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炳鄉

榮炳鄉

建於1951年,為紀念烈士凌榮炳而命名,1959年建榮炳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鄉。1999年1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廳、鎮江市人民政府批覆撤鄉設鎮。榮炳鎮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境南端,東沿通濟河與丹陽市、金壇市交界;南連金壇市,西接句容市,北鄰寶堰鎮,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30824畝。轄15個村民委員會,188個村民小組,5863戶,22007人。榮炳鎮的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連綿15華里的華山、雙山、大南山;中部屬丘陵地帶;東部有橫塘湖、三岔湖、洋湖、後湖、澄湘湖均勻分布,屬平原地帶。

基本信息

產值

解放初,水利條件很差,生產技術落後,病蟲害難以防治,糧食產量很低。以後逐步推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在西部沿山興建大小水庫5座,總庫容量350萬立方米,築乾渠27條,總長近80公里,建電灌站24座。在東部新開排灌兩用的幸福河。全鄉平整土地8000畝。擁有中型拖拉機11台,小型拖拉機337台,排灌動力機械254台,有效灌溉面積2.61萬畝。1985年糧食總產量1539.46萬公斤,年均畝產621.5公斤,水稻單產465.5公斤,比1978年分別增長23%、43%和54%,向國家提供商品糧571.23萬公斤,人均259.5公斤。副業方面:建立了林場、淡水養殖場,充分利用河、庫、湖優勢,擴大茶葉、漁業生產。1985年產繭2.31萬公斤,茶葉5350公斤,水果7050公斤,成魚312.5噸。水產受到省水產局的表彰,成為鎮江市五大漁業商品生產基地之一。1985年種蘑菇2.8萬平方米,產菇13.75萬公斤,產值28.5萬元。

鄉辦工業,始於1954年的鐵坊、竹坊合併成的農具站,至1985年,有時裝、農具、塑膠、陶器、電鍍等15個廠,產值494.05萬元。糖酒廠的“封缸酒”,在1985年全國紅酒評比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村辦廠14家,產值351.63萬元。個體工業產值78.2萬元。

1985年社會總產值2499.95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86.99萬元,農業總產值1054.04萬元,收益分配人均425.3元。

境內民間久有體育活動傳統,玩刀弄棒、練火球、舞飛叉、舉石鎖之風延續至今。建國後,民眾體育活動進一步發展,縣人武部以榮炳鄉為基點,把民兵工作和體育運動結合起來,取得顯著成績。1975年舉行鄉第一屆農民運動會,省市體委和鎮江軍分區領導出席指導。同年,公社黨委副書記陳林福以農村體育工作先進集體代表參加第3屆全國運動會。後連續5年舉辦了全鄉農民運動會。1985年被批准命名為江蘇省體育先進鄉,南莊農民張國龍,一家四代參加體育活動,1984年被評為省和全國模範體育家庭。

師資

1985年有國中5所,教師68人,學生1108人;國小22所,教師135人,學生2510人;鄉醫院1所,醫護人員24人,病床20張。

榮炳鄉 榮炳鄉

鄉政府駐地大蒲村,歷史悠久,據《龍溪凌氏族譜·省十三公傳》記載:省十三公姓凌名確,宋熙寧間自句容郭乾遷居於此,“名其地日蒲”。現有東西向商業街道一條,長約1公里,為鎮榮公路之終點。1979年榮西公路建成,有客車通往金壇縣西暢村。縣屬郵電局、銀行等機構,鄉屬機關、商店、醫院、影劇院等均設於此。集鎮西北有 凌榮炳革命烈士陵園一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