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山

西盟佤山

西盟位於雲南省普洱市西部,是一個以佤族為主,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數的94%,其中佤族占72%,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西盟地理位置:

西盟位於雲南普洱市西部,是一個以佤族為主,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民族自治縣,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數的94%,其中佤族占72%,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西盟佤山簡介:

在世界佤族文化保護區——西盟佤山,生活著8萬餘人的佤山各族兒女,保護區內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神秘的“勐梭龍潭”、“永克落園”、“司崗里部落”、“龍摩爺聖地”、“木依吉神谷”、 “佛殿山三佛祖遺址”等人文痕跡。境內的制陶、樂器、繪畫、織染、歌舞、祭祀等活動是當今人們認識人類社會童年的活化石。當年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使人們認識了生活在群山中的阿佤人,隨著旅遊業的開發,相信人們將隨著《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節拍尋找到歌聲中描繪的阿佤山。從原始社會末期一步跨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西盟,將為你呈現出生態、和諧的自然風光,原始、公平的價值理念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素有“東方印第安人”之稱的阿佤人,被譽為“阿佤文化的好萊塢、人類發展的活化石、歷史文明的博物館”。西盟,是民族的、中國的、世界的,更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
世界佤族文化保護區——西盟佤山,歡迎您的到來!

中國生態第一城簡介

西盟縣城座落在美麗的天然湖泊勐梭龍潭湖畔。四周被常年翠綠的原始森林所環抱,擁有清新的空氣、潔淨的環境、獨特而濃郁的佤族風情。目前,全縣已形成了集商貿、休閒、娛樂為載體,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遊小城鎮。小城周圍茂密原始森林的環繞,形成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較好生態環境,被人們形象的稱為“中國生態第一城”。 在縣城方圓5㎞內,有勐梭龍潭、龍摩爺聖地、里坎瀑布、木依吉神谷、永克落、佤山榕樹王景點等星羅棋布的點綴在周圍,形成了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和民族特色相結合的邊境旅遊小城鎮。

主要旅遊景點:

(一) 龍摩爺景區
西盟-龍摩爺聖地西盟-龍摩爺聖地
勐梭龍潭】勐梭龍潭為天然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170米,近似蘑菇狀,面積580畝,蓄水量500萬立方米,最深37米,平均深度11.5米,年平均水溫23度。主要景觀有:麂子窩、聖水、蟒蛇谷、龍摩爺、盤須岩、祈雨窪、將軍呤、猴子崖、多情樹、仙石凹、賧佛山、千指樹、樹包石、相思樹、聚友灘、緬寺、觀碧亭、王冠蕨等。
龍摩爺】“龍摩爺”為佤語發音,意為聖地,相傳是眾神靈的聚集地。龍摩爺是佤族朝拜神靈,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的地方。景區內有不計其數的牛頭依山勢錯落有致地懸於殘崖絕壁和蒼天古木之上,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是探究神秘的阿佤文化的首選地。
地理位置】位於西盟縣城城南、勐梭龍潭附近,從縣城步行即可到達。
永克洛】“永克洛”是佤語,為“木鼓房”或“木鼓寨”之意。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佤族“鬥神守護者”雕像、聳立的牛頭樁、剽牛樁、藤索橋和神秘的人頭樁。進入“永克洛”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多的木鼓群落和天下第一大木鼓,這裡還有《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紀念碑。《阿佤人民唱新歌》創作源於佤族民間的民歌《白鷳鳥》,2002年被定為西盟佤族自治縣縣歌。(二)里坎瀑布景區
里坎瀑布景區里坎瀑布景區
【基本概況】里坎是傣語的發音,意為猴子經常玩耍的地方。景區內有雄偉壯觀的里坎瀑布、驚險刺激的佤族藤索橋和極具藥用價值的砂仁林。在里坎,你可以在水珠四溢的瀑布下充分感受從搖晃不定的藤索橋上走過時的驚心動魄,可以欣賞到如畫般的傣家田園風光……里坎,是現代都市人調節心情,釋放壓力、解除煩悶和疲勞的首選地。
【地理位置】位於西盟縣東北,勐梭鎮裡坎寨子附近,距縣城約5公里。
【交通狀況】景區由縣道往勐梭河方向出發,驅車前往約十多分鐘可到達。
木依吉神谷景區木依吉神谷景區
(三)木依吉神谷景區

