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亭秀峰村

歷史沿革


秀峰村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屬楓亭館,五代時,里人陳洪進以軍人起家,宋初位至公卿,祿以王爵。四子俱為一方諸侯,父子凡五侯。故而村名號曰:“侯欖”。宋嘉佑年間,屬太平驛,後屬太平鎮。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屬楓亭市。宋末時,侯欖改稱後覽。元代到清代,皆屬楓亭驛。民國時,設立後欖保,屬楓亭鎮。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楓亭當局並塔斗山之南的古下、海地、後欖、五里、下斜、鹽田、厝仔等自然村成立斗南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屬三區(楓亭),稱斗南鄉。1958年,斗南鄉改稱斗南大隊,屬楓亭人民公社。1961年,斗南大隊劃出後欖,五里兩個自然村成立大隊,因該村地處丘陵,山峰秀麗,故而得名秀峰。1984年,秀峰大隊改稱秀峰村,屬楓亭鎮人民政府。

表彰榮譽


2004年,秀峰村被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的稱號。

教育學園


秀峰人,歷史上受自然條件所限,男子多在少年即習操“枰桿”之業,少有讀書者,自唐應科舉來,僅有清代書生何向榮登進士第。1949年後,人民政府開始重視教育,1953年後欖始創初級國小,僅有教師1名,學生三十多人。後來逐步發展教師30多名,學生600多人,整個校園面積5400平方米,並設有五里分校。





楓亭秀峰國小特殊“畢業紀念"

5月15日下午,仙遊縣楓亭秀峰國小六(1)班的36名同學每人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畢業紀念品”——一張簽有36名同學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名字的捐款匯款單存根。
這就讓人感到有些奇怪了:怎么國小畢業生會把“捐款匯款單存根”當畢業紀念品呢?原來,這是一張通過有關機構匯往四川地震災區的捐款匯款單存根複印件。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5月14日上午第一節,語文課教師兼班主任陳小平老師走進六(1)班教室。和往常不一樣,陳老師沒有一進教室就講課,而是聲音低沉地先向同學們介紹了四川地震災區的情況。災區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深深地撼動了全班同學的心靈,最後,全班同學一致決定把原來準備買畢業紀念品的錢,全部用來捐給災區人民。
當天下午,同學們紛紛把錢交給班長曾益航。一向品學兼優、富有愛心的女生黃偉華捐了30多元,家庭經濟困難、生活儉樸的蔡雄敏捐了5元,柯偉晴呢,他把一直捨不得用的一張嶄新的100元人民幣捐了……而一些一時因家長不在家而沒有拿到錢的同學也紛紛表示,要盡己所能,為災區人民奉獻一份愛心!
5月15日這一天,班長和中隊長蔡彩蓮特地來到銀行,把他們班給四川地震災區捐的350.60元錢匯給紅十字會,並盼望他們的這點心意能早點到達災區……
“把這些錢捐給災區是對我們國小六年的最好紀念,寄給災區的匯款單是最好的畢業紀念品。”這是六(1)班36名同學的共同心聲。
“老師將保存好這張捐款匯款單存根原件。假如20年後,我們再相聚——那時,同學們會覺得這張寄給災區的匯款單存根是多么珍貴啊!”這是陳小平老師對全班同學的諾言,更是師生對災區人民愛心的見證。
另悉,在六(1)班36位同學的帶動下,仙遊縣楓亭秀峰國小的全體師生紛紛行動起來,至16日上午全校268名師生已初步捐款2100多元,目前,捐款獻愛心活動仍在包括六(1)班在內的全體師生中繼續進行著。

歷史人文

五代時,後欖(今秀峰村後欖自然村)人陳洪進以軍人起家,為泉州將領留從效部屬,後為清源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978年(太平興國三年),陳洪進將泉漳二州及其所轄十四縣納入宋朝版圖,被宋太祖授武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四子俱為一方諸候。時稱“五侯陳”,而村名號曰“侯欖”(即今秀峰村後欖)。陳洪進病逝後宋太宗追封“南康郡王”。其時陳氏家族又有陳洪銛、陳宗元等9人分別任刺史、大夫、御史等要職,盛極一時。至清代,該村又有書生柯向榮登進士第。

