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仁

楊正仁

《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詞曲作者。

《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詞曲作者。

楊正仁(左二)同佤族青年聯歡正仁(左二)同佤族青年聯歡

1961年8月,18歲的楊正仁參軍到部隊,經過8天的艱苦旅途到了西盟。楊正仁當的是通訊兵,主要任務是架電話線,這使他有機會走遍了西盟佤山的大部分山寨。白天,他和戰友忙著架線,晚上,他們就住在村民家。那時每個寨子的民眾見到解放軍都很高興,大夥都要圍著篝火唱歌、跳舞,佤族民眾被山泉水滋養的動人歌聲深深地打動了楊正仁,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他每每聽到,就一定把優美的鏇律記錄下來。楊正仁還作為工作隊員到佤族寨子,幫助民眾生產生活。岳宋村他就呆了一年,記得那時每天晚上都要開會,民眾歌舞是開會的前奏。就這樣,楊正仁收集到了大量的歌舞和器樂原生素材。

1964年,楊正仁在班哲寨架線時收集到一首鏇律很美的民歌《白鷳鳥》,他的創作熱情被激發起來,決定以它為藍本進行新歌創作。楊正仁把佤族民歌原來的低鏇律提高八度,進行再創作。經過一個月時間的打磨,《阿佤人民唱新歌》就交給部隊宣傳隊排練演出了。西盟縣文工隊也派人學習,到佤山各村寨演唱,由於歌曲表達了佤族民眾的心聲,鏇律又很容易學習,很快,《阿佤人民唱新歌》成為佤山的“流行歌曲”。

後來,這首歌被當時的紅衛兵帶到了昆明,楊正仁回家探親時聽到大街小巷都在唱自己的歌,很是驚喜了一番。197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國播放了《阿佤人民唱新歌》,從此,全世界的人們通過這首歌知道了阿佤山,了解佤族。《阿佤人民唱新歌》1972年入選《戰地新歌》第一集;1973年參加全軍文藝匯演獲好評;1991年選入《紅太陽》音像製品,影響甚廣,至今仍在中國各地、緬甸、菲律賓、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傳唱。但《阿佤人民唱新歌》從未獲過任何獎,卻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最廣為傳唱的,社會影響面最廣的。1992年,在《紅太陽》磁帶發行300萬盒,《阿佤人民唱新歌》發表28年後,楊正仁拿到了上海唱片公司寄來的第一筆稿費770元。到1994年,楊正仁共收到了《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稿費2000多元。1995年,楊正仁把這些稿費全部送到佤山,捐給了岳宋村和西盟縣、滄源縣的希望工程。他說:“感謝佤族人民教會我唱歌。”

楊正仁(左一)同佤族民眾合影楊正仁(左一)同佤族民眾合影

2002年,西盟佤族自治縣把《阿佤人民唱新歌》定為縣歌。同時,西盟縣把楊正仁聘為佤文化顧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