂”。參加鄉試時,考官大聲呼其名:“lelele”,他默默不語,一臉不高興。到了會試的時候,考官朗朗有聲:“yuelele”,他自言自語,眉頭微舒。秀才成了舉人,一路順風,走到天子腳下,殿試主考一板一眼地叫到:“yueyaole”,只見樂樂樂,滿面笑容,對著考官不停地點頭,嘴裡振振有辭,好象尋到了知音。

原來樂當姓時,念yuè;當輩分時,念yào;當名時,念作lè。世人不禁感嘆:真是一級有一級的水平,一個“樂”字,到了殿試的主考那裡才念正確。

後世影響

王克煜【樂樂樂】看罷這則故事,大家或許一笑了之。然而仔細想想,會不由自主地感嘆: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一個“樂”字,到了殿試才全讀正確。由此得出結論,一字之內的確有我師。我們每個人,切記不可夜郎自大,驕傲自滿,要時時記“謙虛”二字。何況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迅速,信息變幻莫測。一個人,不論你是學富五車,知識如何淵博,還是耄耋哲人,資歷如何高深,也不是完人,對社會對未來永遠未知無限。

孔子遇兩小兒辯日,不知如何作答;荀子直接了當地說,學不可以已;蒲松齡席地而坐,讓路人評說聊齋故事;梅蘭芳振臂高呼,說吾孬者,是吾師也!的的確確,人之外,事之外,我們未知的東西太多了。聖人大師尚且禮賢下士,甘拜人師。我們普通人呢?是否更應如此。社會上偏偏有膚淺的人,自己不學無術,卻妄自尊大。不僅看不到自身的缺點,還對別人的建議和提醒,不加任何分析,一味的本能的排斥。

每個人的知識有多少,年齡有大小,見識也有長短。為人處世,難免有所差異。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嗎?大家不要小題大做,應該達成共識,相互諒解,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方能聚集移泰山之力。工作中,同事的善意提醒;生活中,朋友的友好批評。或許會讓我們避免開頭髮生的笑話,減少一些灰色幽默;或許能改變一下我們的思維定勢,讓工作錦上添花;或許讓我們茅塞頓開,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讓我們牢記魯迅先生的話,敞開寬闊胸襟,積極接受外來的批評和建議吧!

相關作品

“樂樂樂”這個人物出自學者王克煜的文章《樂樂樂》及《樂樂樂的故事》,分別發表在2004年《泰安日報》、1983年《語文報》。

樂字成語

安家樂業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從事其職業

安居樂業安:安定;居:居所;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從事其職業

安身樂業安身:立身。安穩快樂地過日子

安心樂意指心情安定,滿意,很願意如此

鼓樂齊鳴擊鼓和奏樂聲一齊響。形容熱鬧景象

好善樂施好:喜歡;善:親善,善事;樂:樂意;施:施捨。指喜歡做善事,樂意施捨

津津樂道津津:興趣濃厚。形容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樂不極盤盤:樂。指享樂不能過分

樂不可言快樂得無法用言語形容

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樂而不淫快樂而不放蕩

禮崩樂壞指封建禮教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安堵樂業安堵:相安,安定。猶言安居樂業。

安樂窩泛指安靜舒適的住處。

安貧樂道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安貧樂賤安於貧賤,並以此為樂。

安身為樂身子安定就是快樂。

伯樂相馬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不改其樂不改變自有的快樂。指處於困苦的境況仍然很快樂。

不亦樂乎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長樂未央未央:未盡。長久歡樂,永不結束。

甘貧樂道甘貧:情願受貧困;樂道:樂於守道。甘於受貧,樂於守道。是儒家所倡導的處世態度。

何樂而不為有什麼不樂於去做的呢?表示願意去做。

何樂不為樂:樂意;為:做。有什麼不樂於去做的呢?表示願意去做。

及時行樂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極樂世界佛教指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後泛指幸福安樂的地方。

具食與樂備辦了酒飯和歌舞。

鈞天廣樂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後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苦樂不均均:平均。同樣的人享受的待遇卻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敬業樂群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樂以忘憂由於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樂不思蜀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樂在其中喜歡做某事,並在其中獲得樂趣。

