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坪村

楓坪村

楓坪村位於浙江省松陽縣西南26公里,箬寮峴北部山麓河谷平地,以多楓樹而得名。據《符氏宗譜》記載,符姓於元時由浦江芳溪遷入,明時析置楓坪村,距今已歷600多年。明屬布和下鄉,清屬內十三都。1992年有154戶,共528人,以葉、符兩姓居多。以盛產農林特產而聞名。

基本信息

(圖)楓坪村楓坪村

簡介

楓坪鄉地處松陽縣城西南部,箬寮峴北部山麓河谷平地,東北鄰玉岩鎮、南鄰龍泉城北鄉、西連遂昌安口鄉,轄1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地楓坪村,距縣城63公里。1928年實行“村里制”屬楓坪聯合村,1934年12月推行保甲制改屬楓樹斗鄉,1944年屬楓坪鄉,1946年屬楓亭鄉。1950年冬屬楓坪鄉,1958年12月改為楓坪生產大隊楓坪生產隊建制,1959年1月屬楓坪管理區,同時楓坪生產隊改為生產大隊,1961年9月屬楓坪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政社分設,改為楓坪鄉楓坪行政村建制,為鄉人民政府駐地。1992年有154戶,共528人,以葉、符兩姓居多。以盛產農林特產而聞名。

特色產業

(圖)楓坪村楓坪村金棗柿
“朝暮醉乳天地間,且聽林風奏弦管,花燃冬春撲不滅,箬寮峴下出奇觀。”這是對群山環抱,雲霧縹緲的楓坪自然環境的生動描繪。山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楓坪獨特的農副產品。著名的有:玉峰茶,玉峰茶色、香、味、形皆優,連續多次在省名茶評比會上獲得高度評價,1988年獲省農業廳榮譽證書,是浙江名茶的後起之秀。玉峰茶以形狀與產地得名。“玉”形容外形白毫披身,如銀似玉;“峰”指茶產于海拔700米以上峰巒疊嶂的高山。玉峰茶取一芽一葉的初展嫩梢為原料,經適溫殺青、多拋少燜、輕揉成茶、邊炒邊整、文火足乾等六道工序精心炒制。條索緊結,銀毫顯露隱翠,滋味馥郁清高,葉底肥實柔軟,芽葉勻齊嫩綠,各項生化指標均達省內外同類名茶產品水準。現已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玉峰茶已行銷香港等海外市場。
(圖)楓坪村楓坪村金棗柿
金棗柿,又名柿棗兒、無核棗柿,是楓坪一帶的一大特產。楓坪有悠久的培植棗柿的歷史,手工製作工藝相當嫻熟。每至深秋柿熟季節,柿農即以靈巧的雙手,把採摘的金棗柿去皮,經暴曬、回潮、烘曬等四五道工藝製成。形似蜜棗,色澤紅棕、酥嫩甘甜、香醇味厚,別具風味。金棗柿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果類食品,又有治療腸胃病,止血潤肺之醫療、保健功效,尤其是無核,極宜幼兒食用,是市場上熱銷的果品。年產10噸左右。
大紅袍赤豆,楓坪村的大紅袍赤豆是松陽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松陽縣誌·食貨志》中就有“赤豆”的記載。1928年浙江農業改進所《工作報告》中有“松陽大紅袍赤豆適宜海拔500米以上山區雜地、田坎邊種植,為全省優質品種”的記載。大紅袍赤豆又名紅小豆,是赤豆的大朱赤豆品種,粒大皮薄,色澤鮮艷,質地細嫩,味美可口,是製作豆沙、豆餡、冷飲的上等原料,也是藥用食品,具有良好的利尿、消腫、補血、解毒的作用,主治心腎臟器水腫和痛腫等症。由於藥食並優,人人喜愛,久享盛名。大紅袍赤豆是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溫耐旱,適應瘠薄土質,適合山區幼林地套種。1990年在這一地區種植3000餘畝,產量60餘噸,1992年種植4000畝,產量達80噸。
楓坪村,一層層蔥翠挺秀的竹林環繞著楓坪的峰巒溝壑,點綴著山鄉村落。楓坪村共有毛竹林779.34畝,蓄積6萬餘株,每畝立竹數60~120支,分布較集中,平均眉圍8寸以上,常年提供1萬株,是松陽縣毛竹產地之一。楓坪村培植、經營毛竹歷史悠久,行銷省內外。筍竹兩用基地,已具規模。除供毛竹原材外,年產鮮筍60噸;還出產竹副產品。1991年創辦綠色食品廠,1992年加工鮮筍罐頭80噸,現經擴充改造已具有年產500多噸的加工能力。1992年產鮮筍罐頭500噸,其中400噸供出口。產品遠銷日本美國等國家。松陽筍乾,聞名遐邇,是筍乾中的上品。筍乾,又名明筍乾,以春筍為原料加工製成。筍乾黃中透玉色,清馨芳香,久煮不變色,脆嫩味美,是佐餐佳品。規格分為鳳尾、羊角、短尖、黃片、副尖六種,以鳳尾、羊角為最有特色的傳統佳品,其中又以鳳尾為優。鳳尾由毛筍嫩尖焙成,鮮嫩易爛;羊角精選春筍細仔加工而成,其色澤黃亮,肉嫩而厚,節密腦小。
楓坪是松陽縣冬筍主要產地,素有盛名。其冬筍外殼黃亮緊密,根頭小,粗壯飽滿,肉質細嫩,鬆脆可口,鮮美無澀,刀切不碎,是冬令諸蔬上品,更是新春佳節、喜慶筵席必備的佳肴。除供應本地外,還行銷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人文歷史

楓坪村是革命老區。1935年7~11月,粟裕、劉英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楓坪村建立楓坪鄉蘇維埃政府和村分田委員會,鄉民盧子敬任松(陽)遂(昌)龍(泉)游擊隊副總指揮、中共浙西南特委玉岩區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浙西南軍分區硝磺礦長,發動和領導了浙西南革命鬥爭。村中至今保留著鄉蘇維埃政府辦公舊址。

經濟發展

1949年後,黨和人民政府對革命老區給予多方照顧和扶持,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糧食已自給有餘,畝產水稻單季最高達760公斤。1992年有耕地479畝,其中水田444畝,旱地35畝,有林地6018餘畝。經濟以竹、木為主要特點,農業一改過去的保產型,向能夠充分發揮當地優勢的名、優、特、新物產的優勢型發展。1992年收穫茯苓7200公斤,占全鄉總產量的12%,放植香菇23.57萬袋,產量達7噸,居松陽縣之首。豐富的農林物產,引來接踵而至的各地商人,帶動飲食、交通、服務業的發展,使原來閉塞的山鄉經濟愈來愈紅火,楓坪村里設有集體商店3家、個體商店30餘家。1992年人均收入891元,比1990年增加322元,年遞增25.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