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拯湘

楊拯湘,1942年1月生,陝西蒲城人。大學文化,民革成員、中共黨員。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外事委員會、社會及法制委員會委員,天津聯大校友理事會常務理事,民革天津市委會社會法制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現任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司法監督員,西安事變研究會楊虎城暨十七路軍軍史研究委員會顧問,陝西省杜斌丞教育思想研究會顧問,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國際經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1961年由西安市參軍參加工作,在陝西軍區司令部警衛排任戰士;1963年到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歷任工人、戶籍員、文化教員、教師等職,1975年調天津大港電廠工程指揮部政治部工作;1978年大港發電廠成立,先後在廠總工會、科技室、資料室、總工程師室工作;1987年任電力中專教師;1993年任黨校教師;1994年任天津利源總公司總顧問兼對外聯絡部部長;1996年任天津祥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顧問兼對外聯絡處主任。歷任天津市大港區第三、四、五、六屆人大代表,代表組組長,城市建設委員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是首屆大港區政協委員,第二屆、第三屆祖國統一聯誼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天津市政協台屬組成員,第八屆天津市政協對外文化經濟聯絡委員會委員,第九、十、十一屆天津市政協委員,海內外聯誼委員會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社會及法制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天津市工業海外聯誼會塘(沽)漢(沽)大(港)工作委員會主任,第二屆天津市工業海外聯誼會副會長。2005年9月,受聘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2006年元月,在天津市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中提出“經濟大發展必然推動社會大發展,社會大發展必然促進經濟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社會在和諧中不斷發展,又在不斷發展中更加和諧”的觀點。基於“虛假嚴重”、“浪費驚人”、“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不當得利兩極分化”、社會治安問題突出等嚴重社會問題的出現,剖析社會“公害”;針對熱點、難點、敏感點,以及“老大難”問題,提出相應“對策”。認為社會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或者說是所有人為的問題,最後還都是依靠人來解決——社會管理;當前社會管理的要害在於杜絕“惡性循環”,建立“良性循環”,首先應當夯實基礎,真正摸清底數,特別要強化“對執法人員的執法,對執紀人員的執紀,對監督人員自身的監督,把一切社會管理人員納入全社會的管理監督之下,使一切社會成員均受到全社會的不斷關愛與有效保護……”。強調必須堅持“時空觀”和“不可逆法則”;建議確保“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完全實施和徹底解決“醫療保障”的問題;逐步將由國家基本統包統管教育、醫療和人才戰略問題,從根本上消除全民的沉重負擔、精神壓力和後顧之憂,全面激活社會細胞。下大氣力改造好、建設好、發展好、保障身心健康的教育隊伍,保障身體健康的醫療隊伍,保障行為健康的政法和社會管理隊伍,並依靠這三支隊伍自身健康過硬的好形象、好作風和好榜樣來衛護、帶動和保障全社會的三個健康,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良性循環。進一步提出:“狠抓社會管理,強化關鍵環節,消除人為隱患,人人參與良性社會管理、社會積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戰術策略主張和全面“推行全宗檔案制,充分利用信息源,運用獎懲槓桿,實施動態平衡,機敏反饋調控,隨機處理數據,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的新的全社會的戰略系統工程。應儘快確立快捷、準確、高效、誠信,真正以德自律,以法管理,讓深層次矛盾逐個破解,使不當得利難以尋覓,清除虛假、堵住浪費,超前制約、隨機調控的全新的動態發展,有機連鎖的全方位的社會管理機制。繼承以中華先進文化為積澱的傳統美德,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加倍努力奮鬥,在社會管理上走向世界領先水平,以和諧的人際關係保障社會和諧、以和諧的中國促進世界的和諧。他菸酒不沾,執著為民。曾連任許多年大港發電廠監察員,廠黨委黨風廉政監督員,天津市公安局人民警察形象監督員、特邀監督員,分局及看守所法紀監督員,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廉政監督員和人民陪審員等職,從來不做掛名的。頂住各種壓力,不顧打擊報復,不怕造謠中傷,不惜自身代價,致力於良性社會管理和構建和諧社會中。1989年度和1990年度,兩次作為對外、對台宣傳工作的先進個人受天津市政協表彰;1990年獲民革天津市先進個人,在天津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上被表彰為“履行職責成績突出者(2002.6-2007.6)”;1995年被評為優秀人大代表,併入選由天津市人大編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代表風采》一書;2005年入選中國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物叢書《政協委員風采錄》和《中華優秀人物大典》;2006年入選世界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文明中國》和《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和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人錄 傑出華人卷》、中國國際文化傳媒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國名人大典》、中國新聞出版社出版的《東方之子》、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東方驕子——中國創新人才》、中國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國建設者》,被評選為“天津市特邀監督員工作先進個人”,被授予“中華百名管理創新傑出人物”、“中國百名行業風雲人物”等榮譽稱號;2007年入選中國文化傳媒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先鋒人物》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新時期黨政領導幹部理論與實踐文庫》、中國黨史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紅旗譜·永遠的豐碑》,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授予“2007管理理論創新先進個人”稱號,論文被“改革 創新 發展——國際優秀新思想新學術論壇”評為“國際金獎”,另一論文榮獲“中國百業建設重大學術成果”一等獎。2007年6月正式向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呈交“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意見和全面推行全宗檔案制確保社會和諧實施新的戰備系統工程的建議及其相關建議”,並敢立軍令狀,以此作為向建黨86周年和黨的十七大召開的獻禮!1996年獲天津市政協優秀提案獎,並再次獲得2005年至2007年度天津市政協優秀提案獎,不怕苦,不信邪,不計個人得失,二十年來提交提案上百件,並為之落實而不懈努力。1996年12月,有幸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與關懷。受到極大鼓舞和鞭策,牢記黨的宗旨,不忘以人為本,置身弱勢群體,慣於調查研究,以事實講真理、說真話,以黨性辦實事、辦難辦的事。始終恪盡職守,堅定信念,努力奉獻,無怨無悔。著有《繼承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楊虎城家書》、《楊虎城的人生軌跡與西安事變》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