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廣播電台

1989年9月14日,楚天廣播電台在改革大潮中誕生。

楚天廣播電台簡介

楚天廣播電台,由於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在荊楚大地迅速掀起廣播熱。楚天台現有職工196人(其中高級職稱25人,中級職稱56人),擁有楚天新聞台、楚天音樂台、楚天交通體育台楚天衛星台4套頻率,每天播音90小時45分鐘,在武漢、荊州、荊門、襄樊、蘄春、十堰、恩施、宜昌、隨州、鹹寧、大悟、洪湖、仙桃、黃岡、神農架林區等35地設有45部發射機,使楚天台的聲音覆蓋湖北全省。如今,東起九江,西至恩施,南連湘北,北達豫南,均可清晰地收聽到楚天台的節目

所受到的獎評

作為湖北省改革試點單位,其財務自收自支、幹部聘任制、職工全員契約制、職稱浮動制的改革機制充分顯示出活力,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翼齊飛。1997年元月,楚天台被中宣部、廣電部、新聞出版署、中國記協定為全國新聞界41家“精神文明示範單位”之一。1997年7月,省委宣傳部專門發文轉發了楚天電台的改革經驗,中宣部以《楚天電台堅持改革振興廣播》為題,轉發了省委宣傳部的檔案內容。1998年10月,楚天台被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抗洪搶險集體一等功”。1999年4月,台長張立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廣電系統先後有500多家單位到楚天台考察。多年來,楚天廣播電台堅持正派辦台,其辦台宗旨是:做黨和政府的忠實喉舌,人民民眾的知心朋友。節目方針是:可聽、可信、可親、可樂。先後創辦了一大批享譽全國的名牌節目;有500多件作品先後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獎和全省獎項。收聽率在湖北地區始終名列前茅。

楚天電台每年都要在宣傳上組織一次“大型戰役”。

1991年建黨70周年之際,推出大型系列廣播《歷史在這裡轉折》;1992年組織記者沿鄧小平南巡之路採訪推出大型系列廣播《南巡路上》;1993年毛澤東誕辰百年,編輯播出100集《毛澤東傳》;1994年為紀念紅軍開始長征60周年,推出大型系列廣播《重訪長征路》;1995年為紀念范長江採訪大西北60周年,推出大型系列廣播《范長江之路》;1996年7月為香港即將回歸,推出大型系列廣播《香港風情》;1997年推出大型系列報導《農業產業化的實踐與思考》;1998年在積極搞好抗洪報導的同時,還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湖北十萬抗洪將士千米長卷簽名活動”,簽名長卷被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一級文物收藏,舉辦了慰問抗洪將士大型文藝晚會《長城頌》;1999年,組織百名記者下國企,推出了大型系列報導《國有企業狀況調查》;2001年,為紀念建黨80周年推出大型系列廣播《歷史不會忘記》;2002年推出了《荊楚弄潮人》;2003年組織了大型系列報導《沿海觀潮》;2004年,與湖北電視經濟頻道聯袂推出大型系列報導《文化產業啟示錄》。這些大型報導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楚天台每年還要舉辦大型活動。

如1999年舉辦的《楚辭?唐宋詩文名篇音樂朗誦會》邀請了孫道臨、喬榛、丁建華、童自榮、蘇民、呂中等名家和楚天電台部分主持人,演繹了數十篇經典唐宋詩文名篇。原中共湖北省委書記賈志傑接見了演員。2001年楚天電台成功舉辦了劉德華個人演唱會、理察?克萊德曼鋼琴演奏會;2002年舉辦了張惠妹個人演唱會、張學友個人演唱會;2003年舉辦了大型魔幻演出“布雷?丹尼斯魔幻周”、“台灣七星過海”演唱會;2004年舉辦了童安格個人演唱會。
楚天台開播16年來,各項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依靠的是“艱苦奮鬥、拼搏進取、開拓創新”的楚天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