宋南康郡王陳洪進

陳洪進,字濟川,宋南康郡王(919~985),楓亭侯欖人,陳政十一世孫。五代時與留從效一起開創了興、泉、漳三地和平發展的局面,在留從效身後繼領政權18年,使五代泉州在經濟和戶口增長上為全國第一,泉州港成為全國大港。後又主動將泉漳兩州歸入宋朝版圖,史稱“陳洪進納土”,對促成吳越歸宋貢獻很大。封杞國公,進歧國公,死贈中書令,封南康郡王;四弟六子皆封侯爵,或被任命為州刺史等重要官職,一門五侯,遂有楓亭五侯陳氏之稱和侯欖地名;其女陳璣創立泉州崇福寺,在楓亭修造金釵溝;還與其父在楓亭建全安莊作為崇福寺掛莊,並在塔斗山建造天中萬壽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楓亭侯欖村今存陳洪進“德星堂”。

倡建金釵渠的十八娘陳璣

陳璣山生於五代末,仙邑唐安鄉連江里侯覽(今楓亭秀峰)人,因她排行十八,也叫十八娘,是宋初南康郡工陳洪進之女。她雖是出身權門千金,但並不自以高貴,且具有一顆關心民苦的熾熱心腸,虔誠信佛,好善樂施,扶貧濟困,深受鄉民愛戴。
陳璣年輕時,常往返楓亭與泉州之間,看到家鄉與惠安驛坂一帶的田地,長期缺水受早,作物欠收,便向父親建議重視水利,開渠潤田。但她父親為了維持地位,卻把陳璣的建議擱置一邊,讓她心急如焚,陳璣毅然把自己的金釵、玉釧首飾賣去,作為開渠經費,並深入工地,發動百姓投工效力,從楓亭的白水至驛坂修建一條深八尺,闊丈二尺,長達15里的水渠,以灌農田,渠成後糧食連年豐收,里人感恩戴德,把這條溝渠稱為“金釵溝”,其村落日“金釵莊”,以示對她開渠的紀念。
陳璣除倡建金釵溝外,還創建泉州崇福寺、楓亭陡門全安莊,並親自動手嫁接培植了一種優異的荔枝品種。這種荔枝顆粒大,肉厚,味甜,岡她別號十八娘,人稱“十八娘紅”。蔡襄在《荔枝譜》中有“十八娘荔枝”之說,蘇東坡也有“紅消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之句,明代詩人王世禎致楓亭友人佘元璣詩曰:“十八娘紅產荔枝,蠣螃舌嫩比西施。更有何物稱三絕,為有佘郎七字詩”。

建築景觀

在秀峰村境內保存陳洪進之子陳文瑣為其父建造的“陳郡王祠堂”。宋朝端明殿學士蔡襄為其書匾曰“德星祠”。村內還有“同德堂”、太平禪寺等歷史古蹟。
陳郡王祠,亦稱德星祠、德星堂,是楓亭二十四景之一,
建於宋代,是八閩最早的祠堂,位於侯覽村,原為宋南康郡王陳洪進故居。《仙溪志》載:“陳郡王祠在連江里後覽鄉,有德星堂三字,蔡君謨書。”陳洪進“納土歸宋”後,舉家遷往河南開封府定居,僅留四子陳文瑣在後覽。陳洪進病逝後,陳文瑣建“陳郡王祠堂”,以作紀念。元代後,祠堂改為“神廟”、“三教祠”,仍奉祈陳洪進等人神像。
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夏,福建發生嚴重乾旱,瘟疫蔓延,里民苦楚難鳴。紛紛向湄洲媽祖祈求保佑,媽祖靈驗,果真喜降甘霖,疫情也得到控制,百姓感恩載德。是年,九月初九日,由陳姓族人耆老倡議,率領柯、蔡、曾、蘇、王等姓村民300多人,從太平港(霞橋港)搭船前往湄洲祖廟向媽祖叩拜謝恩,並捧回一尊媽祖神尊。在侯攬自然村曾厝旁建造一座簡樸的媽祖宮宇。取其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封媽祖為靈惠昭應崇福夫人,故命名曰“崇福宮”。供里民焚香膜拜,祈求全家老幼平安,賜予福祉。由於媽祖尊神顯靈,許多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到此朝拜。名聞連江及惠北諸里。歷史悠久,歲月蹉跎,光陰流逝,風雨飄搖,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時空。宮宇屢建屢圯,時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宮宇只剩下十多平方米小宇,破爛不堪,但仍是村民祈安問卜的嚮往地方。