【基本概況】木依吉景區依山傍水,環境幽謐,清澈的泉水從古老的密林深處流出,穿行於原生態的森林和灌木叢中。主要景觀有“榕樹”、“木依吉神像”、“岩畫”、“人頭樁”、五“神潭”等。
【地理位置】位於西盟縣城城南、勐梭龍潭附近的密林中。距縣城約五公里。
【交通狀況】景區由縣道往勐梭鎮方向出發,驅車前往約十來分鐘可到達。

(四)其它景點、景觀

佤山榕樹王】位於瀾滄縣至西盟縣的老路——募西線四十八公里處,距新縣城約12公里。榕樹五高約60餘米、樹冠直徑長約100米、下垂氣生根20多棵,寬幅達50多米,形成別具特色的獨樹成林景觀。在佤山,榕樹被人們尊稱為神樹,有村寨的地方一般來說都有榕樹。

西盟-佤山榕樹王西盟-佤山榕樹王
爬街生態自然民俗村】位於孟連縣至西盟縣途中,距縣城約10公里,整個村落依山而建,完整的保留了佤族傳統的民居、建築、服飾、生產生活習俗,村容寨貌民族特徵鮮明,周圍生態環境保擴較好,是西盟縣佤族文化保留比較完整的村落之一。素以原始神秘、奇特、古樸而聞名。
爬街生態自然民俗村爬街生態自然民俗村
佤山雲海】在西盟佤山,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到宛若仙境、如夢如幻的雲海,秋冬兩季氣勢蔚為壯觀。佤山雲海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起伏涌動,似玉帶斜挎于山腰;它變化萬千,如夢如幻,恍若仙境;它氣勢雄偉,浩瀚壯闊。雲海為佤山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與巍峨的阿佤群山相映成趣。
佤山天池】位於西盟縣勐卡鎮,是一個能讓您領略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的地方,這裡空氣清新、茶香四溢,是喜歡和親近自然的您的最佳選擇。
三佛祖佛房遺址】位於西盟縣勐卡鎮,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原始自然宗教向佛教過渡時期的見證產物。在這裡您可以看到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
國門第一寨】位於西盟縣勐卡鎮,具有“國門第一寨”美譽的“娜妥壩”是您探尋邊境濃郁異國風情的好去處。
西盟民俗小常識:
司崗里:是佤族民間流傳的最古老傳說。“司崗”意為岩洞,“里”是出來,“司崗里”指人類是從崖洞裡出來的。
木鼓:佤語稱木鼓為“克羅”,是佤族的通天神器,木鼓是我國56個民族中特有的一個鼓種,是母系氏族社會典型的女性生殖崇拜,是佤族山寨的保護神。佤寨每逢木鼓節、新火節、新水節、新米節等宗教節日都有敲起木鼓、唱歌跳舞娛樂的習俗。
寨心樁:是寨子居民相互依存、和睦相處、同心同德、維護山寨利益,與山寨共存亡的標誌。其製作造型酷似男性生殖器,與木鼓一樣出於生殖崇拜,木鼓是對女性崇拜,寨心樁的對男性崇拜。
藤索橋:是西盟佤族、拉祜族在江、河通道上搭建的橋樑,過去用結實粗大的樹藤作索引,用竹、木枝杈作柵欄,中間搭上幾段木頭相互連線建而成。橋體原始古樸,與周圍自然環境和諧、實用而且別具特色,很有觀賞及科研價值,被稱為現代橋樑的鼻祖。西盟南康河、南錫河、南卡江上都有這一類橋樑。
佤族民居:佤族民居為竹木結構、草屋頂“桿欄”式建築,樓上住人,樓下堆柴禾或養畜禽。佤族民居因生活的地域或支系不同而在房屋裝飾上有所區別。(參考:雲南西盟佤山旅遊指南)

入佤旅行社:

香巴拉特色旅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