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湖

楊春湖

楊春湖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東北區域,三環線西側,友誼大道南側,現控制水域面積57.61公頃,岸線長度5.4公里。據了解,受周邊工程施工及多年淤泥影響,其水域面積大幅度萎縮,水體功能退化,水質類別已由2005年的IV類變為V類。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將成為武漢未來新門戶。

基本信息

數字

將滿足10萬人口居住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規劃由副中心概念規劃和核心區城市設計兩部分組成。概念規劃範圍北起武青三幹道,南至中北路延長線,東臨王青公路,西至工業大道,用地面積1103.3公頃。其中,核心區城市設計規劃範圍北起規劃次幹道,南至中北路延長線,東臨三環線,西至東湖港,用地面積348.4公頃(含水面)。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規劃青山組團安排城市人口45萬人,人均建設用地約64平方米。按照該標準,該地區範圍內可安排青山組團約1/3的居住人口。

武漢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鬍憶東介紹,結合以上因素,規劃確定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滿足10萬人口居住。

首次將地下空間融入新區規劃

據了解,對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核心區的地下空間利用規劃設計,分為三類。據武漢市規劃設計院副總工胡躍平介紹,這是武漢首次在新區規划過程中同步進行地下空間利用規劃。

道路道路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將結合捷運站點、地下人防

工程、地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綜合開發地下空間。

一般要求,地下一層為主要公共活動空間,包括商業,餐飲,娛樂等;地下二層除主要節點周圍作公共活動空間外,其餘面積可作為地下停車使用。地下空間之間將加強共同通道的建設,建立貫通地下,銜接外部的地下共享層。

胡躍平介紹,同步進行地下空間利用規劃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土地集中利用率,也避免了以往地上建築完成後再回頭進行地下空間利用的困難。

資金

社會資金將是主要資金來源

規劃指出,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將採取政府主導,多元利益方參與的推動模式。

政府在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地區的開發建設中,應發揮主導作用,在統一規劃和協調下,採取市場化的開發運作方式,吸納社會資金參與開發,使其成為主要資金來源,建立多元化的利益方參與機制,使各種利益方能夠分享共同的地區開發遠景果實。

此外,基於生態保護和開發強度的矛盾,需要提高中心區的土地開發利用效率,注重項目的集約式開發,加強高效益低密度的項目選擇,將採取點軸開發,集約發展,滾動推進的開發模式。

空間結構

規劃指出,將通過武漢站、楊春湖、東湖港(沙湖港)共同構築區域發展的主導要素。規劃以橫向呼應、縱向溝通為基本手段,形成“一軸雙核兩區,一廊三園三帶”的空間布局結構。一軸雙核兩區

貫通武漢站、迎鶴湖,建設東西向的“中央”景觀軸。

按照核心區“一個中心,兩個節點”的原則,遵循交通站點與城市功能分離的原則,依託武青四幹道和捷運4、5號線,布局武漢站站前綜合服務核和環迎鶴湖的城市服務核,共同打造副中心的核心功能區。

在核心區以西布局西部城市生活區,在三環線以東地區布局產業園區,形成副中心兩大支撐區。

一廊三園三帶

依託東湖港、沙湖港,設定功能綠地,合理控制其建設比例和建設強度,形成“兩港”生態走廊。

保護東湖,楊春湖岸線,保持湖面面積不減少,利用垃圾填埋場以西低洼地帶建設迎鶴湖,加強北洋橋公園,楊春湖公園和迎鶴湖公園3個水生態公園的建設,形成城市綠肺。

利用連通水系和三環線防護林帶,建設楊春湖—迎鶴湖—東湖水系生態帶,楊春湖—武漢站西廣場—東湖水系生態帶,沿三環線陸上生態帶。

服務業

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做足“四流”

以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貿流區別於其他兩個“城市副中心”“城市副中心”並不是近年來才被提出來的概念。在國內沿海城市比如上海東北部及五角場城市副中心,西部如重慶的茶園和西允兩個城市副中心都是較好的典範。在國外,日本東京的新宿及銀座,巴黎的拉德芳斯區都是“城市副中心”的代表。而武漢除楊春湖外,武昌的魯巷、漢陽的四新也是武漢規劃中的“城市副中心”。

楊春湖究竟如何定位,才能有別於其他城市副中心,並能更好的發展呢?