話說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夏教。即三一教,在楓亭地方廣泛傳播,宣傳中國傳統的綱常禮教,勸導世人,勤業行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廣為民眾所接受和信仰。於是,村民募資投勞,在仙遊縣唐安鄉連江里侯攬境頂厝點,建蓋一座頗為壯觀的三教祠,名叫“同德堂”。供門人弟子遇到家中有難辦事。請求“三教先生”決凝處事,舉行建醮活動,以達到心裡平衡的精神支柱。爾後,在一個相當時期香事及活動非常旺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及至“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破除迷信”和“破四舊”等運動的開展。“崇福宮”、“同德堂”同遭到厄運,宮、堂房屋被占地他用,神像蕩然無存,加上宮堂陳舊破落,香事活動停止。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宗教界又迎來第二個春天。媽祖始終是秀峰侯攬自然村民眾心目中的保護神,村民生活富有,為了弘揚媽祖文化和林龍江精神。重修同德堂和崇福宮的理念,便在諸位村老腦海里浮現。提出重修同德堂的有關事宜,立即得到廣大村民的積極支持與擁護。大家慷慨解囊,樂捐投勞,擇好吉日,於1980年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動工修葺,歷時三個月,順利告竣,後又經過整修,全麵粉刷,繪畫,鍍金,添置設備,共耗資約80萬元,直至2007年徹底形成規模,使同德堂巍峨壯麗多姿,重現當年風貌。而且更加雄偉壯觀。由於民間信仰的廣泛性、多樣性、無序性和盲目性的原因,且因舊崇福宮宇較窄,地方限制,資金短缺,無力重建,眾議把天上聖母神像移至同德堂供祀。當時神像胸前佩帶一個大銀鎖,當夜被小偷偷去,後媽祖託夢於小偷,叫他速即歸回,第四天果真銀鎖失而復得,人們都說媽祖真是顯靈。至此,便成為釋、道、夏教、尊賢諸神祗共祀一堂的格局。把原宮宇改成為土地公廟,曰“福興社”,其對聯是“祝奉侯封庇千載,重修興福靈萬年。”
如今的崇福宮(同德堂)坐落在湄洲灣南北結合部的楓亭鎮秀峰村侯攬自然村。坐東朝西,背臨碧波蕩漾的太平港,西倚層巒疊嶂的天馬山,北依“國保”的塔斗山天中萬壽塔。南對逶迤起伏山巒的九峰山,叢林翠綠,野花綻放,花香鳥語。周邊是高低錯落的民居和鱗次櫛比的樓房,堂側還有一棵鬱鬱蒼蒼的百年古榕樹,構築成了一幅絢麗多姿詩情畫意的鄉間畫卷。
同德堂始建於清初,以後時有重修,保持明末清初古建築風貌。建築面積375.84平方米,主殿面寬三間一護房、進深二座、中設天井,為穿斗抬梁式屋架,單檐歇山式屋頂及翹檐,雙龍相向騰飛吐霧,嬉戲寶珠,按宮廷殿式結構,氣度雄偉壯觀,大門前雕龍石柱分立兩旁,雕刻藝術極為精湛,一對石獅守衛門口,威風凜凜。大門壇的左右牆壁上均鑲嵌著瓷彩人物,花鳥裝飾的畫幅,古樸雅觀。屋檐緣下均裝上鐵支欄桿護之。