樂山樂水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樂此不疲因酷愛乾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苦中作樂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樂而忘返非常快樂,竟忘記回家。形容沉迷於某種場合,捨不得離開。

樂不可支支:撐住。快樂到不能撐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極點。

樂善好施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樂道安貧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為樂;安貧:安於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樂天知命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樂不可極享樂不可過分。

樂業安居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過著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定正常。

樂極生悲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禮壞樂崩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為的規範;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範。形容社會綱紀紊亂,騷動不寧的時代。悶悶不樂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事放不下,心裡不快活。

其樂無窮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樂在其中。

貧而樂道家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賞心樂事賞心:心情歡暢。歡暢的心情,快樂的事情。

天倫之樂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係。泛指家庭的樂趣。

為善最樂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隨緣樂助隨著緣分的深淺,樂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

先憂後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喜怒哀樂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

幸災樂禍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

怏怏不樂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鬱悶,很不快活。

與民同樂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民眾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自得其樂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助人為樂幫助人就是快樂。

知足常樂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尋歡作樂尋求歡快,設法取樂。形容追求享樂。

安生樂業猶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安土樂業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

安心樂業指心緒安定,生活愉快。

伯樂一顧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吃喝玩樂謂過恣意享樂的生活。

逢場作樂猶言逢場作戲。偶爾隨俗應酬湊湊熱鬧。 

 躬耕樂道躬:親自;道:聖賢之道。親自耕種,樂於信守聖賢之道。指過隱居生活。

鼓樂喧天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衝雲天。

忽忽不樂忽忽:心中空虛恍惚的情態。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興的樣子。

樂昌破鏡見“樂昌分鏡”

樂昌之鏡見“樂昌分鏡”。

樂成人美樂於成全人家的好事。

樂此不倦此:這。因酷愛乾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樂道安命樂守正道而安於天命。

樂道好古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樂道忘飢謂醉心於聖道。

樂道遺榮樂守聖賢之道而拋棄榮華富貴。

樂而不荒同“樂而不淫”。樂而不厭喜愛而不厭倦。

樂而忘死形容胸襟曠達,忘懷一切。

樂禍幸災猶言幸災樂禍。謂以別人的災禍為樂。

樂極哀來同“樂極則悲”。

樂極悲來同“樂極則悲”。

樂極悲生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樂極生哀同“樂極則悲”。

樂極則悲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樂極則憂好樂過度而不止,必生憂傷。

樂嗟苦咄高興時招喚,不高興時責罵。形容對人態度惡劣。

樂盡哀生猶言樂極生悲。

樂盡悲來猶言樂極生悲。

樂山愛水愛好山水風光。

樂善不倦樂于堅持做好事。

樂善好義謂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樂事勸功謂樂於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樂天安命見“樂天知命”

樂天任命猶言聽天由命。

樂退安貧謂樂於遜退,安於貧窮。

樂往哀來歡樂逝去,悲哀到來。

樂新厭舊喜新厭舊。謂感情不專一。

樂行憂違謂所樂的事就去做,所憂的事則避開。語本《易·乾》:“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利災樂禍見到別人遭受災禍反而高興。

靡靡之樂同“靡靡之音”。潘文樂旨《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鹹云:‘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後因以“潘文樂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

其樂不窮窮:窮盡、盡頭。指某一事物帶來的樂趣無窮無盡。亦作“其樂無窮”、“其樂無涯”。鞅鞅不樂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鞅,通“怏”。

衣冠禮樂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範。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悒悒不樂悒悒:憂愁不安的樣子。心裡鬱悶,感到不快。

于飛之樂于飛:比翼齊飛。比喻夫妻間親密和諧。

鬱鬱不樂鬱郁:心裡憂愁,苦悶。形容愁悶不樂。

朝歡暮樂指終日歡樂;日夜尋歡作樂。

追歡取樂猶言尋歡作樂。

追歡作樂見“追歡取樂”。

慘然不樂〖解釋〗表情淒楚的樣子。

愀然不樂〖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愀然無樂〖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解釋〗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怡然自樂〖解釋〗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

知命樂天〖解釋〗命:命運;天:天意。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哀樂相生悲痛和喜樂互為因果

暗中作樂暗中:背後,偷偷地。暗地裡尋找快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