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樹青

楮樹青

讀中學後,他又到位於青年路上的杭州市圖書館做義務服務員,一邊做義工一邊“近水樓台”地閱讀著許多當時社會上看不到的書。

杭州圖書館館長

簡介

褚樹青褚樹青
他從事圖書館工作近30年,致力於最大限度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文化休閒職能,為最廣泛人群提供最大限度的文化服務。他提出的“平等、免費、全民共享”的服務理念,引起國內業界震動,引領了公共圖書館實施公益性服務的潮流;他以“平民圖書館、市民大書房”作為杭州圖書館新館建設理念進行總體設計和建設,新館建成後受到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和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讚。在他的努力下,杭州圖書館在全國同行中創造了“兩個第一”,即第一個推出免證閱覽制度,第一個推行公共圖書館借閱“一證通”工程。至2009年底,一張由11家公共圖書館和1492家社區(街道)、鄉鎮(村)基層服務點組成、覆蓋全市城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路初步形成。

與圖書館不解之緣

他1963年生於杭州,由於父親是軍人,所以童年生活在部隊大院裡。“文革”期間,他在杭州清吟巷國小讀書,這所國小的校址原先為清末宰相王文昭的故居,在這一進一進的高牆深院裡,留下了他充滿童稚的歡笑聲,他戲稱自己是在“宰相府里”讀的書。其實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學校常常“停課鬧革命”,幾乎無書可讀,在杭州新華中學當校長的母親不甘心讓兒子在文化的沙漠裡度過童年,便托熟人讓兒子到當時位於杭州解放路的杭州圖書館兒童分館去做義務服務員,主要工作是給書貼標籤、登記書卡和補舊書,褚樹青說自己與圖書館的緣分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在整理書籍的空暇時間,他就饒有興味地翻閱各種能吸引自己的書本,特別是《三國演義》、《西遊記》等連環畫,他更是愛不釋手。他至今還記得少兒圖書館閱覽室那五彩顏色的玻璃窗,每當陽光透過窗子投射在書桌上,他感覺就是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遨遊。而趁著和圖書“零距離接觸”的大好機會,他也常常用報紙包著各種在當時被視為“宣揚封資修”的書帶回家看,並在同學之間進行“地下傳閱”。
讀中學後,他又到位於青年路上的杭州市圖書館做義務服務員,一邊做義工一邊“近水樓台”地閱讀著許多當時社會上看不到的書。他就是這樣在圖書館裡度過了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書籍使他的少兒時代比同齡的孩子更加豐富充實。
1981年,禇樹青被杭州市文管會錄用,他非常想搞文物管理工作,但在正式報到時,卻被告知已重新分配到杭州圖書館工作。因為從小就是在圖書館裡“泡”大的,他對傳統圖書館的職能性質有著真切具體的感性認識,因此,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各種基本業務,他就這樣正式開始了圖書管理員的職業生涯。

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

杭州圖書館:來的都是客。 CFP供圖。杭州圖書館:來的都是客。 CFP供圖。
據報導,從2003年起,杭州市圖書館就開始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他們的底線是,只要你的穿著和舉止不是特別出格,比如赤膊或大聲喧譁,都可以免費在這裡看書、休息、聽音樂甚至會朋友。杭州市圖書館的做法,“一直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滿”,而館長楮樹青兩年前曾說過:“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杭州圖書館的這種做法得到了廣大網友的稱讚,被稱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

媒體報導

中國網路電視台訊息(新聞1+1):公共圖書館是用來做什麼的,是進去讀書的,還是進去禦寒的;公共圖書館到底誰能進,是生活已經富足了的市民,還是衣食無著的乞丐;公共圖書館到底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是讓有學識、有知識的人更加有學識,還是說能讓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人能夠看到希望。這一切問題在杭州圖書館有了答案。

點評語

他使許多人的讀書夢得以實現,他又使多少書頁被人翻動。增加了多少雙伸向書本的手,增加了許多座通往彼岸的橋。
他仍然是自己,但人們不再是他們。閱讀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感謝他吧,因為,你們的命運將改變,你們的力量會倍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