同德堂有較為深厚的文化積澱,堂里上下廳的柱樑,井藻、斗拱和燈梁,均雕上花鳥圖案,鎏金湯彩,斑斕絢麗,金碧輝煌,裝飾優美雅觀,布局獨特,雍容大方,具有典雅莊嚴的神韻。
堂宇上廳後面,築有高1.2米,寬1米的長方形神殿,殿上用木質製造的神龕,並用玻璃鑲嵌著,上方懸掛三塊牌匾,從左到右,依次是“順天聖母”、“方古宗師”、“天上聖母”,下方對稱懸掛二塊木匾,分別是“即神即佛”和“佛光普照”。神龕邊的對聯是“志心扶宋安邦定國,威鎮五台顯聖佑民”。神龕主殿正中主祀是順天聖母、三一教主、天上聖母等神祗,左邊神龕是奉祀是楊公太師、張三峰,右邊神龕是韋馱神、觀音菩薩,伽藍爺。神龕前橫排著三隻長方形香桌和6隻方形小香桌,各香桌上均放置一隻香爐,天井邊正中放置一個石雕的大香爐和香桌,以供信眾焚香朝拜之用。各種尊神形態慈祥可敬,有俯視眾生之意。信眾希冀家人平安順意,使媽祖尊神的大愛無疆的精神,在侯攬村傳承和發揚,為構建海峽兩岸和諧發展,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祖國和平統一,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同德堂里的楹聯及壁上瓷彩畫幅有了極其深厚文化內涵,很有迷人之處,當人們步入堂屋,猶如進入藝術殿堂,觀者流連忘回。現將圓柱上的對聯及壁上瓷彩幅故事分述於下,以饗讀者。
1、石柱楹聯“從上廳至大門的對聯是:“大功在水雨順風調,盛德配天民安國泰”。“闡一奧旨萬世稱師,集三聖大成千秋妙道”。“書化蓮花聖母祠,同承夏午仙師德”。“以道尊以德為貴,以善為友戒為師”。大門上方懸掛“同德堂”的牌匾,門框聯句:是“天上頌列聖永錫福祉。金蓮開夏午庇佑黎民”。
2、牆壁畫幅:上廳壁上兩邊各鑲嵌著39幅35厘米見方瓷彩畫幅,左邊是陳靖姑生平及施濟眾生的故事;右邊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濟眾生神話傳說。兩邊瓷彩畫幅上方又有十八羅漢的畫幅。下廳左中右壁上計有122幅彩畫,分別簡介媽祖出世,扶危濟困,伏妖的動人傳說和林龍江生平及抗倭救民事跡。這些畫幅都是十分難得珍貴的藝術精品。至此,崇福宮,同德堂的歷經數百年的歷史滄桑,畫上圓滿的句號。

物產經濟

仙遊經濟開發區楓亭五里嶺片區

秀峰村以種植龍眼樹和經營禽苗為主要產業。龍眼年產量達千噸以上;截止2008年,禽苗經營戶由1997年的4家發展到22家,年孵化禽苗3000萬羽,運銷全國10多個省、市,成為仙遊縣的主要禽苗基地。全村從事小商販的有780人,從事運輸業的有60人。民營企業有瓊脂、竹木工藝等,產品遠銷東南區各國。









通用(福建)電梯有限公司

 
通用(福建)電梯有限公司(前身泉州市通用電梯製造有限公司)坐落在福建省仙遊經濟開發區楓亭五里嶺片區,位於國道與高速路口交接處,交通十分便利。
我們是一家集研發設計、製造、銷售、安裝、維修保養於一體的專業化綜合型電梯企業,主要有乘客電梯住宅電梯觀光電梯醫用電梯載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液壓電梯汽車電梯等系列產品。
公司自成立以來,歷經近二十年的沉澱,公司已經吸引匯集了一大批電梯行業的專家級人才,擁有幾十名初、中、高級職稱的優秀工程師,他們具有豐厚的電梯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的經驗,並且緊隨國際先進技術的步伐,理解吸收後運用到電梯製造生產當中,使得我們的產品在驚濤駭浪的競爭環境中揚帆前行,尤其是“背包式直角開門別墅型住宅電梯”的研發和生產,解決了特殊戶型空間小的用梯需求,博得了特殊客戶群體的高度讚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