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鄉[宣威市]

楊柳鄉[宣威市]

楊柳鄉地處宣威市東北部,位於東經104°11'2" 至104°23'42",北緯26°31'53" 至28°39'49" 。東西最大距離3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公里,國土面積163.9公里。鄉政府駐地可渡,距縣城69公里。

建制沿革

楊柳鄉[宣威市]楊柳鄉
楊柳鄉始建於 1952 年底,因駐地楊柳得名。 1976 年區政府駐地由楊柳遷至可渡。可渡處可渡河南岸山木麓,古為川滇驛道要塞,傳說蜀漢諸葛亮南征返途經此。清雍正時,雲貴總督鄂爾泰改土歸流,率滇、黔、蜀三省綠林兵與烏蒙烏撒土司征戰於此。清置宣威州可渡巡檢司,衙門設於關上村北側 , 稅務設可渡關收取厘金 , 軍事設可渡訊防。民國初為宣威縣倘可縣佐(駐倘塘)轄,抗日前屬倘塘區,民國 29 年(公元 1940 年)廢區擴鄉,為可渡鄉。 1949 年屬新二區。 1950 年屬九區 ( 倘塘區 ) 。 1952 年底土地改革後從倘塘區分出,並將格宜區的土目(現樂豐)、景新(三聯)、碧波(木戛)併入設十二區(楊柳區)。 1958 年分建為可渡、雙河公社。 1961 年合併為楊柳區。 1963 年再分出雙河區。 1970 年改稱楊柳公社。 1984 年改稱楊柳區。 1988 年 3 月改稱楊柳鄉。

自然地理

地形

楊柳鄉[宣威市]楊柳鄉

略似一張翅蝴蝶。全鄉除舊城外均處可渡河南岸河沿至山脊的“一面坡”上,南高北低,最高點南部三叢樹(峰),海拔 2470 米;最低點東北沿大岔河口,海拔 1480 米,高差 990 米,平均海拔 1600 米左右。

山脈

山脈屬烏蒙山中列山系,從倘塘境斷頭梁子自西南入境,分兩支。主幹向東經小米田、月亮箐、水塘鋪、大黃尖山北轉三叢樹、碗廠梁子至格烏山大岔河為可渡河、皂衛河切斷,長約 30 公里;另一支向西至小米田,又向西北延伸至野豬塘、趙家口子, 長約 7 公里。主幹北側又分南北走向的若干山嶺,間有若干山間平地,石灰岩分布廣,間有溶洞。

地層

楊柳鄉的地層屬二迭繫上統宣威群,岩性為灰色、灰黃色粉砂岩、砂質泥岩、砂岩,含煤層多,厚 22 ─ 323 米。

氣候

楊柳氣候大部分屬溫帶氣候,圍仗、可渡、楊柳、留田等海拔 1700 米以下的河谷區屬亞熱帶氣候。最冷月 1 月平均氣溫 3 ℃,最熱 7 月平均氣溫 19.5 ℃,年均氣溫 16.7 ℃。一般初霜期 11 月 9 日,終霜期 3 月 20 日,年均無霜期 232 天。年均降水量 902.2 毫米。

水文

楊柳鄉[宣威市]楊柳鄉
楊柳鄉的較大河流均為界河。北沿為可渡河,自西北隅入境,向東流經北沿 35 公里,枯流量 3 立方米/秒。東沿有抱樹河 , 從東南端入境 , 向北至岔河注入可渡河,過境長 25 公里。境內自西向東分別有中廠小河、和平小河、克基小河、頭道河、蔣箐小河、六枝河等河流,長 4 ─8 公里不等、皆向北、先後匯入可渡河。

自然資源

1. 水資源,楊柳鄉積水面積 15.8 平方公里,理論蘊藏量 13 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 8 萬千瓦。
2. 礦物資源,楊柳鄉礦藏有煤 , 探明儲量 3 億噸 , 分布留田、楊柳、蔣箐、水塘、克基、和平等地。還有較分散的鐵、銅等礦物。全境石灰岩分布廣,儲量多。其中銅礦點長 5 公里,厚 0.2 米,銅品位 0.85 %岩石儲藏於泥盆地、 石炭紀、三迭地層中。

自然災害

楊柳冰雹災害頻繁,造成該原因分別為: 一是該區域地形起伏大;二是地表植被差;三是地處“滇東北靜止鋒”停留擺動地帶,遇西南暖溫氣流影響,處於冷暖空氣交界。

文物勝跡

楊柳鄉[宣威市]楊柳鄉政府

1. 可渡石橋在楊柳鄉可渡村北的可渡河上,是三孔跨度不等的石橋。中孔距水面 11.7 米跨度 10.5 米,兩邊孔稍低,距水面 9.8 米,跨度 9 米。橋身用五面青石條拱砌,全長 60 米,寬 5.5, 橋面鋪方塊石 , 附有砂條石橋欄,兩頭引橋長十餘米,形成半緩坡度。該橋系 1916 年“曲靖人中將二等文虎章廣東虎門塞司令趙木越獨建”,它是溝通雲、貴、川省古驛道的重要橋樑。1992 年,在老橋下游約 50 米處再建單孔鋼混大橋 , 作為 326 國道線改道以後的公路大橋。2. 免差碑現存於楊柳鄉可渡村。青石質,高 1.3 米,寬 0.76 米。圓形碑額上橫題“恩同日月”四字,碑文楷書,共 290 余字。內容是雲南巡撫、雲貴總督、雲南布政使司合行的曉諭 , 通示“派用夫馬 , 自光緒九年 (1883)正月起,一概裁革”。碑刻於清光緒九年,原立於舊城村口。 1986 年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3. “高山流水”、“水流雲在”石刻在可渡村前的翠屏上。據 1983 年文物普查實地考查,崖面有一道寬 1 米,長 40 米左右的橫向小坎 , 坎上方是高約 30 米的平滑赤色沙石崖面。“高山流水”“水流雲在”摩崖題字就刻在崖面上,左行楷書,兩組字平行,中間相隔約 8 米 , 筆畫有 0.3 ~ 0.4 米寬 . 刻痕雖年久剝蝕 , 但仍可以看出 3 ~ 4 厘米深度。不見落款年月及作者,兩組字非同出一人之手。據民國《宣威縣誌稿》記述分析,認定為明朝世宗年間流放雲南的楊升庵和本籍繆文頃分別題寫鐫刻,時間當在 1546 ~ 1559 年之間。4. 李將軍夫婦墓在楊柳鄉可渡村東的可渡河邊。墓上部為封土堆,高約 1.6 米 , 下部周圍用石塊壘砌。碑帶座 , 用沙石雕成 , 僅以青石雕成的飛檐和立柱作卷拱。據殘缺碑文考,該墓建於明萬曆十八年 (1590), 為明封鎮國李將軍及夫人卯氏之墓。 1986 年 , 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除此之外,還分別有可渡關、烽火台、炮台、諸葛大營等遺址;翠屏岩桃花溪張口洞等自然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