做足“四流”服務業品牌

城市副中心必然帶動其他落後區域更快地整體發展,將整個城市的落後中間地帶一起帶活。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周婕認為,未來的楊春湖,將打造成武漢的城市副中心,這得益於武漢火車站及配套設施楊春湖客運換乘中心的規劃建設。

“楊春湖應當針對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貿流,做足‘四流’服務業品牌。”周婕說。與其他兩個“城市副中心”相比,魯巷可以依託該區域內大學,以服務該區居民為主,漢陽的四新可以定位在服務製造業來進行具體規劃。

武漢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吳之凌也曾表示,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它是未來高速鐵路客運站所在,是未來城市的一個新門戶。“未來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服務業應著重服務‘四流’。”

記者了解到,隨著武漢火車站開工建設後,服務於人流、物流、信息流、商貿流於一體的武漢楊春湖客運換乘中心將在今年年內隨之開工。

將成為全國四大服務業中心之一

“空白之地”好劃版圖,楊春湖的未來就是如此。

武漢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洪山區白馬洲附近開工的武漢火車站還處於一片荒地中,當火車站位置定好後,就可以在荒地中具體規劃客運換乘中心。“楊春湖城市副中心的運輸服務業也將緊隨其後,跟著武漢火車站的步伐一起走。”

“每一個城市副中心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能與城市中心及其他城市副中心產生互補作用。”武漢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吳之凌稱,由於目前楊春湖城市副中心處於具體規劃當中,武漢火車站及其他配套工程也正在建設及規劃當中。

洪山區負責招商引資工作的朱建平介紹,服務業將成為未來楊春湖地區招商引資的重點,未來這裡應當以商務、休閒、酒店服務業為中心,如武漢火車站的規劃一樣,將成為全國四大服務業中心之一。

“今後,整個規劃還將與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相統一、相銜接,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才能與整個城市融為一體。”吳之凌介紹。

服務業規劃及管理應提前做好

隨著武漢火車站的整體在建,相關的服務業必將會很快崛起,未來武漢火車站服務業現狀將怎么樣?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武漢立方餐飲策劃公司經理郭方斌。

曾在武昌火車站附近一中檔酒店工作3年的郭方斌介紹,目前,武昌火車站有20至30家中檔酒店,加上中小型酒店約有上百家,但中高檔酒店較缺失,而漢口火車站附近的中低檔服務型酒店為數不多。

“我去過很多地方,也見過很多火車站周邊的服務,感覺廈門火車站服務業規劃值得武漢借鑑。該火車站有大型品牌的超市、購物、休閒等相關服務,他們可為旅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郭方斌說。

未來武漢新火車站旁邊,將建楊春湖客運換乘中心,客運中轉日傳送能力將達3萬人次。這樣的客流量是其他客運中心所不能比擬的。郭方斌認為,武漢新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視窗,迎接各個層次的旅客。所以,在規劃新火車站的服務業時,應該先引進品牌餐飲企業,布置應從低檔向中檔、中高檔的服務業逐漸遞進發展。“最好先對武漢火車站整體進行管理規劃,這將給武漢新火站周邊營造好的服務環境。”

生態

東湖划船可穿行至楊春湖

開挖人工湖,楊春湖併入大東湖水網

小湖攀上大湖,死水變成活水。按規劃,楊春湖中心地段擬開挖人工湖,連通楊春湖和東湖。

楊春湖主要開發養魚。據附近村民介紹,楊春湖水質不太好,經常有臭氣飄過來。據了解,楊春湖水質為4類或劣5類,污染嚴重。

按規劃,將把東湖風景區和城市若干水系、楊春湖的水體公園結合起來。一湖一景,依託楊春湖將建立一座特色公園,公園內有開敞空間、遊戲場所、健身步道等。

按規劃,武昌的東湖、外沙湖、楊春湖、嚴西湖、嚴東湖、北湖等6個主要湖泊將實行連通,引長江水來淨化湖水,讓武昌的6個內陸湖死水變活水。在武昌6湖連通工程中,將打通和修復原有被封閉的溝渠,並開挖3.5公里長的連通渠,新建擴建5座污水處理廠,新建15個生態碼頭、3座大型主題公園、4座橋樑,重建水生植被915萬平方米等,6湖共同構成武漢大東湖生態水網。

楊春湖併入武漢大東湖水網後,除了生態將得到大的恢復,旅遊經濟也將迅速發展起來。將來,在東湖划船可一路穿行至楊春湖,魚塘變成旅遊道。

據武漢城投公司介紹,為將楊春湖建成濱水景觀生態景觀區,該地區周邊還將進行環境改造工程。其中包括通過土地置換等方式關閉、搬遷、改造污染嚴重的工礦企業,新建楊春湖公園和北洋橋公園及生態景觀水系等工程。

憧憬

“起點比魯巷低,但我們潛力大”

