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馨

楊道馨

楊道馨(1886~1933),字蟺堂,壯年時號獨醒,晚年自稱惟此屢主人。出生於澧州(今澧縣)北鄉魏家垸,後隨家遷津市。父楊家典,光緒年間補縣學生員(秀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道馨自幼聰慧,8歲即墊凳書寫對聯,被鄉里譽為"神童"。17歲補縣學生員。光緒三十年(1904)春,負笈長沙,入湖南高等學堂,次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政法大學。在校期間,楊開始接觸民主革命思想,參加同盟會,與黃興宋教仁林伯渠從事反清排滿活動。宣統二年(1910)歸國,任廣西南寧府學堂教習,旋擢升監督。次年3月29日,楊參與攻打廣州兩廣總督衙門之戰,寡不敵眾,事敗,楊隻身逃往香港。同年10月,武昌首義成功,楊由港赴桂,任桂林女子學堂校長。民國2年(1913),袁世凱竊國稱帝,楊與潛入廣西聯絡討袁的蔣翊武一道策動廣西起義,不幸事泄,蔣翊武被捕,是年9月9日在桂林麗澤外門慷慨就義。

人物經歷

楊道馨倉促化裝出走,幸免於難。10月,湘省督軍湯薌銘誣革命黨人為"亂黨",大肆殺戮。楊道馨奔走湘南諸地,遊說駐軍獨立,擁護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湖南"反袁驅湯",終獲勝利,楊出力頗多。民國7年(1918),楊出任辰溪知事一年,卸職後,居留長沙。時湘軍內訌日烈,趙恆惕據湘軍總指揮。楊道馨為擁程(潛)倒趙·(恆惕),與覃振、易象等暗中印發傳單,大造倒趙輿論。不料事為趙偵知,易象、肖澤沅等9人被捕殺。楊聞變,逃避漢口、上海、廣州等地。

民國10年(1921),楊道馨任廣州大總統府咨議。次年,北伐軍置大本營於桂林,楊隨即赴桂,受命為國民黨湘省支部籌備委員,遄返長沙。民國13年,建國川軍總司令熊克武委.楊為石門縣知事。次年春,應覃振、程潛之邀,居瀘濱,後移居漢口,與林伯渠、唐蟒、唐友壬等時相過從。後寧、漢分裂,國事日非,楊復返長沙,在程潛為主席的湘鄂臨時政務委員會襄贊政務。民國17年(1928),楊一度任湖南省參議會參議員、桃源縣縣長。俟後,仕途失意,萌生退念,於同年回歸故里,息影家園,日以詩書自娛,不復出從政。僅參與興辦採礦、學校、工廠等。此間,先後任澧縣羊耳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津市九澧平民工廠廠長、津市澹津女校校長。蔣桂開戰之際,友人楊熙績函請楊入粵任職,覃振自南京電促其任南昌市市長等,楊均稱病不出。民國22年(1933)8月7日,楊在澹津女校任內,患痢疾不治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