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光[氣象專家]

楊曉光[氣象專家]

楊曉光博士,現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農業氣象系黨支部書記;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氣象分會農業小氣候與作物氣象專業委員會委員,系統模擬與軟體技術實驗室(SMST)主要成員。

基本信息

簡介

楊曉光博士,現為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農業氣象系黨支部書記;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氣象分會農業小氣候與作物氣象專業委員會委員,系統模擬與軟體技術實驗室(SMST)主要成員。

個人簡歷

1990.7 獲北京農業大學氣象系學士學位。

1993.7 獲北京農業大學氣象系碩士學位。

1998.7 獲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系博士學位。

1993.7 留校任教至今

社會兼職

中國農業氣象分會農業小氣候與作物氣象專業委員會委員。

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

獎勵及榮譽

1996年獲校級優秀班主任。

1999年在教務處本科生教學效果評估中獲一等獎。

教學與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專業領域

★ 水資源最佳化管理與決策

★ 節水農業模式

★農田生態與作物氣象

教學

★ 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氣象系本科生必修課 農業氣象學,農業氣象研究方法。

★ 專業選修課農業生物環境工程

★ 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氣象學專業Seminar(與馮利平博士合開)。

★ 培養碩士生2名,在讀碩士生2名。

主要科研工作

已完成的項目

★ 參加農業部"八·五"重點課題"日光溫室結構最佳化"完成日光溫室地溫場模擬。完成碩士學位論文。

★ 參加北京市"八·五"課題"北京市節能日光溫室技術試驗示範研究"提出適合北京地區日光溫室的提高地溫措施。完成碩士學位論文。

★ 參加"八·五"科技攻關項目"作物生產系統",完成水肥模擬模型。

★ 參加"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內蒙古後山半乾旱偏旱區(武川)農牧業持續發展的研究",完成內蒙古水分預報系統。

★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大項目"華北平原節水農業套用基礎研究"第二課題,完成博士學位論文"農田生態系統水熱傳輸與水分利用效率"。

★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二氧化碳和水分耦合與作物蒸騰的自然抑制",完成水分耦合自然抑制模式。

★參加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 "藁城持續高效農業研究",主持"水資源高效利用及節水高產技術研究"子專題,主要研究適合華北地區的噴灌等工程節水措施和改善灌溉制度的農藝節水措施。初步建立了適於華北地區的最佳化灌溉決策模型。

在研項目

★負責國際合作項目"旱稻水文學田間試驗研究"。

★參加雲南省課題"雲南菸草區劃"。負責建立"土壤諮詢系統"。

★ 負責國家跨越計畫"牧草生態區劃和指標確定"子專題。

學術論著與主要成果

1998年以來學術論文

[1]楊曉光、於滬寧,農田生態系統二氧化碳通量與群體水分利用率研究,地理科學進展,1998,Vol.17(4),16-24。

[2]楊曉光、沈彥俊、李俊,冬小麥農田群體水分利用率影響因素分析,旱地農業理論與實踐,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

[3]楊曉光、於滬寧,土壤水分對夏玉米農田CO2通量和群體水分利用率的影響,農業工程學報,1999,Vol.15(3),113-118。

[4]楊曉光、於滬寧,夏玉米水分脅迫與反衝機制及其套用,生態農業研究,1999,Vol.7(3),27-31。

[5]楊曉光、沈彥俊、於滬寧,夏玉米群體水分利用效率影響因素分析,西北植物學報,1999,Vol.19(6)。

[6]楊曉光、沈彥俊、張錄達,麥田水熱傳輸的控制效應及非線性特徵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Vol.5(1),101-104。

[7]楊曉光、於滬寧,冬小麥、夏玉米水分脅迫監測系統,生態農業研究,2000,Vol.8(1),30-33。

[8]楊曉光、陳阜、宮飛,噴灌條件下冬小麥生理特徵及生態環境特點的試驗研究,農業工程學報,2000,Vol.16(2)。

[9]楊曉光、陳阜、宋冬梅,華北平原農業節水實用措施試驗研究,地理科學進展,2000,Vol.18(3)。

[10]於滬寧、楊曉光,珍惜自然資源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楊曉光、李明等,夏玉米農田蒸散模型研究,持續農業理論與實踐,氣象出版社,2000。

[12]楊曉光、李明等,華北平原最佳化灌溉決策系統研究,西北植物學報,2000,Vol.20(6)。

論著

於滬寧、楊曉光,《珍惜自然資源》,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20世紀中國自然科學回顧 農業卷》副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部分成果

農田生態系統水熱傳輸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依據能量平衡和近地層水熱傳輸理論,解析農田生態系統中水汽、CO2和能量傳輸與分配的規律和特徵以及對水分耗散和水分利用率的影響。從內聚力學說到源發於熱力學基礎的水勢及其阻力的系列理論為水分在各界面運移規律及其調控提供了嚴謹的科學依據。本文的工作以極大的啟迪,本研究從瞬時和連續的角度分析了水分在各界面運移的能量基礎、水分利用率變化特徵以及影響因子;從勢能梯度角度分析了農田生態系統內各界面水勢驅動力、水分傳輸阻力以及降低驅動力的途徑;從作物生產系統的角度研究了作物水分脅迫的生理生態反映,依據能量平衡和近地層水熱傳輸理論,解析農田生態系統中水汽、CO2和能量傳輸與分配的規律和特徵以及對水分耗散和水分利用率的影響,建立了冬小麥、夏玉米水分脅迫監測系統。

水資源高效利用與節水模式

通過對藁城市地下水的多年變化動態的分析,探明本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源於冬小麥生長季的農業用水;定點試驗的結果表明了噴灌的增產節水的原因和對農田生態效益的影響,建立了特定氣候條件下不同作物的最佳化灌溉決策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