“很快就會看見,楊春湖地區將起大變化。”自從白馬洲村迎來了武漢火車站這個“金龜婿”,村民生活變得一天一個樣。因為政府的規劃,白馬洲村支書容水生變得異常繁忙起來。“我們的起點比魯巷低,魯巷當時屬於城鄉結合處,而我們位置偏僻,完全屬於農村。但是我們的潛力很大,這裡將著重依託交通樞紐發展物流倉儲、酒店賓館等現代服務業。”

住平房改住高樓

上個月,白馬洲村村民老張家的房子剛剛被編了號,列入拆遷範圍。在這個老房子裡,老張和家人住了50多年,今年春節將是他在老屋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為支援武漢火車站建設,像老張一樣,很多白馬洲村村民明年都要陸續搬家。

老張家的老屋,距離武漢火車站不到1000米,房屋空間高達4米左右;人字形的屋頂,有些瓦片已經剝落。在楊春湖地區,房屋基本都是三層以下,平房和兩、三層的樓房錯落分布。

白馬洲村總支書容水生告訴記者,他們已申請了60畝地,準備建設還建房,將來村民可以住上高樓。對於新建樓房,容水生表示,建小高層的幾率最大,“多層房子不符合武漢火車站周邊形象,高層又怕遮擋了武漢火車站的風光。”

白馬洲村有1500多人,600多戶,五分之二左右人口將要拆遷。容水生算了一筆賬,申請住房剛好夠住。

村民變成了生意人

種菜與養魚,是楊春湖村民兩大主業。

兩年以前,住在武漢火車站旁的老李常騎著三輪車把自家種的菜、養的魚拖到青山廠前的菜市場去賣。去年,老李發現家門口人越來越多,施工隊伍成批入駐。有人將自家住房改成門面,開起了“車站餐館”。沒幾天,理髮店、小副食店也陸續開起來。

老李也把自家臨街住的三層樓租了出去,一樓租給別人開小型超市,二樓、三樓租給某工地,自己全家人搬到後面的老屋住。

“楊春湖很多地方一直都是‘大菜園’,為市中心居民提供新鮮蔬菜,村民都是菜農;將來楊春湖是城市副中心,以發展服務業為主,將來村民都要變成生意人。”

白馬洲村總支書早已將村民致富道路規劃好。白馬洲村地處武漢火車站旁,占地利,將來村民要在商業、服務大顯身手,快速致富。“好戲才剛剛開始,目前村民做生意還是小打小鬧。”

小路變大路公汽開進來

從北洋橋路,記者驅車進入楊春湖腹地。前一段路程,車輛揚起黃沙;後一段路程,道上卻泥濘滿地。村民告訴記者,下水管網破了很長時間了,過這一段路程,大家都捲起褲腿。“我們這裡大都是人走出來的鄉村小路,大馬路只有一兩條,進出都不方便。”

白馬洲村支書容水生說,從來沒有公車開到村子裡來過,村民走到最近的公汽站要步行20多分鐘,摩托、腳踏車、三輪車是村民主要的代步工具。

記者從武漢城投公司了解到,為讓武漢火車站客流快進快出,武漢啟動了武漢站暨城市綜合配套工程,總投資100億元,建設工期為2年。其中擬建中北路延長線、三環線東段、武青四幹道和建設十路等4條城市幹道及周邊9條城市連通道,以連通站區周邊的現有城市幹道及快速出城通道。建設十路將向南延長至新建的武漢火車站。今後,江北居民經天興洲大橋,走延長後的建設十路,可直達

武漢火車站。

城市主幹道與城市連通道齊開建,楊春湖將建立起完善的路網。路網建成後,公車也將陸續開進來。除此之外,

武漢軌道交通4號線、5號線都將從楊春湖穿過並沿線設站。楊春湖村民未來幾年的出行將大大提速。

武漢楊春湖城市生態公園

武漢市洪山區將於2010年年底建成開放式的楊春湖城市生態公園。公園建成後,遊客從武漢火車站出發,步行5分鐘即可一覽公園的湖水美景。

楊春湖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楊春湖城市副中心東北區域,三環線西側,友誼大道南側,現控制水域面積57.61公頃,岸線長度5.4公里。據了解,受周邊工程施工及多年淤泥影響,其水域面積大幅度萎縮,水體功能退化,水質類別已由2005年的IV類變為V類。

根據規劃,經過清淤、注水,沿楊春湖湖岸線種植草地、防護林,鋪設環湖林蔭道,配置亭台樓閣,一座面積達91公頃的開放式城市湖泊生態濕地公園,將於2010年底在這裡建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