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警戒站

極地警戒站

極地警戒站也常常為科學服務:氣候和臭氧層監測、野生動植物研究、地質和大陸板塊勘察,等等,而海洋聲學研究始於70年代。

極地警戒站天空晴朗,沒有一絲風的痕跡。現在的氣溫大約是 -35°C,正是進行海洋聲學實驗最理想的時機。這裡是加拿大北極圈群島中最北邊的島嶼。寒冷讓人戰慄,但它卻塑造了大面積靜止、牢固的冰面,這個近乎凝固的世界,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在溫和海域無法享受到的實驗環境。

2000年的春天,一支科學考察隊在此開始了歷時一個月的海洋聲學系列實驗,研究監聽聲音在北冰洋厚厚的冰層和凍土中如何傳遞和消失。

考察隊的目的地是位於艾勒斯米亞島北部海岸,一個被稱為警戒站(Alert)的地方,它的正式名稱是:加拿大軍事警戒站。此處距加拿大南部城市大約4000公里,最近的一棵樹也在2000公里之外,而距離北極點僅有817公里。警戒站已有整整50年的歷史,最初它是加拿大-美國聯合氣象站。自建立起,這裡就被公認為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居民點,最臨近的社區是格陵蘭島的舒勒,位於其南部676公里處,那裡有因紐特人聚居區,以及一個大型美國空軍基地。

許多到過警戒站的科學家都是加拿大軍事防禦研究組織的公務職員,他們負責開發軍隊海岸防衛所需的硬體設備。海洋監聽裝置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比巡邏艦、航空監測廉價許多,有時甚至效果更佳。長期以來,這種裝置主要用於軍事防禦----偵測外國巡遊潛艇,近年,它還被越來越多地用於追捕販毒、偷渡、以及其他試圖避開雷達和攝像檢測的非法船隻。因此,許多國家都擁有海洋監聽系統,去年8月,當俄羅斯庫爾斯克潛艇爆炸時,正如一位加拿大研究人員所說:“每個人都立刻獲知了這個訊息。”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冰面融化,在10年到20年間地球西北部航道可能成為熱線,這就不能不涉及到北部國家主權、安全、以及海上搜尋、援救等技術問題。因此,加強北冰洋區域的遠距離監聽能力,成了海洋聲學家們當前急需研究的課題。

極地警戒站1958年,軍隊進駐警戒站時,這個距莫斯科比距渥太華還近的地方,成了冷戰監聽的重要崗哨。儘管美軍已於1970年撤走,而冷戰也漸漸淡漠,有些軍事監聽設施卻仍然保留至今。

除了了軍事用途,警戒站也常常為科學服務:氣候和臭氧層監測、野生動植物研究、地質和大陸板塊勘察,等等,而海洋聲學研究始於70年代。2000年春天的科學考察隊,由17個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組成,他們大部分來自哈利佛克斯的防禦研究組織,其他的來自渥太華。考察隊3月中旬抵達警戒站,這是個明智的計畫,3月的北極依然寒冷,但歷時5個月的黑暗已經結束。幾個星期內,太陽將不分晝夜地掛在北方地平線上,24小時照耀著這一片冰雪世界。

極地警戒站考察隊的聲學實驗異常複雜、精密,對於外行人,決不是“一點點”深奧。總的來說,實驗的目的是探測聲音在不同的水、冰化合物中如何傳遞;如何根據傳遞特性定位聲音來源;如何在追蹤特定聲音時,將背景噪音減弱到最小值。 北冰洋有自己的聲音:冰塊被風吹動、或隨洋流移動時破裂和碾磨的聲音;鯨的低吟;海豹發出的滴答聲.....儘管如此,北冰洋仍然要比溫暖海域安靜的多,這裡少有船舶機械無休止的紛擾喧鬧。而警戒站地區尤其安靜。

每一次測試前,科學家都會關掉發電機,只用幾十個汽車電池來維持機器和計算機。最後一刻,他們停止交談,靜靜地坐著,腳也要抬離地面。“通常每次實驗只持續5分鐘左右,”,考察隊負責人蓋瑞.賀德是個經驗豐富的極地研究專家,他說:“可是,乾幾個小時,每個人都開始感覺煩躁。”

實驗之一是在水下特定位置製造一個聲響,(通常是利用“打碎燈泡”),然後由設在冰下另一特定位置上的“水中聽音器”記錄這個聲音。取回聽音器收集的數,並加以計算,通過對比計算結果與聲音發出的確切位置,科學家可以測試系統的精確性。

極地警戒站為什麼用燈泡來製造聲音呢?“他們是完美而乾淨的材料,聲音乾脆,不污染環境”,賀德解釋說,“我們以前用炸藥,但有諸多問題。現在,我們將燈泡固定在一個小框架,用鋼絲將它放入冰洞約30米處,然後再伸進一根管子打碎燈泡。整個實驗留給北冰洋的僅是海底多了一些額外的矽石。”

另外一個實驗中,研究者用長柄大錘槌擊凍在冰里的木柱,然後用一個遠離目標的地震檢波器收集聲音。這種地震實驗幫助科學家測定聲音在不同冰層間的傳遞速度和強度。北冰洋的冰多樣複雜,既有相對平滑單薄、僅生成一年的冰面,也有多年積聚形成的厚達幾十米的冰層。這項研究除了套用於監聽技術,還可能為航空飛行服務:通過空投地震檢波器來檢測凍的厚度和自然狀態,幫助飛行員在嚴寒天氣完成飛行。

過去幾年,科學家製造出一種鏢形的聲納浮標。從飛機上擲落後,浮標能夠戳進冰層中,並發回它捕獲一切的聲音。不過,方位的問題依然存在。

一米高的聲納浮標可以發回特定的聲音,例如,潛艇推進器發出的嗖嗖聲,但它不能夠確定聲音發出的方向。科學家準備了一個有指南針的感測器,其設計適用於高緯度地區,因為普通的指南針無法在極地正常工作。他們將感測器和幾個“全球定位系統”安置在聲納浮標中。其實,這兩部分只是個一指長的部件,但卻足以確定浮標著陸位置,以及聲音的方位。“非常幸運,這設計很有效”,賀德說,“真是令人驚異。”

極地警戒站整個工作期間,所有的聲學實驗都是在距離警戒站10公里處的臨時營地完成的。科學家們利用雪上汽車和雪橇,將幾噸重的儀器拖進又拖出,其中包括一個冰地鑿洞用的熱水鑽,發電機,電池、計算機和7個帳篷。

每天工作完畢,一些隊員返回警戒站休息,那裡有單人房間、餐廳和休息室。而多數的人寧可留在孤獨而平靜的冰上露營地。午夜時分,太陽依然在地平線上閃耀,空氣如此平靜,炊煙從帳篷的煙囪中冉冉升起,沒有一絲歪斜。 -44°C,似乎一切都因嚴寒而靜止了。

一個由電纜控制的水下潛艇--“幻影”,也被拖到了營地。“幻影”十分小巧,約有1米寬,1.5米長,裝置有2個攝象機、600米控制纜繩和遠距離操作臂,用來在水下實驗中布線和安置水中聽音器。比起它的前任,“特修斯”,一艘在1996年加拿大-美國聯合聲學實驗中啟用的水下遠程控制潛艇,“幻影”更適合這次實驗。實驗非常成功,電纜鋪設完畢,一條僅2毫米粗的光纖電纜連線著警戒站和一個位於冰下18公里處的水中聽音器,而潛艇也順利返回。這項新技術證明,只能站在岸上科學家可以更加有效便捷地從事海洋聲學的研究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