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葉柏那參

榕葉柏那參

榕葉柏那參有刺灌木或喬木,高1—10米。產雲南南部(思茅、西雙版納)、西南部(潞西、瀘水、滄源)、西北部(貢山),生於海拔1400-1700米林中或林緣。

基本信息

簡介

所屬卷:Brassaiopsis Decne. & Planch.
所屬科:Araliaceae
中文名:榕葉柏那參

文獻來源

Brassaiopsis ficifolia Dunn(1903); Chung(1924); Li(1942); 何景、曾滄江(1965).

描述

榕葉柏那參榕葉柏那參
有刺灌木喬木,高1—10米。葉紙質至堅紙質,通常3深裂,稀4—6深裂,基部深心形,長寬約20厘米;葉柄長8—20厘米,具條紋,無毛;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先端分離,在葉柄兩側成2個小裂片,無毛;葉裂片卵形至長卵形,長10—26厘米,寬6-10厘米,先端鈍或突尖或短漸尖,基部窄,裂片較開展,邊緣有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稍被星狀絨毛。傘形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長10—15厘米,被銹色短柔毛;傘形花序有花數朵,徑2.5—3厘米;花梗長2—3.5厘米;小花梗長0.5—1.2厘米;苞片卵形至闊卵形,長約1毫米;小苞片多數,卵形,長1—1.5毫米;花黃綠色,花萼全緣或稍5齒,長約2毫米,稍被短柔毛或無毛;花瓣5,長3毫米,長圓形,外面上部疏被短柔毛至近無毛;雄蕊5,花絲1-2毫米;子房2室,花盤凸起,花柱合生為短柱狀,長不足1毫米。果近球形,徑約8毫米,成熟時黑色,花柱宿存,長約2毫米,內含種子2粒或1粒不發育。花期11月,果期2—3月。

分布及生境

雲南南部(思茅西雙版納)、西南部(潞西瀘水滄源)、西北部(貢山),生於海拔1400-1700米林中或林緣。模式標本采自思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