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紀

楊明紀,男,72歲,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鎮孟悟村的“郵遞員”。四十多年來,風裡來,雨里去,他一直堅持義務為村民送郵件,從未索取過任何報酬。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楊明紀,男,72歲,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鎮孟悟村的“郵遞員”。四十多年來,風裡來,雨里去,他一直堅持義務為村民送郵件,從未索取過任何報酬。他原是楊坨礦的一名工人,1971年因工作調動,來到孟悟村,並在這裡成家立業。剛開始來到孟悟村,他作為外來的姑爺,並不是那么得到本村村民的認可。而且,他不善於表達,有些擔心自己說話的口音讓別人瞧不起,這更為他融入村內生活增加了困難。但不久以後,他便熟悉了整個村莊,並取得了所有村民的認可,還成為了一名甘於奉獻,以村為家的模範村民,村里人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人物事跡

楊明紀很喜歡讀報紙,每年都去郵局訂閱報紙,每天定點去離家很遠的地方取報紙。一次,他下班來到取報點,看到有村內的一封信,連著好幾天都沒人去拿。出於好心,他便四處打聽信件上的地址,親自送到村民家中。當收件人拿到這封信,感謝地問起他的名字,他回答道:“叫我老楊就成。”

他看著村民拿到來信時的笑容,心裡產生了從未有過的滿足與快樂。於是他決定每天有空就為村里人送報紙信件。就這樣,老楊從愛讀報紙,愛上了為村里送報紙、送郵件。漸漸地,通過郵遞的經歷,他熟悉了全村的路,認識了全村的人,全村的人也全都知道有個熱心腸的義務郵遞員“老楊”。現在即便退了休,老楊依然堅持著寄送郵件,因為這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習慣性地每天按時出發,沿著村間的道路,將郵件送到家家戶戶。

2010年冬天,楊明紀眼睛得了白內障病,做手術住進了醫院。在病床躺著臉上纏著紗布的他還總是惦記著郵遞的事情,放心不下,來回叮囑老伴兒和孩子:“家裡收到的信件、郵件,一定要及時送到收件人手中,不能因為我病了而耽誤別人的事。”

妻子看著面容憔悴的楊明紀說道:“你都病了還總想著它幹嗎?”

他說:“這是我的責任啊!萬一有人生病或者其他什麼事情寄急函告知,咱們沒送怎么成啊!”坐在病床邊的妻子、兒子含著淚水認真聽著,回家後也按照他的意思去做。

楊明紀就是這樣,無論數九寒天還是盛夏酷暑,都堅持送信送報,即便生病不適,他也一直從未拖過一封掛號信,落送過一個包裹。

近些年來網路購物的興起,楊明紀收到不少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包裹。有的是貴重的手機、有的是衣物鞋子等。他專門騰出家門口一塊地方作為接收站點。快遞送貨沒人在家,他就幫忙聯繫,收件人實在不能接收,他在仔細檢查包裹後代簽,並留下快遞員的姓名聯繫方式,在村民回來的第一時間送到家中,如需退換貨他還幫助村民主動聯繫物流公司。

除了送信、報刊、包裹,楊明紀在投遞的路上,還熱心增加了許多“增值服務”。村內行動不便的老人有什麼鹽、面、油或者其他物品需要從外面帶的,他就會像自家買東西一樣,認真挑選,自己先墊上錢,幫忙捎到老人家中。

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他會因為村里孩子有出息高興不已,以最快的速度將錄取通知書送到學生家中,有時他會寫張祝福卡片連同通知書一起寄送,以表達對錄取學生的真誠祝福。

有一次,在送報紙的途中遇上村民打聽首鋼醫院的地址,想去看病,好心的楊明紀見他面色蠟黃,二話不說就親自騎上車,帶著他去附近醫院看病。

楊明紀就是這樣,憑著他的良心與熱心,與村內家家戶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有人問過楊明紀:“你這每天為村民送信、送報紙的,還東奔西跑地幫人帶東捎西,到底圖個什麼啊?”

楊明紀樂呵呵地說:“什麼也不圖,就是喜歡。人家郵遞員也不容易,一天跑好幾個鎮,送成千上萬份的郵件,他把東西放在我這,我幫他發,他可以放心地走了。我送信也算每天鍛鍊身體了。”

楊明紀四十年如一日義務為村民送信、捎東西,受到郵局、村民的一致讚揚。門頭溝區郵局多次想給予他獎勵,但他都一一委婉地拒絕了,最後盛情難卻,實在不好意思,他就靦腆地要了一輛腳踏車,說是方便以後給村民送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